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风险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国企各项业务的实施效果。因此,国企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国有企业需要确立发展目标,找准自身战略定位,始终围绕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开展风险管理转型工作,建立健全的数字化基础管理制度和设施,为风险管理转型打造坚实的技术后盾,实现智能化处理风险,保证各项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性。但是,就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国企的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道路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给予一定实质性建议帮助其脱离瓶颈。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原因和意义,就当前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以期助推国企在数字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改变了传统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竞争方式。近年来,数字技术融合涌现出许多新型财务风险,我国为了帮助国有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加快转型速度,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国企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通信、5G等技术的涌现,为国企推动风险管理转型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当前国企风险管理还存在意识较薄弱、管理流程繁琐、信息传送速度较慢、数据库缺失等问题,影响风险管理实施效果,国有企业务必加强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将数字化转型切实用于风险管理,才能提高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原因
这个时代充满变革和机遇,比如说各类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容易使企业出现技术落后局面;市场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很难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日益强大会不断侵蚀企业的市场份额,威胁企业正常生存。为了避免国有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我国在2020年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助推国企全面部署自身数字化转型,其中也包括风险管理,《通知》的印发使企业在改革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满足新型市场需求。另外,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完全满足当前市场发展需求,国有企业需要尽快落实全方位变革,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推动自身发展和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由此可见,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国企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业务能力
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风控人员和业务人员对数字化知识涉猎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往的管理方法逐渐呈现出落后状态,国企风险管理停滞不前。如今国有企业对风险管理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以强化企业全体数字化意识,促使员工了解数字化知识,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用精、用好数字化管理工具,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风控人员、业务人员的数字化思维能力,打通与数字化平台团队的交流边界,更快捷高效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构建一支业务、财务、风控、系统人员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团队。
(二)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经营过程存在的信息分为标准数据化信息和非标信息,想要落实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数字化翻译非标信息,以实现对风险数据的全流程收集和管理。这样可以确保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性、标准性,保证相关人员高效捕捉、整理风险信息情况,更好地促进风险管理系统、风险预警模型的建造和应用。另外,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统筹梳理自身风险管理、业务模式、经营状态,更了解以往和当前运营状况,从而针对性地采取优化策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优化企业组织架构
数字化转型之后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新型法人组织架构作支撑,国有企业务必适当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因此,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国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实现多部门风险管理和数字化建设高效融合,构建一套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并按照国家赋予的权利和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实施风险管理。
三、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较薄弱,不够重视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在政策支持、规模经营、品牌信誉、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强大的竞争力使其对于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有所忽视,认为风险对自身影响较小,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待增强。一些国有企业尚未深入了解市场经济和商业运作,没有意识到宣导对风险管理转型的重要作用,对该项工作的轻视导致企业出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信息流通顺畅度待加强、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员工积极性较弱等问题,最终风险管控转型只停留在口头表述层面。
(二)管理流程复杂,岗位责任不明确
国有企业具有较多的子分公司、托管公司机构,因此,其风险管理涉及范围较广,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决策权分布较为零散,缺乏高效的应急决策能力,各项决策通常需要通过众多部门集体研究探讨、按照级别层层上报、经过漫长的审议流程,最终敲定最佳决策,这样做大幅度降低了风险应对能力,使企业错过最佳风险管控时间。
(三)信息流通速度慢,工作效率待提升
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通常由人工线下传递临时的风险事件报告,报告难以向相关人员显现企业全面的风险信息,且线下传递难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同时,企业收集和整理风险信息的速度较慢,会影响风险评估工作质量,很难迅速识别潜在风险,更别提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予以预防和化解,且整体的上报过程繁琐复杂,阻碍风险事件的处理效率,一些重大风险会因此扩大影响范围,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威胁。
(四)缺乏数据库参考,同种风险反复出现
