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企业融资结构和风险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融资结构和加强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表明,建筑企业应优化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合理、平衡的融资结构;对企业进行有效融资风险管理,同时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优化融资结构和加强风险管理,是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建筑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优化融资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分析建筑企业融资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优化融资结构和加强风险管理的策略,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建筑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建筑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
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重较低。建筑企业普遍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而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募集资金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难以满足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以短期融资为主,长期融资比重较低。建筑企业的融资多以一年以内的短期借款为主,长期借款和权益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以债务融资为主,股权融资比重较低。建筑企业普遍采用银行贷款、商业信用等债务融资方式,而通过增资扩股、发行新股等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资金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一方面与建筑企业股权结构相对集中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建筑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的问题。
(二)现有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财务风险较大
由于建筑企业普遍采用债务融资方式,导致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一旦经济环境或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就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融资成本较高,财务费用负担重。建筑企业以短期借款为主的融资模式,导致平均融资成本较高,财务费用负担较重,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
2.融资期限结构不合理,长短期失衡问题突出
建筑企业资金需求具有长期性和波动性等特点,而融资期限主要集中在一年以内,长期融资比重较低,导致长短期资金失衡,加剧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3.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比重偏低
建筑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比重较低,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这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规模和灵活性,也使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和信用风险。
二、建筑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策略
(一)资本结构优化
建筑企业应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这里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包括股东权益和长期债务。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建筑企业要通过增资扩股、留存收益等方式补充权益资本,提高权益资本比重。增资扩股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留存收益可以减少股利分配,将利润用于企业发展。提高权益资本比重,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建筑企业要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适度举债,在保证偿债能力的同时,提高股东权益回报率。适度举债可以发挥税盾效应,降低企业整体资金成本;同时,合理的债务压力也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加强现金流管理。但举债需要严格控制在合理水平,避免过度负债导致财务风险。
(二)融资渠道多元化
建筑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难以满足建筑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需要积极探索直接融资、结构化融资、创新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加大直接融资力度,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上市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以锁定长期资金hKTfUlhE3clw6ibhXtjnkA==,降低融资成本。利用融资租赁、保理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融资租赁可以将固定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再回租使用,盘活存量资产,获得长期资金支持;保理可以将应收账款出售给保理商,提前获得资金,加速资金周转。
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宽上下游融资渠道。建筑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预付款融资等,盘活供应链资金,实现共赢发展。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项目特点,灵活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综合融资能力。
(三)风险定量评估
1.测算资本成本,权衡融资效益与风险
资本成本是企业为获得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通过测算不同融资方案的资本成本,并结合融资规模、期限等因素,可以客观评估融资效益和风险,选择最优融资方案。
2.评估偿债能力,确保现金流安全
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主要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和现金流状况。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测,分析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时发现和化解现金流风险。
3.压力测试,评估在极端情景下的风险承受能力
压力测试是指在极端不利情景下,评估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设定各种压力情景,如经济衰退、行业低迷、重大工程亏损等,测算在这些情景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情况,评估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前制定风险应对预案。
三、建筑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策略
(一)加强资金管理
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流动。在进行融资前,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资金的需求和还款来源,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和还款计划。建筑企业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专项融资,应根据建安合同的约定,测算项目资金需求计划和工程回款计划,以及对预期回款进行风险分析,选择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融资方式。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检查,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滥用。在建安合同履约过程中,密切关注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违约、变更等情况。
(二)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建立健全覆盖融资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嵌入到融资决策的各个环节。建立融资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流程,重大决策须经过集体决策,审批人员定期轮岗。强化融资业务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动态监测关键风险指标,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开展融资业务的风险审计,检查融资决策的合规性、真实性和风险性,揭示内控漏洞,督促整改到位。
加强融资业务人员的合规意识和职业操守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融资业务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有效控制损失。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及时识别、评估、应对各类融资风险,规避损失,提升融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加强授权审批、风险监测预警、风险审计等关键环节,强调制度规范、流程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人员合规教育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建筑企业风险管控的关键所在。
(三)资产负债管理
建筑企业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资产负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结构和配置,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维护财务安全和经营稳定。匹配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币种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建筑企业应合理配置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确保资产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匹配,避免因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控制带息负债规模,降低利率风险。建筑企业应合理控制带息负债的规模,如银行借款、债券等,避免过度依赖利率敏感的负债,从而降低利率上升带来的财务风险。
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筑企业应加强存量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周转率和使用效率,减少闲置资产和无效资产的占用,从而提高资产的收益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优化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信用风险。建筑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回款能力,合理设置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和账龄,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坏账损失和信用风险。同时,还可以利用应收账款保理等方式,盘活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周转。总之,建筑企业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将资产负债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与验证
(一)案例介绍
A建筑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近年来,为了抢抓市场机遇,提升企业竞争力,公司加大了对PPP项目的投资力度。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这种模式可以利用社会资本的效率优势,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但也对企业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PPP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快速攀升,负债规模已超过警戒线。同时,PPP项目回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导致公司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PPP项目融资成本高,大量的利息支出也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面对这些问题,A公司管理层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优化融资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公司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聘请了外部专业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融资结构进行了全面诊断,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二)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
经过专项工作组的努力,A公司实施了一系列优化融资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A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公司成功上市后,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募集了大量equity资金,优化了资本结构。同时,公司还将部分存量资产打包,通过资产证券化(ABS)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盘活了存量资产,回笼了现金。通过上述举措,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原来的80%下降到了60%,负债压力明显缓解。利用远期锁定原材料价格和利率互换调整借款结构,有效对冲了市场风险。A公司针对钢材、水泥等大宗原材料,提前与供应商签订远期购买合同,锁定了未来的采购价格,规避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同时,公司还与银行达成利率互换协议,将部分浮动利率借款转换为固定利率借款,锁定了财务成本,降低了利率波动风险。
图1 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图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了信用风险。A公司利用供应链金融平台,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提前获得了部分资金,缓解了流动性压力(如图1)。同时,公司加大了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对逾期账款采取了断供、起诉等措施,加快了回款速度,降低了坏账损失。优化了资金调度,降低了流动性风险。A公司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加强了子公司和项目的资金调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公司还与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稳定的授信额度,保障了资金链的安全。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A公司的融资结构更加合理,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资产负债率下降,财务费用降低,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的信用等级也得到了提升,融资渠道更加通畅。与此同时,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这些改善,为A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建筑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融资结构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优化策略。本文从融资结构优化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结合案例分析,证明了优化融资结构、加强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改善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升企业价值。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优化融资方式,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孔垂志.建筑施工企业投融资管理问题及对策[J].上海企业,2024(02):78-80.
[2]孙立.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融资管理的策略探讨[J].中国市场,2024(08):80-83.
中国民商202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