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背景下铁路施工项目成本预算优化研究

2024-09-14 00:00:00郭神宝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25期

摘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规模庞大,进展速度快,尤其是在“新基建”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和产量总值全面实现了高速增长。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有效提高内控水平,做好成本预算管理成为科学稳定运营的基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重施工轻财务,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面临着众多困难和挑战。业财融合财务模式下将业务和财务从多方面进行融合,以使企业在业务发展和决策的过程中能够以财务数据和信息作为基础,可使项目成本预算编制与执行水平得到提升,获得良好的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效果。文章以铁路施工项目为例,分析铁路施工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现状,结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融入业财融合管理理论,为铁路施工项目探索出有效的成本预算管理策略。希望通过研究能有效促进业财融合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以提升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成本预算管理目标。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业财融合

一、引言

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的过程中预算管理是基本措施,然而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中财务和业务属于相互隔离状态,财务工作无法为企业业务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指导,在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下使得预算目标难以实现,导致施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高。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基于管理会计的角度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而2016年发布的《管理会计指引》进一步提出了管理会计融合性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出企业在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应准确分析和把握价值创造模式,全面推动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自此业财融合管理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企业财务管理不再是简单地进行会计核算和数据记录,更需要基于财务管理结果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指导,在财务和业务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基于财务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和高效的管理。成本预算作为建筑施工项目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财务活动,更需要通过业财融合理念提升风险预防水平,实现成本预算管理目标。现阶段部分大型建筑企业已经在着手建立业财融合平台,并将业财融合应用于财务管理实践,在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力,提高成本预算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铁路施工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进行分析,基于业财融合角度探索项目成本预算优化策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铁路施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财务管理进步的基本要求。

二、基于业财融合的项目成本预算优化内涵

业财融合是全球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新方向,即打破传统的财务和业务相互割裂状态,全面深化财务和业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两者在相互支持、互相推动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和优化构建业财融合的一体化模式。而业财融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信息融合、组织融合及价值目标融合。信息融合是指在财务管理和成本预算控制各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基于业务管理实践情况获得准确的信息,然后各项信息结合财务流程进行深度融合,以此为基础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指导。组织融合则是从业务和财务两种发展形势上进行融合与兼并,使两者在共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相互支持,实现财务支持业务、业务引领财务发展的经营格局,基于两个组织的融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价值目标的融合则是在信息、组织融合基础上更好地实现预算编制目标,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使企业预算管理各业务链条充分融入企业价值链条,进而在经营管理全过程提高企业价值。

明确了业财融合的基本内涵,基于业财融合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预算优化就是指企业在按照设计图纸、企业定额、施工方案和工程量清单进行预算编制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从直接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其他直接成本预算管理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管理三个方面通过财务和业务在信息、组织、价值目标三方面深度融合,科学实施成本预算,有效实现项目战略目标。

三、铁路施工项目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一)项目概况

本研究为了分析铁路施工项目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了A项目作为分析对象,A铁路施工项目属于地铁项目,共包括21个车站、9个换乘站23个区间,全面采用地下铺设,其中承建的一站一区间土建工程一共包括3.4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全部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主体结构为511米,4个紧急疏散路口, 盾构区间双线总长度为3360.62米,其中,盾构区间属于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

(二)项目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结合A施工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在业务和财务发展的过程中,属于两条平行的直线,即处于相对独立,而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也仅是在工程完工之后通过跨部门进行数据资料收集,财务部门所获得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审核和统计,属于典型的业财分离状态,而导致这一状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预算管理重业务轻财务

A施工项目在进行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其编制和管理主体属于工经部,而工经部更大的重任是参与到施工管理,因此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只注重了对劳务成本的管控。虽然财务部门属于项目的成本分析主体,但是在进行成本管控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成本预算数据进行记录和汇总,在成本预算编制决策方面缺乏主动性。除了重业务轻财务之外,由于业务和财务之间的相互分离,导致业务和财务之间各项流通信息真实性存在重大问题,例如业务部门在进行材料、劳务、工程管理信息上报的过程中存在着拖拉、敷衍和不实情况,这就导致财务人员在进行数据录入和信息获取的过程中,不能基于施工实际情况获得准确结果,严重影响成本分析时效。这一现状显示出A施工项目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只将预算编制看作是施工技术管理,没有充分融入财务管理。而财务在业务中的融入不足则导致预算监管困难,无法为预算编制起决策作用。

