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绍
在聊城市古城区红星街东首,有一座抗日民族英雄金方昌烈士纪念馆,在这个古朴的院子里,金方昌度过了16个年头。如今,英雄已去,唯有一封写在香烟盒纸背面上的就义信,向人们诉说着这位抗日烈士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
金方昌,1920 年6 月11 日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回族大家庭里,爷爷、父亲都以做小买卖为生。1928 年,金方昌到聊城县城的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家境贫困的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天不亮就起床锻炼身体,勤奋读书,立志要成为国之栋梁。
他从小就有为人民奉献的理想,16 岁那年,徒骇河聊城段大决口,城区变成一片汪洋。危急时刻,金方昌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奋战三天三夜,同群众一起堵住了城北涵洞,截断了滚滚洪水。
金方昌的哥哥金默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金默生的熏陶和引领下,金方昌立下革命宏愿,后来随哥哥到济南一中上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散发抗日传单等活动,走上了革命道路。他还经常组织进步青年一起去济南周边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每到一个村子宣传时,金方昌先用短笛吹奏一段,等人聚集起来后,就开始发表演说,控诉日军烧杀、奸淫、抢掠的野蛮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1937 年11 月,金方昌为尽早实现抗日救国的愿望,中断学业,随兄到山西参加抗战。家人说他年纪尚小,还应再继续读书。他却说:“我年轻也能办大事,当兵杀敌,为人民报仇雪恨,不比流亡好吗?”就这样,金方昌和哥哥金默生等十余人从济南起程,途经江苏徐州,河南开封、洛阳,然后由山西风陵渡北上进入临汾。金方昌考入了山西运城的抗日民族革命大学二分校,被编入二中队。在学校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思想觉悟有了更大的提高。
1938 年2 月,日军由太原向晋南进犯,金方昌在转移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7 岁的他在实战中渐渐成为一名成熟的抗日战士。同年8 月,金方昌被党组织派往晋察冀边区,分配到山西代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金方昌主动要到离敌人最近的地方去开展工作。后来,由于工作突出,金方昌又于当年被派到代县城南赵家湾区任区委书记f8958969344f2e614fa0bda2b25d5681213203e87adf5c899ab00eaec85b6ce8。
在赵家湾区,金方昌组织成立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抗日团体,建立起“武装模范队”,并兼任政委,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他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经常白天帮老乡打柴、种地、挑水,晚上则走家串户宣传抗日救国理念和党的政策。金方昌很受群众信赖,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我们的小金同志”,同时,大家也都全力掩护金方昌的工作,保障他的安全。一次,日、伪军疯狂“扫荡”赵家湾一带时,碰到在群众家里做宣传工作的金方昌,便严厉盘问他。政府联络员张德成老汉面对敌人的枪口,对敌人说金方昌是自己的儿子,冒死掩护了他,在敌人眼皮下使金方昌脱险。
1939 年的冬天,县里调金方昌到斗争环境复杂的城关区担任区委书记。1940 年春天,金方昌当选为中共代县县委委员,仍兼任城关区委书记。金方昌来到城关区后,经常腰插驳壳枪,奔走在敌人眼皮底下,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1940 年秋天,金方昌率领四个游击小组,组织伏击,掩护抢收,粉碎了敌人的3 次抢粮计划。日军在几次“扫荡”抢粮失败后,得知都是金方昌让他们无果而归,便悬赏五千元捉拿金方昌。
1940 年11 月下旬,金方昌接到代县县委通知,让他赶在敌人封锁山口之前,把公粮送到晋冀鲁豫根据地。11 月22 日,接到敌人要出城抢粮的情报,金方昌立即组织自卫队到赤土沟村催促抢运公粮,一直忙到大半夜,及时把大部分公粮安全运出。但是,金方昌带人到赤土沟村运公粮的消息被汉奸得知并报告给了代县县城的日军。200 多名日、伪军连夜向赤土沟村扑来,结果扑了个空。日、伪军假装撤回城去,留下两名汉奸在村里观察动静,设下陷阱等待金方昌。第二天清晨,金方昌得知两名汉奸在村里骚扰群众后,立即返回村里,准备带人捉住他们。不料,刚一进村,就被200 多名日、伪军团团包围。金方昌一连击毙两个敌人后,和其他同志边打边向村北山坡撤退。子弹打完了,金方昌将手枪和随身带的文件埋在路沟里,与蜂拥而上的敌人展开徒手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
敌人把金方昌绑在代县大西庄一所古庙前的古柏树上,用马鞭狠狠抽打,逼问枪支和重要情报的下落。金方昌毫无畏惧,瞪着他们大声说:“枪不会给你们,留着打日本、打汉奸哩!”
金方昌被日寇投进大牢。敌人引诱金方昌交代在八路军里做什么工作,如果提供重要情报,就会放他回家。金方昌严词拒绝:“我就是抗日!抗日!消灭你们!”日、伪军把金方昌押到代县县城,把他单独秘密关在伪警备队看守所的一个房间里。11 月27 日,日、伪军又把金方昌带到日本特务机关“红部”审讯,对金方昌施以酷刑。
敌人脱去金方昌的棉衣,把他狠狠地按倒在铺满石子的地板上,用木杠子猛压他的双腿。鲜血染红了石子,金方昌咬紧牙关,昏迷过去。打手们再用冷水把金方昌浇醒,轮番用鞭子抽打……在寒冷刺骨的牢房里,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金方昌始终英勇不屈,敌人气急败坏,打断了他的一只胳膊,打坏了他的一只眼睛。金方昌艰难地蘸着自己的鲜血,在狱墙上写下了:“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
这般豪言壮语、这般英雄气魄,使敌人无可奈何。一直到金方昌英勇就义,敌人也没能从他口里得到一丝线索。
1940 年12 月2 日,金方昌得知党组织正在千方百计营救他时,激动地对与他接头的地下工作人员说:“我因为麻痹大意给党造成了损失,再不能为我做无谓的牺牲了。”随后他便用藏着的一个小铅笔头和两张烟盒纸写了两封遗书,一封写给代县县委,告诉党组织文件存放的地方;另一封写给两位胞兄金永昌、金默生,要求哥哥“得把自己锻炼成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一样会运用马列主义到实际中去,这样才能使自己坚持到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时候……求哥哥们能把咱们弟弟、侄侄们都能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尤其是把七弟(尔昌)能培养成坚强的革命伟大人物。哥哥们永别了!祝你们健康,致最后敬礼!你的弟弟写于敌人的木牢” 。
12 月3 日,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将金方昌等几人拉出牢房押往刑场。金方昌对身边的同志浩然正气地说:“同志们,要挺起胸膛,作最后一次的斗争,决不能让敌人小看我们!”当敌人将金方昌等人押到伪县政府,宣布金方昌等人的所谓“罪行”。金方昌怒气冲冲大声对着敌人呵斥说:“你们听着,我们是堂堂的中华民族的好汉,做的是光明正大的抗日救国工作,根本没有罪,有罪的是你们这伙狗强盗!”
敌人气急败坏地将金方昌等人推上囚车,押往代县大集一侧的刑场。行刑时,日本宪兵强迫他们跪下。金方昌宁死不跪,大声高呼:“我们决不给强盗下跪!”“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 20岁。
金方昌牺牲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永久纪念金方昌烈士,将其生前战斗过的大西庄村改名为“方昌村”。新中国成立后,1954 年,经华北军区批准,金方昌烈士的遗骨移入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安葬在晋冀鲁豫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
( 选自《物以载心—— 山东革命文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