【摘要】新课改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向和视角。从主题意义出发,对教学活动展开规划设计,能够最大限度挖掘文本价值,彰显学科独特属性。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文本本身的组织形式出发,借力多元化的组织形式,给学生带来触动,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分析、鉴赏热情。在主题意义的引领和统筹下,学生学习视角更加清晰,思维灵活度更高,知识体系构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阅读
课堂教学必须在一定思想理念指导下展开设计规划。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讲解分析知识已经成为共识。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知过程中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具有独特价值,其构建体系为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从文本主题内涵出发,结合多元化教学手段,在充分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智慧的过程中,启动他们主动思考的意识和水平。在特定主题的引领下,课堂进入崭新阶段,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锤炼,英语核心素养在主题的渗透中快速形成。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引领
当下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现象,教师讲、学生练似乎已经成为“套路”,只要按照这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才算完成。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教学主题的被动化、教学形式的单一化,这些也都是当前课堂比较突出的问题。问题的呈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最关键的是缺乏目标引领。明晰主题后,教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细致分析规划,且目标的设置要指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设定目标时必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保持一致,布设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可达成性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置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在参与中产生学习动能。
目标设定通常是教师站在宏观视域,对多种信息展开整合、归纳的过程。学生的参与也是非常关键的。学习人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时,教师先从整体视角着手,对文本内容展开系统化梳理。本单元的主题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主要介绍了四季不同的景色,学生要能够描述最喜欢的季节并阐述理由。为了给学生更好地引导,教师本着生本原则,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设置本课的素养目标。“Based on your learning experience, what do you think we need to learn and master in this class?”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的表述不尽相同。“To learn this unit, remember the words that appear in the textbook,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sentences.”“Learning this unit, word learning is certainly important, but I think to understand the text on the basis of reciting the text.”学生的表述各式各样,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但在表述的准确度上有所欠缺。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进行有效梳理,最后形成最优化的素养目标:一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对重点词汇展开梳理和构建,并能够灵活运用,如spring,summer,autumn,winter,pick等;二在文化意识方面,学生能够从语篇内容出发,感受大自然的美,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素养目标设定应该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真正内化知识,生成综合能力的过程。教师从教学主题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完成目标指向。主题驱动下的素养目标为学生的探知活动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的指引性更加清晰、鲜明。
二、构建清晰鲜明的主题意义
教材文本在编写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原则和尺度。通常来说,单元内容有多重关联性,且这种关联性往往体现在主题上。在选取和安排学科内容上,编者都会考虑多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其中,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是非常重要的,从逻辑属性出发组织材料就成为教学共识。知识之间的关联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构建,教师还必须找准文本共性要求,精准把握知识的主题。为了提升教学实效性,最大限度对接学生的感知点和兴趣点,挖掘学生潜能,当前英语教材在组织文本内容时采用的就是主题呈现,将同一主题的不同内容进行筛选、融合。主题构建的方式让知识点更加集中,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学习关键点。这对吸引学生关注,提升学习活动的功能和价值极为重要,让学生在深度思考感知中生成思维能力。
主题构建的方式让教学更具针对性,能够让学习变得简单,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整体成长。学习人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时,教师从单元主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Do you know what the title means? Make a guess based on your experience.”在多元猜测中,学生逐渐对文本内容有了基础感知。接着教师从教材中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部分着手,对学生展开引导。单元开头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有极强吸引力,教师引导道:“Look at the picture below. What do you see? Circle key information or 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在圈点勾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进入思考状态。单元开头部分的内容将知识点直观呈现出来。学生感知“July,August,September”等与月份相关的单词,由单词引发联想和想象,精准把握不同月份的景物及其特点,同时借助文本对话,对单元内容和主题有了深入把握。
主题意义的构建一定不能脱离文本,要在文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有益探索。为此,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落脚点,对教材文本进行仔细研读后才能确定主题意义,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才能将单元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性梳理清楚。
三、创设鲜活灵动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活动的设置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展开,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受多重因素影响,学生在兴趣爱好、认知思维、学历基础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在同一水平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从多元化角度展开思考、分析,尤其要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创设鲜活灵动的学习情境。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虽然不是很深厚,但已经对多种知识产生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创设趣味化、直观性、鲜活性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他们的认知,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有更多的选择,为高品质课堂构建提供切实保障。
