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螺蛳(sī)过酒,强盗看见勿肯走。”想着又可以吃上美味的螺蛳,我不禁嘴角咧到了后脑勺。
“清明螺,抵只鹅。”每到清明节前后,爷爷就会拿着抄网去村口的池塘里抄螺蛳,此时,我便会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来到池塘边,爷爷先把抄网的网头浸在水底,再将长长的杆子使劲往前伸,水中瞬间腾起一团青色的污泥。将抄网拖回来时,里面已装了满满一网螺蛳。爷爷蹲下来,将个儿大、滚圆的螺蛳一个一个拣出来,放在身后的桶里。几网下去,螺蛳已装了大半桶。
回家后,爷爷先往桶里倒一盆水,接着滴了几滴食用油,撒了一把盐,他说这样可以让螺蛳把泥沙吐得干净些,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放置一上午后,爷爷拿出小板凳,坐在装着螺蛳的铁桶旁,戴上老花镜,用老虎钳将螺蛳的“屁股”一一剪掉。这个操作看似很简单,其实大有讲究。如果剪得太浅,就没办法去掉螺蛳中最脏的部分 —— 寄生虫和细菌一般都聚集在螺蛳尾部。剪得太多,会破坏螺肉,让本来就不多的螺肉又少了一些。爷爷只把螺蛳尾部倒数第一、第二环去掉,这样恰到好处。这就是经验。
剪好的螺蛳,再用水洗一遍,就可以下锅了。奶奶先将锅烧热,倒入菜籽油,将老姜切成细丝撒入锅中,再放入蒜末、八角、紫苏叶等,用大火爆炒。等香味飘出后,将螺蛳倒入锅中,反复翻炒。随着锅铲的不停翻动,螺蛳在锅里翻滚跳跃,与锅壁、锅铲碰撞后发出奇妙的声音。热热闹闹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等螺蛳盖纷纷掉落后,再倒入黄酒、酱油、盐,加点儿水,盖上锅盖,焖煮一会儿。当香味溢满厨房时,掀开锅盖,撒上葱花,一盘香喷喷的炒螺蛳就出锅了。
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颗螺蛳放入嘴中,上下两排牙齿同时发力,咬住螺蛳壳最鼓胀的部分,使劲一嗦,螺肉就出来了。嚼两下,螺肉伴着香浓的汁水在嘴里翻滚。奶奶看我吃得那么开心,就用牙签帮我挑了一小碗螺蛳肉放在旁边。我不能辜负奶奶的好意,用勺子舀了一勺放进嘴里,吃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爷爷奶奶见我这狼吞虎咽的吃相,乐得合不拢嘴。
螺蛳的香味在我的童年里飘荡,那是幸福的味道,也是爱的味道。
点评
作者独具匠心,以民谚引出主题,从捞螺蛳、洗螺蛳、剪螺蛳、炒螺蛳到品螺蛳,完成了一篇逻辑清晰、情节生动的习作。
整篇习作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动词运用自如,用动词串联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同学们要注意,动词在写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传递人物的行为和状态,还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