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县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措施探讨

2024-09-05 00:00:00宋学兰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8期

摘 要 甘肃省迭部县凭借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开展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工作,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但在开展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种植结构失衡与生态多样性的挑战、技术创新滞后与高效养护体系构建障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林业种植与养护冲突等问题,对此提出优化种植结构以恢复生态平衡与多样性、技术创新驱动下构建高效养护管理体系、构建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林业发展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林业种植模式;养护管理;生态多样性;甘肃省迭部县

中图分类号:S688.4;S793.2;S9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55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迭部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迭部县大力开展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工作,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1]。然而,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迭部县面临一系列挑战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包括通过合理配置树种资源、科学规划种植结构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引入和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以构建高效养护管理体系,并积极探索协调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迭部县乃至类似地区的林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1 现状

迭部县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林区之一,其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状况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实践价值。迭部县依托地域优势,大力推广和实施以云杉、冷杉等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种植模式,力求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与生态效益最大化。在养护管理方面,迭部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森林资源监管和保护机制,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植被修复等工作,森林火灾发生率逐年下降,充分体现了该县在林业养护管理方面的严谨态度和扎实成效[2]。同时,迭部县积极推进现代科技手段在林业养护中的应用,采用无人机巡护、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了森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尽管如此,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迭部县在林业种植结构调整、养护技术创新、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协同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与待改进之处,这也成为后续研究探讨并提出优化策略的重要出发点。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结构失衡与生态多样性的挑战

在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管理现状的问题分析中,迭部县面临的首要挑战在于种植结构失衡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压力。尽管迭部县在林业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现有的种植模式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单一性特征。目前,迭部县人工林以云杉、冷杉等少数适应性强且经济效益高的树种为主,而其他乡土树种和灌木层的种植面积则相对有限。这种种植格局易导致生态系统内部物种组成简单化,丧失生物多样性。更为重要的是,过度依赖特定树种可能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高度集约化的种植结构会降低森林抵御外来病虫害的能力,增加大规模病虫害暴发的风险,同时阻碍了森林生态系统内在的自然演替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生态服务供给[3]。此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向的种植模式,使一些珍贵稀有、对维持地区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乡土树种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保护,导致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流失速度加快。

2.2 技术创新滞后与高效养护体系构建障碍

在当前迭部县的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工作中,技术创新滞后与高效养护体系构建的难题显得尤为突出。尽管该县在常规的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基础,但与现代林业发展趋势相比,技术创新层面尚存在明显短板。1)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林业养护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较低[4]。例如,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护、GIS-空间信息系统等先进工具和技术尚未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致使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受限,难以实现对病虫害发生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以及对养护工作效果的精确评估和科学决策。2)智能化和机械化设备在林业生产中的普及度不高。传统的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大降低了养护效率和质量,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限制了林业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的发展。3)科研成果转化与实际养护工作的衔接不够紧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往往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造成了林业科技创新资源的浪费,也延误了高效养护体系的构建进程。4)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创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当前,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林业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2.3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林业种植与养护冲突

在迭部县林业种植与养护实践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冲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业种植单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倾向于选择速生、高产且经济效益显著的树种,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原生、珍稀树种及混合林种植的空间,进而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同时,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林业生产活动中可能会出现过度采伐、不合理种植布局等情况,加剧了林地资源压力,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5]。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对森林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的倾向,使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减弱,甚至出现不可逆转的生态损害。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可能加速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和森林旅游等活动的开展,若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这些活动同样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潜在破坏,进一步激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例如,不当的旅游设施建设可能会改变林地原有的微气候环境,影响树木生长,甚至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打破原有生态平衡。

3 建议

3.1 优化种植结构以恢复生态平衡与多样性

针对种植结构失衡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优化迭部县林业种植模式以恢复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是一项关键的战略举措。为了克服当前人工林种植以云杉、冷杉等少数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为主的单一化格局,应当依据生态学原理和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应充分考虑生态位互补和物种共生原则,适当扩大当地特有种和濒危种的种植面积,尤其是那些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的树种,通过混合种植不同种类、不同生活史阶段和生态功能的树种,模拟和重建复杂多样的森林群落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基于迭部县地理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分布,以及当地植物区系特点,对适宜种植的乡土树种进行筛选和推广,确保林分类型的多样化。2)通过梯度配置不同海拔、光照、水分条件下的树种,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3)结合森林景观设计,设置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障物种迁移,维护森林生态网络的连通性。4)加强对天然更新与人工补植相结合的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林下植被的自然恢复,强化林分内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的繁衍,提高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于已有的单一种植林分,可以通过渐进式改造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如采用间伐、补植、更新造林等方式,替换或补充适当的树种,逐步过渡到更为生态健康的种植模式。同时,建立长期动态监测机制,定期评估种植结构调整后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优化策略,确保林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2 技术创新驱动下构建高效养护管理体系

针对迭部县技术创新及高效养护体系构建滞后问题,有必要从技术创新驱动的角度全面升级和优化林业养护管理体系,以应对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要求与挑战。1)应当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林业养护管理中的应用,借助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护、GIS-空间信息系统等前沿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精准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预警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迅速响应并做出科学决策,从而提升森林灾害防控的预见性和有效性。2)引进并推广智能化和机械化设备,大幅度减少传统人力劳动的比重,通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林业机械装备提升养护作业的质量与效率,降低成本,推动林业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变。这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喷洒设备用于病虫害防治,高效能森林灭火装备以应对火灾风险,以及机械化植树造林和抚育,提升林木种植与更新的速度和成活率。同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确保新技术、新方法能够顺利落地应用。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与基层林业部门紧密结合,使实验室研发的技术和方法得以迅速转化为实用的养护管理手段。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着重培养既掌握现代林业养护管理知识又具备较高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政策激励、教育培训、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构建一支符合现代林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技术创新与高效养护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3 构建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林业发展模式

为解决迭部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林业种植与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冲突问题,构建协调二者关系的可持续林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迭部县需重新审视并调整林业产业发展战略,推行绿色发展观,强调生态优先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为此,应在宏观规划层面,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承载力原则,科学设定林地开发利用边界,合理划定核心保护区、一般经营区、适度开发区,确保林地资源的有序利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在种植环节,应倡导和发展多功能林业理念,除继续支持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外,加大对乡土珍稀树种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树种的保护性种植力度,鼓励营造复合型、多层次的混交林,以优化森林结构,保持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升森林碳汇和水源涵养等功能,为实现经济收益和生态功能双重目标奠定基础。在林业产业链条拓展上,应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如药用植物、食用菌类、花卉苗木等附加值高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减轻对木材产品过度依赖造成的生态压力。同时,规范森林旅游产业,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不影响原始森林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增进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和支持。

4 结语

迭部县在林业种植及养护上成绩斐然,但仍存在种植结构失衡、技术创新滞后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等问题。为克服生态多样性的挑战,建议根据生态学原理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混合林种植,特别是扩大当地特有种与濒危种的种植范围,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机械化设备提升养护管理效能。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应调整林业产业战略,推行绿色发展观,科学规划林地利用,鼓励发展多功能林业和生态友好型产业,严格控制森林旅游等对资源的影响。总之,迭部县急需构建可持续林业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通过不断创新种植模式、优化养护管理,实现构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毛永丽.生态理念下林业种植技术应用分析[J].河南农业,2023(35):34-36.

[2] 刘宇峰.我国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管理措施[J].新农业,2023(23):20-21.

[3] 王娜,延新新,郝长伟.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措施[J].新农业,2023(1):43-45.

[4] 马康.林业种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4):195-196.

[5] 王小平.基于生态模式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17):137-138.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