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2024-09-13 00:00何昶宇
中国民商 2024年7期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通过系统性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全面考虑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资源利用情况,以实现企业目标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本文在阐述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意义与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阶段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国有企业应构建全新的预算管理体系,准确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强化预算执行过程控制,细化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并培养专业预算管理人员。希望利用这些对策,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

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国有企业在管理体系和运营效率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尤为突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通过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系统性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旨在实现企业目标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不仅要考虑财务指标,还要关注运营、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协调一致、高效运转。因此,本文主要旨在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为国企预算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实际含义:一是全员参与,预算管理不能仅仅交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企业所有的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员工都要树立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建立成本效益意识。二是全面覆盖,预算管理既要关注日常经营活动,确保涵盖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三是管理流程全过程跟踪,体现在企业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应纳入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意义:一是有助于指导企业战略规划,推动战略目标的达成。企业管理层借助全面预算,可对各项业务数据实施严密监控,制定出既科学又实际的长期与短期目标规划,并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动态调整目标,确保战略目标得以有效执行。二是有助于实现资源科学化配置,降低各项成本费用。在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中,对各部门及单位的预算指标分析,预测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财务状况,可从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配置资源,从而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支出。三是有助于强化内部管控,有效防范风险。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国企可预先确定各部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权限,设定预算指标和考核标准,从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加大考核监督预算执行,主动识别各环节风险,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

(一)缺乏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强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和管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然而,现实中,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面临一些问题。首先,部分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的规范化,预算的生成、执行和评估环节并未形成完整的反馈机制,管理流程混乱,标准多样,无法确保预算的精准调控和适时调整。其次,很多国有企业仍沿用传统和手动的方式进行预算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数据处理速度慢且易出错,阻碍了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预算的能力,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和精确度。最后,组织结构设计上的缺陷也显而易见,部分企业没有设立专门负责预算管理的部门或岗位,预算责任分散,各部门间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沟通协作困难,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力量。

(二)预算编制合理性有待提升

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促进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方面仍存在合理性不足的问题。从内容层面来看,预算编制不够全面。部分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对市场环境、行业趋势和企业内部各部门实际需求的深入分析,导致预算内容片面,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对风险因素的充分考虑,未能预见和规划可能的风险,影响了预算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方法层面来看,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许多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仍采用简单的历史数据延续和主观经验判断,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工具,预算数据不准确。

(三)预算执行管理不规范

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首先,缺乏预算目标分解。一些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将总体预算目标细化和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导致预算目标模糊,执行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方向。其次,部门预算控制责任不清晰。在许多企业中,预算控制的责任未能明确分配,各部门对于自身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责任感,出现推诿和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低下。再次,预算执行中部门沟通不到位。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问题时未能及时调整和纠正,影响了整体预算的执行效果。最后,缺乏预算执行监督。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预算执行情况无人跟踪和检查,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和不合理支出。

(四)缺乏有效预算绩效考核控制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能够激励员工,提高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但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绩效考核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缺乏绩效考核目标指标。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绩效考核中未能制定明确的考核目标和指标,考核内容笼统,无法具体衡量预算执行效果。缺少具体的目标指标,导致考核无法客观反映各部门和员工的实际绩效。其次,绩效考核方法单一。许多国有企业在预算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简单的财务指标,缺乏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核方法。单一的考核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忽视了非财务指标和长期绩效的考核。最后,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到位。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后,未能将考核结果有效应用于管理决策和激励机制中,考核结果仅停留在形式上,未能对预算管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员工和部门未能从考核结果中得到有效反馈和改进建议。

(五)预算管理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全面预算管理的范畴广泛且深入,触及企业的核心战略规划、日常运营管控、人才配置与开发、科技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以及团队协作等多个领域。单纯依赖财务预算或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解已不足以支撑国有企业的全方位预算管理需求。一些国有企业在组织架构上存在缺陷,人才梯度构建不健全,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不够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全面预算管理在整合资源、防范风险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一)构建全新预算管理体系

构建全新的预算管理体系是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首先,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考核的各项职责和权限,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其次,推行预算管理信息化。国有企业应引入先进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预算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报告,减少人为错误,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最后,优化预算管理组织结构。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各项预算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增强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二)准确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准确的预算编制工作是国有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营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全面考虑各项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为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状况,包括各部门的实际需求、资源配置情况、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目标,确保预算编制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此外,考虑风险因素。预见可能的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问题,设置合理的预备资金和应对措施,提高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应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技术,如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这些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预算编制,避免历史数据的简单延续,提高预算的精准度。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和确定预算目标和内容,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预算编制的实时更新和动态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预算执行过程控制

强化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是确保预算目标实现和企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过程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保障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首先,国有企业应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预算执行责任,将预算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通过签订预算责任书,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其次,国有企业应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系统,对各项预算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确保预算执行的透明性和及时性。再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协调会,解决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加强部门间的协作,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执行偏差。最后,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定期对预算进行审查和调整,确保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预算目标和内容,使其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

(四)细化预算绩效考核工作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预算执行情况,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绩效。首先,国有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年度预算计划,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绩效考核目标,确保考核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一致。根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制定具体的、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应涵盖财务和非财务方面,如成本控制、收入增长、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确保考核内容全面、科学。其次,国有企业应结合定量和定性考核方法,既要通过财务数据分析预算执行的效果,又要通过员工访谈、客户反馈等方式评价非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最后,国有企业应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和员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定期的绩效反馈会议,帮助员工和部门了解自身的绩效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激励机制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实施绩效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和执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五)培养专业预算管理人员

国有企业要在预算管理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专业化的预算管理人才队伍。首先,国有企业应该明确招聘标准,根据预算管理的专业要求,制定招聘标准,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以确保招聘到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知识的人才。其次,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为预算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财务预算、成本控制、绩效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以加强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次,国有企业还应该建立起导师制度,为新员工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加快其融入团队和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员工的晋升机制和发展路径,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以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国有企业可以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预算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准确制定预算计划、规范执行管理、有效绩效考核以及培养专业管理人员,是保障预算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通过不断强化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应对市场变化,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适应市场竞争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江玲.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困境与治理路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3(2):100-104.

[2]胡婧枭.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问题及优化对策[J].新金融世界,2022,21(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