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及预算控制水平不高,严重影响到预算执行效果。结合2022年8月为施工项目的预算成本和实际执行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数据统计研究,显示在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及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方面,其预算完成率已经严重超出了预算计划,差额最高的是直接人工成本,预算完成率达到了150.73%,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间接费用及预算完成率也达到了169.49%,差额为53.24万元(见表1)。然而在出现预算管理不达标、成本严重超出预算结果之后,相应的预算管理基本情况和财务数据并没有及时上报,对成本预算有效地控制和分析,预算编制未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仍然持续存在。根据2022年9月的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研究,显示在间接费用方面其预算完成率仍然达到了150.73%,差额达到了48.05万元。同样,直接人工费用预算完成率仍然高达133.33%,而直接材料费用的超额情况则远高于8月,达到了144.93%,差额达到18.06万元。数据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A施工项目未按要求执行预算编制。

2. 财务信息不畅影响到预算执行效果

A施工项目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其中财务部门发挥着重要的预算监督和控制作用,公司的业务在进行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于各项成本信息掌握具有先天优势,相比于财务部门能够更及时、更准确地获得成本信息,然而业财分离的状态使得财务部门在获得这些成本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信息滞后性和失真性,这种成本信息的不准确导致财务部门进行预算执行、监督和控制时其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控制过程中,相关的费用报销和入账均是在实际业务发生之后,此时即使相关的预算难以达到控制目标,但是前期的业务已完全发生,无法在后期通过财务数据进行前期的预算控制。由于业财分离使得业务部门在早期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成本信息传递方面存在滞后和信息失真现象,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准确获得预算执行情况。而在后期进行财务入账的过程中所反馈的财务信息无法对已经发生的业务起到预算监管和控制效果,因此信息流通不畅导致预算执行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A施工项目在2020年10月,项目所在地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对环境的保护执行力度,这也导致当地的主要地产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然而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由于业务和财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其相应的预算编制仍然按照A公司所在铁路企业的材料定额作为编制基础,没有充分结合2020年的10月A项目所在地区出现政策变化之后所导致的地材运距及税负抵扣成本的增加进行分析,出现了直接材料成本高于预算编制的情况,未有效发挥预算编制的成本管控作用。例如,在2022年10月A施工项目出现的直接材料费用实际执行成本达到了76.27万元,按照材料金额执行的预算编制成本为45万元,差额达到了31.27万元,预算完成率达到了169.49%(见表2),这一问题的产生就是因为业财沟通不充分,导致在预算编制和业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差,出现了预算执行水平不高的情况。

四、基于业财融合实现铁路施工项目成本预算优化的策略

(一)在预算管理组织方面强化业务和财务资源的整合

结合A铁路施工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基于业财融合实现成本预算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业务和财务资源的整合,实现预算管理组织的融合。由于铁路施工项目在原有的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数据采集不完全、成本数据口径不一、业财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预算编制科学性和执行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了实现信息的沟通顺畅,实现业务和财务的管理组织融合,可构建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囊括账户处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等各系统模块,规避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孤岛现象,使财务和业务在进行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基于统一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全方位共享,以打破信息孤岛和壁垒现象。在财务共享平台模式下,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及时录入和上传业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使财务和业务之间能够在各项业务开展方面实现双向的信息交流,将资金、业务、财务进行有机结合,确保预算编制在信息沟通方面无障碍,构建出规范化的标准化的编制结果,最终使编制的预算能够在物、机、料、法整个组成要素方面实现统一(见图1)。而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可及时对业务工程的实施进度和资源消耗情况准确分析预算执行效果,及时对各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监控和汇总分析,及时制定预算管理优化对策,使项目成本预算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动态管理全面提升成本预算管理水平。

(二)强化业财沟通优化预算编制

在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属于核心组织,基于业财融合需要从财务筹划的角度为业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和策略指导。例如,在A铁路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其盾构工程是整个工程施工中难点,也是成本损耗最大单元,其预算编制包括两种方案,一种是专业分包;另一种是项目部自建,在不同方案下其成本预算存在较大差异。而在业财融合下其业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基于财务信息和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计算,从盾构机租赁费、运输费、配套措施费、主要材料费、管理配合费等各项基本成本方面获得专业分包模式下的盾构工程成本现值。然后从盾构机自购原价、使用寿命、年折旧率、净残值及措施费方面能获得项目自建模式下的盾构工程成本现值。基于不同预算编制方案下相应财务数据信息所获得的成本分析结果为成本预算管理提供了准确指导,能够通过对比两种方案下的成本现值准确选择出更低成本的编制方案,进而可使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编制方案选择更科学,可有效提高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水平。

