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别人拍照片

2024-09-12 00:00赵仿华
小学生优秀作文·时尚版·中年级 2024年8期

畅聊话题

拍照,谁不会?拿起手机,“咔嚓”一下,一秒搞定,太简单啦。可是,如果要你把“给别人拍照的经历”写下来,尤其要把“怎么拍照”写具体,你是不是觉得犯难了?是啊,不光是你们犯难了,就连自称写作高手的湘湘和溪溪也正发愁呢。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吐槽的。

点一下手机的快门按钮,1秒钟,不,0.1秒钟就能拍出一张照片,这么简单的事,一句话足够了,还要怎么写具体?

是啊,是啊,我最多这样写:“我手指一按快门,一张照片就立马出现在手机上了。”要写得再具体些,我真的不会了。

我有灵感了。你刚才只是写了手指的动作,其实在拍照时,另一只手也在忙活啊!不光这样,我们的身体也有专门的拍照姿势,不信你好好回想。

对啊!除了动作,拍照时难道不说话的吗?难道什么都没看到吗?我们的脑子难道停止思考了吗?把看的、说的、想的都写进去,不就具体了吗?

这么一吐槽,灵感也就来了。写作文就是这样,起初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都写完了。但如果再深入地回忆、思考,并围绕这件事情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了什么等角度去拓展,就能把事情写得清楚而具体了。

思路导航

我们在作文中写到的大多数事情,都是已经发生了的。这次写“拍照”也是这样。那么怎样才能自然地引出“拍照”这件往事呢?这得看我们自己了,想想自己是看到了照片回忆起来的,还是看到有人在拍照才回忆起来的,或者是无缘无故想起这件事的。

引入“拍照”这件往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了。其中经过部分,不光要写清楚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要写清楚当时身边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想法,高度还原当时的情景。

最后,我们要考虑给作文加个结尾。这个结尾怎么加呢?我们可以读读前文,根据开头进行结尾,来个“首尾呼应”,让习作的结构更加严谨,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悟或收获,起到“点睛”的作用。

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来绘制写作导航图吧。

佳作点评

我给姐姐拍照片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409班吴雨潼

我的手机里珍藏着好几张美美的照片,是我给姐姐拍的。每当看到这些照片,我的思绪就会飘啊飘,飘到那个美好的时刻。

“今天的天空真蓝哪!”那天,我和姐姐来到植物园,看着植物园门口挺拔的大树,看着大树下五颜六色的花儿,看着围着花儿跳舞的绿草,都一个劲儿地夸起了天气。好像,这一切的美景,都是好天气带来的。

姐姐说:“空气那么好,景色那么美,当然要拍照纪念一下。”我连忙点头赞同:“那当然,姐姐,我帮你拍照吧。”“好哇。”姐姐愉快地答应了。

我拿出手机,调出拍照功能,两只手稳稳地举着手机,在镜头里寻找着姐姐的身影。只见姐姐伸手一拉,手上便多了一根花枝。她把花枝拉到自己的鼻子下,用手摸着花瓣,摆出一副正在闻花香的姿势。姐姐看着我说:“帮我拍好一点儿。”我想:拍照,不就是手指头点一下的事,当然能拍好啦。于是,马上自信地说:“当然啦,包在我身上。”我把镜头对准正微笑的姐姐。啊,镜头里的姐姐笑得真好看。我喊着:“一,二,三,茄子!”快速点下快门,“嚓!”一张照片出现在了手机上。

“姐姐,拍好了!”我兴奋地跑向姐姐。

“你再多拍几张。”姐姐说。

我又回到刚才的位置,姐姐又重新拉起了花枝,摆好了姿势。我左一张,右一张,横着一张,竖着一张,一口气给姐姐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献宝似的拿给姐姐看。

“啊!”姐姐哭笑不得,“这张脸拍得这样大,不行;这张眼睛是闭上的,也不行;这张糊掉了,不行;这张,还能看看,但这么蓝的天空没拍进去,可惜了。”

啊,拍照还有那么多讲究,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来,姐姐教你。”姐姐拿起手机说,“手机上有九宫格,你要把人拍到下面的六个格子里,上面三个格子要空。拍照别性急,等清晰了再按,拍的时候,手机一定要拿稳……”

我照着姐姐说的去拍,果然拍出了很多张美美的照片。姐姐十分满意,说我拍得很好。

想到这儿,我又打开了手机相册,欣赏起了那些照片。

(指导教师赵仿华)

点评

看到手机里的照片,思绪就会飘到给姐姐拍照的那个美好时刻。这样的开头自然又简洁。

点评

大树、花儿、绿草、蓝天,既点明了拍照的起因,又为拍照这件美好的往事创设了优美的背景。

点评

语言的交流、心里的想法、精准的动作、看到的情景,让拍照过程具体生动,充满了画面感。

点评

“左一张,右一张,横着一张,竖着一张”,简洁的几个字,就把“再拍几张”写清楚了。这样的写法,与“拍第一张”时的具体生动完全不同。

点评

“欣赏起了那些照片”与开头和题目相互呼应,习作的结构就显得严谨了。

小学生优秀作文·时尚版·中年级2024年8期

小学生优秀作文·时尚版·中年级的其它文章
花瓣在枝头飘落的日子
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国旗照我心
“名字”下的世代传承
爱写毛笔字的爷爷
我的“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