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2024-09-05 00:00:00陈忠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8期

摘 要 广西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效能,推动南宁市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论述南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力,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户与合作社的利益共享;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合作社专业化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南宁市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南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分析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于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力、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南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南宁市农业产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粮食、畜牧、水产、蔬菜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在粮食生产方面,南宁市坚持走粮经饲统筹发展的道路,大力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模式,构建起以稻米、玉米为主导的粮食产业链。以南宁市横县为例,该县依托优质水稻种质资源,建立了集育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米产业链,形成了“桂井大米”等知名大米品牌,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区。在畜牧业方面,南宁市积极发展生猪、家禽等养殖业,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提高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同时,南宁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了一批高效节水型温室大棚基地,提高了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整合农村分散的生产要素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增强农户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21年底,南宁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 785家,覆盖了粮食、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多个领域,对推动南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

2 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有待优化

在南宁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制约其发挥应有作用。1)部分合作社在决策管理层面存在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合作社作为民主机构,理应体现“同盟人”的价值理念,但现实中仍有少数合作社决策过于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决策程序民主性、透明度不足,导致决策失误或决策执行效率低下。2)在利益分配机制方面,部分合作社存在分配不公、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的问题。一些合作社在分配收益时,未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原则,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3)在风险防控机制方面,部分合作社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管理混乱。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一旦发生经营风险或自然灾害,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2.2 合作社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

在南宁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1)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许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难以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2)品牌营销能力较弱,知名度有限。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实力有限,难以开展大规模品牌营销活动,导致产品知名度低、影响力小。据统计,南宁市目前仅有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自主品牌,其余合作社产品大多以散装销售为主[2]。3)产品附加值较低,盈利空间受限。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停留在初级产品生产环节,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水平不高。

2.3 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尚需完善

在南宁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这成为制约双方实现紧密合作的重要因素。1)在农产品收购环节,部分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收购价格波动较大。2)在技术服务方面,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不够。许多合作社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难以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种植养殖技术服务,导致农户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3)在分红分配机制方面,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利益分配不够公平合理。一些合作社在分配经营收益时,未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农户分红比例偏低,影响了农户的积极性。4)在风险分担方面,合作社与农户之间风险分担机制不够健全。当合作社或农户遭受自然灾害或经营风险时,双方的利益常常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2.4 合作社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有待加强

在南宁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挑战,限制了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1)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据统计,南宁市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无专职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农业技术人员不定期指导[3]。2)合作社现有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许多从业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有限,实践经验匮乏,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3)合作社缺乏科学的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一些合作社对人才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职业发展通道不畅,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4)合作社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合作交流较少。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合作社难以吸纳高校毕业生,也难以获得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影响了自身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

3 对策

3.1 优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

优化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是提高其运营效率的关键。1)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决策科学化。合作社应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明确社员大会的职权范围和运行规则,确保重大决策事项由全体社员充分讨论、民主决定。同时,合作社应引入第三方监事会制度,对合作社决策和管理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出现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违规行为。2)构建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社员积极性。合作社应建立以按劳分配、按股分红为主的分配制度,遵循多劳多得、贡献大者得多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同时,将利润分配与风险分担相结合,对亏损年度的社员进行适当补偿,避免出现“闲者有利、劳者无酬”的情况。3)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增强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合作社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和评估;制订应急预案,明确不同风险情况下的处置措施;加强保险防范,为合作社购买相关的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4)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例如,畜牧养殖合作社可建立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养殖场进出人员、车辆、物资严格管控,有效遏制动物疫情的发生。5)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合作社理事、监事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他们掌握现代合作社的运营理念和管理技巧。

3.2 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力,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

提升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是实现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4]。1)加大产品差异化发展力度,培育区域性特色品牌。合作社应立足当地农产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种,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辨识度。同时,合作社可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2)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合作社应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大产品检测和追溯力度,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3)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增强市场营销能力。①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利用电商平台和自媒体平台等拓展销售渠道。②积极开拓大宗采购市场,与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超对接模式,降低流通成本。④鼓励合作社建立直营店、体验店等线下实体店,增强品牌影响力。例如,合作社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并与当地大型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的良性互动。

3.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户与合作社的利益共享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完善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至关重要。1)构建一个长期且稳定的合作模式,以降低农产品收购过程中的风险。这可以通过实施“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来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在种植或养殖前签订明确的收购合同,规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以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引入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机制,为农户在市场价格低于预定目标时提供补偿。此外,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利益联结模式,吸引龙头企业的参与,利用其在技术、资金和市场方面的优势,构建利益共同体。2)合作社应加大对农户的技术服务支持力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应配备专业的农艺师和养殖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定期组织农户参与理论和实操培训,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利用视频直播、短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户提供远程技术指导。3)优化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有效衔接。建立结合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分配比例,确保农户的基本收益,并激发其生产积极性。实施“保本微利”分红模式,以及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以便在遭受重大损失时,合作社和农户能够共同承担风险。4)加强信息化建设,畅通利益联结渠道。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确保从种植或养殖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创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产品信息、价格信息、技术信息等数据资源的共享[5]。

3.4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合作社专业化水平

为提高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显得尤为关键。1)合作社应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制订明确的人才需求计划,设定合理的引进标准和流程,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此外,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2)合作社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选派骨干成员到先进合作社学习交流、建立内部培训体系及鼓励员工参与科研项目来实现。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完善福利保障体系,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4)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合作社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参与科研项目,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以及相互开放实训基地,促进知识和技能共享。

4 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在推进南宁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内部治理结构有待优化、市场竞争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挑战。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采取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措施,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和效能,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为南宁市农业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宋昕烔,刘元义,张悦,等.基于设施农业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蔬果产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3(16):87-89.

[2] 赵忠尉.农村经济合作社企业化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22(20):156-158.

[3] 柴馨雅,陈楠,彭旭楠.政治系统视阈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以晋北S社为例[J].山西农经,2022(16):35-39.

[4] 张秋梅.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5):168.

[5] 李娟,安陵.纳雍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22,39(5):113-115.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