(三)畅通业财融合流程,保障预算执行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预算执行环节,是否能够按照预算编制有效执行决定着成本预算控制效果。而基于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融入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进而结合项目工程实施的全环节进行有效的现场成本管控,提升项目成本管控水平。在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管控的过程中可有效实现预算控制目标。以项目采购环节的成本管控为例,为了降低物资管控成本,A铁路工程项目在物资管控的过程中采用零库存管理模式,提高预算编制执行效果。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物资的使用量大、工期长,还需要结合市场价格变化以及运输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集中采购、批量入库也是必要管理措施。而基于业财融合在进行成本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在成本管控环节可通过业财融合下的信息对接,实现物资和材料的综合评估并制定采购计划,将零星采购、零库存模式、集中采购、批量出入库等方式进行综合应用、合理搭配,以有效降低该项目物资采购与存储成本,提高预算执行水平(见图2)。通过业财融合模式,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能够准确掌握业务部门实时物资消耗情况,同时对于相应物资也能够明确现场责任人,有利于降低相应物资的现场管理成本。业务部门还能够基于采购和财务的资金预算及采购计划,合理规划物资使用流程和规模,进而在采购计划、资金管理、材料使用三方面形成全链条、无信息差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预算执行效果。

其次,畅通业财流程还体现在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及时沟通与反馈方面,基于业财融合能提高成本预算管理水平,及时将业务数据向财务进行传递,通过业财融合平台将工程劳务分包结算、物资材料收支情况、运费结算、机械结算、物资盘点等各项信息及时向财务部门传递。而财务部门则通过业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成本分析,将预算执行详细情况反馈给业务部门,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定时开展成本分析会,形成分析报告,及时研究成本预算控制优化措施,必要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使财务预算充分体现出灵活性,使项目各项业务能够顺利开展,多角度、多模块地实现业财融合,可以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五、结语

成本预算管理是项目成本管控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并确保相关预算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处于稳定的发展环境。然而在进行成本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单一的预算管理主体并不能发挥良好的管理作用,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通过业务、财务工作流程的优化重构,有效打破业务和财务工作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财务能够准确及时把握业务管理各项信息,及时进行成本预算管理情况分析,将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在业务和财务的有效融合沟通调整下,确保预算编制科学,预算执行高效。本研究以铁路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为例,分析了成本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基于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实现成本预算管理优化的过程中,应该从业务和财务组织融合、预算编制优化、预算执行水平提升方面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张世生,俞振杰,唐杰.基于业财融合的项目全周期创新管理研究——市属国企房地产开发项目实例分析[J].会计之友,2023(23):97-104.

[2]孙瑞,王英伟,经媛.推进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某航天研究所民品产业公司财经风险管理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3(22):162-164.

[3]章晓聪.发挥企业合力 助推价值创造——南京公用集团推进业财融合实践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11):14-17.

[4]王蕾.探究业财融合对国有基金管理公司资本运营效率的影响与应用[J].商业观察,2023,9(33):113-116.

[5]刘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场景——评《数字化财务:技术赋能+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转型实践》[J].商业经济研究,2023(22):193.

[6]张巍华.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促进管理会计应用提升探讨[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综合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辽河油田东北原油销售中心,2023.

[7]王娟.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的实现路径与优化方案[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综合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榆林供电公司,2023.

[8]徐志成.业财融合背景下KANO理论在施工企业财务职能优化中的应用[C]//中国建设会计学会.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十五次(2022年度)论文集.中建三局集团北京有限公司,2022.

[9]杨茎.业财融合背景下建筑业财务BP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基于价值链视角[C]//中国建设会计学会.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十五次(2022年度)论文集.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2022.

[10]洪千茹.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业财融合的思考——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为例[C]//中国建设会计学会.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十五次(2022年度)论文集.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2022.

[11]张翼飞,郭永清.实施业财融合助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324家中国企业的调研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9(04):101-108.

[12]欧伟辉,姚晓华.搭建业财融合财务共享中心 创新特大项目财务管理模式——以中交香港国际机场项目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9(01):35-38.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