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程标准 注重培根铸魂

2024-09-01 00:00:00刘永艳汤伟
高中数理化 2024年16期

2024年安徽高考首次实行“3+1+2”的模式,化学学科属于选考科目,试题由安徽省自主命题(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以下简称为安徽高考化学试题).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安徽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本文结合具体试题进行总结分析.

1 实现教考衔接,迎合“双减”推进“三新”深度实施

2024年安徽高考是第一次进入新课程、新教材的新高考,也是国家提出“双减”政策后安徽首次推出的新高考,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具有迎合“双减”的特点,试题无“偏、难、怪”等现象.为使新课程、新教材与新高考同向同行,防止学生靠“机械刷题”得高分,2024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设计强化教考衔接,命题落实“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有效地推进了“三新”的深度实施.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6~7题.

地球上的生物氮循环涉及多种含氮物质,转化关系之一如图1 所示(X、Y 均为氮氧化物),羟胺(NH2OH)以中间产物的形式参与循环.常温常压下,羟胺易潮解,水溶液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产物盐酸羟胺([NH3OH]Cl)广泛用于药品、香料等的合成.25℃时,Ka(HNO2)=7.2×10-4,Kb(NH2OH)=8.7×10-9,Kb(NH3·H2O)=1.8×10-5.

(第6题)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X和Y 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0.1N A

B.1L0.1mol·L-1 NaNO2 溶液中Na+ 和NO- 2数均为0.1N A

C.3.3gNH2OH 完全转化为NO- 2 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6N A

D.2.8gN2 中含有的价电子总数为0.6N A

(第7题)下列有关物质结构或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键角:NH3>NO- 3

B.熔点:NH2OH>[NH3OH]Cl

C.25℃同浓度水溶液的pH:[NH3OH]Cl>NH4Cl

D.羟胺分子间氢键的强弱:O—HO>N—HN

分析 该试题借助一个陌生的情境,考查学生能否快速挖掘题干信息,然后借助教材中所学知识解答对应问题的能力.仔细研读试题,我们会发现该题的考查点均是教材知识的具体运用,但绝不是靠机械刷题就能够取得正确答案的.第6题属于常规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无“偏、难、怪”现象,根据信息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可以得出X、Y 均为氮氧化物,即X为NO,Y为N2O.标准状况下,2.24LNO 和N2O 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1mol,氧原子数为0.1N A,选项A 正确.根据水解知识,1L0.1mol·L-1 NaNO2 溶液中NO- 2 数目小于0.1N A,选项B错误.NH2OH 完全转化为NO- 2 时,N 元素的化合价由-1上升到+3,3.3gNH2OH 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4N A,选项C 错误.2.8g N2 的物质的量为0.1mol,每个N2 分子含有的价电子数为10,故2.8gN2含有的价电子总数为N A,选项D错误.第6题答案为A.针对第7 题,属于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点的考查,NH3 中N 原子为sp3 杂化,NO- 3 中N 为sp2 杂化,故键角:NH3<NO- 3 ,选项A 错误.NH2OH 为分子晶体,[NH3OH]Cl为离子晶体,故熔点:NH2OH<[NH3OH]Cl,选项B错误.25℃时,Kb(NH3·H2O)>Kb(NH2OH),故NH2OH 的碱性比NH3·H2O 的弱,根据盐类水解特点,可以得出同浓度水溶液的pH:[NH3OH]Cl<NH4Cl,选项C错误.O 元素的电负性大于N 元素,O—H 键的极性大于N—H 键,故羟胺分子间氢键的强弱为O—H·O>N—HN,选项D正确.第7题答案为D.

总之,2024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类似这样的设计还有许多,试题设计特别强化教考衔接,命题落实教与学的统一,有效地推进了“三新”的深度实施.

2 落实课程标准,立足基础考查学科必备知识

2024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要求,试题基于新课标,立足学生学习基础,紧扣教材,全面考查化学学科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例2 (第9题)仅用下表提供的试剂和用品,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分析 该题的设计源于课程标准,试题内容紧扣教材,立足基础知识,涉及的实验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或选做实验,属于中学必备知识.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的实验,命题者设计了MgCl2 溶液、AlCl3 溶液与氨水的反应,利用教材所学知识,可以得出2个反应现象相同,所以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碱性的强弱,因此也难以得出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选项A 符合题意.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制备[Cu(NH3 )4 ]SO4 溶液、制备Fe(OH)3胶体均源于教材内容,根据试题提供的试剂和用品,均可以实现相应的实验目的,故该题答案为A.

通过该试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平时靠死记硬背实验结论,不能真正走进实验室,这样就会缺乏化学学科必备的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则难以顺利解答.

3 注重思政元素挖掘,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2024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严格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试题设计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试题内容设计注重挖掘思政元素,突出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例3 (第11题)我国学者研发出一种新型水系锌电池,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池分别以ZnGTCPP(局部结构如标注框内所示)形成的稳定超分子材料和Zn为电极,以ZnSO4 和KI混合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注框内所示结构中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

B.电池总反应为I3-+Zn放电↔充电Zn2+ +3IC.

C.充电时,阴极被还原的Zn2+ 主要来自ZnGTCPP

D.放电时,消耗0.65gZn,理论上转移0.02mol电子

分析 试题以我国科研成果为情境,通过试题展现出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以此增强学生自豪感,达到立德树人之目的.根据试题提供的具体物质结构,可以得出标注框内所示结构中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选项A 说法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新型水系锌电池的负极是锌、正极是超分子材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 ,则充电时,该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Zn2+ +2e- =Zn;正极上发生反应:I3-+2e-=3I-,则充电时,该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3I- -2e- =I3-,所以电池总反应为I3- +Zn 放电↔充电Zn2+ +3I- ,选项B说法正确.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Zn2+ +2e- =Zn,被还原的Zn2+ 主要来自电解质溶液,选项C说法错误.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 ,因此消耗0.65gZn(物质的量为0.01mol),理论上转移0.02mol电子,选项D 说法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