教师给学生创造条件,在情境中感知知识,能够最大限度挖掘文本价值,将文本思维与学生思维形成有效对接。借助情境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入境随想。在语言文字的感知、熏陶下,学生思维认知得到启发。学习人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Whose dog is it时,教师重点剖析教材文本。本单元重点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现代进行时的用法。单元主题和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多重关联,为了实现教与学的有效对接,教师从生活中的场景呈现着手,创设情境。“Please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dialogue below and make a judgment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dialogue.”教师展示视频资料。视频材料的融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因子,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有了更全面细致的了解。观看视频资料,完成判断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官受到触动,思维灵动性、认知的多元性被激活。“This activity is really interesting, I not only mastered several words, but also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exercise.”阅读教学实践,教师针对小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展开具体指导。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探索的欲求极强,课堂学习氛围逐渐建立。
教师将动态化的情境展现与静态的知识相融合,学习变得简单、有趣,学生自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知识探索过程中,自觉进入自由阅读学习环节,其思维得到调动,呈现出自由鲜活性、逻辑条理性,学生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四、探寻具体高效的迁移训练
英语教学要在听说读写手段的辅助下,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能力发展,感知中外文化属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英语教学指向以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知识的迁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理论构建的过程中探寻具体高效的迁移训练。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知识形成后,一定会对另一种知识产生正向或反向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从学习迁移的角度出发,对英语教学展开挖掘和研究。英语学习中,要想实现知识迁移,从实践训练的角度出发是必然选择。在迁移训练中,学生习得的经验形成一种稳定的语言结构,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语言交际。
英语迁移训练,展现形式丰富多样。将听说读写进行融合、转化,才能真正发挥实践的作用,促使他们顺利交际,真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习人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When is Easter?时,本单元知识的难度系数逐步提升。要想顺利完成文本的探索挖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站在宏观视域,从全面性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梳理、构建。“Please make a summary of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with the following mind map.”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完成文本内容构建。知识构建是学习的基础,要想进一步夯实知识,适当的训练活动是必要条件。为此,教师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把握五年级学生思维认知特点以及学习需求,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布设开放性学习任务。“The following training difficulty coefficient is not the same, pleas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asterisk, self-selected for their own training questions,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raining tasks.”自选超市给学生展示的训练任务是丰富多元的。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任务,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完成实践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逐步升级,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的过程。
从高效性、系统性、层次性角度出发,对英语实践训练进行整体性设计规划。活动设计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小学生思维灵动,表现欲极强。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设置对应训练,让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以及英语素养获得长足发展。
五、呈现多元主体的展评模式
主题意义的课堂中,教师要用现代教学思想武装课堂,将评价贯穿其中,并采用过程性评价,始终围绕学生对主题意义的了解,展开评价构建,切实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多元评价已经成为教学共识。传统评价中主动权是由教师把握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评价看似合理,教师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评判,然而弊端也比较显著,学生没有话语权,主体地位被埋没,且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是从知识层面出发,角度相对单一,视角不够突出。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引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凸显学生主体性。
学习人教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Work quietly!时,教师统筹规划,在分析单元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布设多元化的学习活动,给学生以清晰鲜明的学习指引。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如在阅读Let's talk的内容时,学生采用小组对话的形式,进行演绎。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多重能力的生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组织形式不同,表演呈现也会千差万别。每组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评时学生往往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剖析。“I thought I was in good shape, but I mispronounced a few words.”“I don't think I'm doing well. My voice is too low. I'm really nervous.”自评结束后,生生之间展开互评。互评更加客观公正,能够让学生对自身优缺点有一个更系统的把握。“Her expression is very smooth, although the use of a wrong word, but on the whole is very good.”“I think it's perfect to describe her performance, and I like it.”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浓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小组等进行综合评估。教师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语言评价上,还可以借助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推进。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然带动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小学生思维灵动,评价视角独特新颖,内容也更加多元具体。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评价形式,给学生带来多重认知和情感触动,切实发挥评价反馈、激励、导向功能。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师从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引领为基点,梳理文本内容结构,构建清晰鲜明的主题意义,为课堂教学的深度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再结合鲜活灵动的学习情境,具体高效的迁移训练以及多重展评模式,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情感触动,让课堂教学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主题意义下的英语教学,唯有多措并举,促使学生将自身学习经验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接,才能实现阅读主题和价值的升华,实现英语教育总体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倪海棠.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4(03).
[2]唐剑霞.主题意义引领下小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教育,2024(08).
[3]黄继胜.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教师,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