部分国有企业缺乏系统完善的数据库为风险管控做参考。一是客商管理数据库的缺失。不同信用等级的客商混在一起,企业很难统筹管理客户信息数据,或者客商信息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增加了业务实施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概率。二是风险信息库的不完整,无法为企业收集信息、管控风险提供参考。企业各部门存在信息壁垒、信息不对称现象,无法保证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信息库的缺失使其很难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管控,另外,一些出现频率高、影响程度深的风险会在业务中反复出现,威胁企业业务安全。
四、国有企业优化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组织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培训活动
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内部刊物,增加风险管理内容的曝光度,定期在内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领域发布与风险管理转型有关的知识文章,宣扬数字化和财务风险管理文化。管理者最先阅览转发,给员工起到带头作用,并要求各部门撰写感悟,自上而下形成一致的风险管理战略,营造“全员风险、全过程风险”的工作氛围。另外,管理者应将风险管理数字化当作一项长久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来实施,重视强化员工数字化管理意识、提升其专业能力,为其定期开展风险管理数字化相关的培训课程,接触新型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将风险管理从专项业务工作升级为全面性业务,确保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渗入到企业决策的各个环节,为企业全方位防控风险做好基础保障。同时,国有企业可以针对风险管理数字化,经常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邀请同行业优秀管理人员,来企业宣传风险管理转型的必要性,引导各层级全力参与风险管理数字化建设,促使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积极向上、智能化、数字化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
(二)建设大数据平台,简便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基本包括确立目标、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风险、信息交流与报告、考核和评价。国有企业通过搭建内部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将大幅度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采用信息系统快速整合风险信息,员工直接在平台上监管业务流程,将人工与信息化高效结合,使风险管理流程更加简便快捷。利用大数据平台数据集成优势,企业可以建造风险管理子系统,实现风险管控数据同步,提高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能力,并且企业通过子系统发布评估问卷,系统能够自动化分析风险数据、绘制风险图谱、为相关人员标明重大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从内控入手促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国有企业需要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建立内控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不同岗位权责界限,针对关键岗位可安排双人负责,形成相互制约局面,确保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另外,根据一事一授权原则,国有企业需要注重管理内控授权和审批人员,借助大数据系统严格控制岗位权限,规范审批流程,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审批过程的影响。还要加强内部控制报告监督,结合企业内控需求,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机制,确立清晰的监督对象、时间、内容、方法,大力监督财务管控、风险管理等活动,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形成“PDCA”闭环管理模式。此外,为了提高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的有效性,企业可以建立贴合风险管理数字化的内控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指标与员工切实利益相关联,保证风险管理数字化进展的有序性。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风险评估
国有企业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从外界市场、内部经营等多角度入手整合数据,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部门职能等因素,在业务各项环节设立风险评估规则,并实时追踪业务还有客商风险变动,重视业务开展前期的风险评估,便于企业提前规避潜在风险,促进业务顺利落实。另外,在信息系统中制定详细的风险预警阈值,当业务出现异常现象,第一时间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完善的预警模型可以帮助国企规范决策流程,进一步优化决策机制,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利用风险预警机制,保证国有企业迅速发现重大风险,预留大量时间制定解决方案,实现量化管理运营风险,支持企业不断靠近发展战略目标。
(五)建立数据库实现对信息的动态管理
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建立客商管理数据库。参考经营风险、信誉度、税务风险等多方面因素,按照不同客商的信用等级配置相应的风险敞口和授信额度,实现整体性、全面性地管控客商信息。同时,注重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合作客商,通过大数据平台促进彼此交流沟通,及时更新客商信息以及业务执行情况,对客商等级作出适当调整,实现动态化管理信息。对于信誉情况欠佳的客商加强防范,减少合作次数,尽可能降低业务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建造隶属于自身的风险信息库,并坚持更新完善。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合企业信用信息和风险信息,有效冲破信息壁垒,提高风险管理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各项数据口径的统一性,提高数据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有效防范风险。利用图表形式在大数据平台上直观展现并分析企业利润效益、业务实施、资源利用等信息,为员工发现化解风险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相关人员实施风险管理时,需要多次评估识别企业的潜在风险还有已经处理完成的风险,针对出现频率高、影响程度深的风险更要做到集中统筹管理,逐步完善企业风险信息库。将线上与线下风险管理手段充分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数字信息技术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类新型风险接踵而至,发生频率不断增长,威胁着国企正常经营,亟须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风险管理转型。国有企业应当看清时代发展趋势,尽力融合数字技术与风险管理,并实时跟踪融合状态,坚持改革创新,逐步填补实施过程中的漏洞,构建具有国企特色的数字化风险管理数字化体系,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新道路,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冉.国企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3(06):28-30.
[2]谢玉琪,李静贤.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4(07):110-113.
[3]周子涵.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财务与会计,2024(02):70-71.
[4]毛路遥.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3(25):181-184.
中国民商202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