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歌曲在声乐教育中的美育启迪

2024-08-27 00:00:00崔雅君
科学之友 2024年8期

多元文化的草原歌曲

草原歌曲是在草原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具有北方草原文化属性以及草原音乐旋律特征的歌曲。草原民歌是一种抒情的民歌体裁,有长调和短调民歌。例如,蒙古族巴尔虎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音乐旋律自由宽广,歌词同内蒙古大草原的优美风景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短调民歌乐曲比长调民歌短小,节奏明快,歌词朗朗上口。例如,乌兰察布短调民歌《白花马》是一首描写白色骏马和爱情的歌曲,节奏齐整,优美动听,歌曲篇幅短小精悍。

随着蒙汉文化的交融,漫瀚调出现在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漫瀚调融合了蒙古族民歌、山西民歌、陕西民歌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音乐曲调,代表作品有《美好家园人情厚》。受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的影响,草原歌曲也在不断变化拓展。当代草原歌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作型草原歌曲。他们主要融入蒙古族风格的旋律和曲调,配以汉语的歌词,歌曲旋律悠扬动听,多抒发对草原的热爱,赞美草原生活,歌颂美好爱情,如《陪你一起看草原》《画你》等都是这类型的草原歌曲。

融合多元文化的草原歌曲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在继承传统草原民歌的同时融入了新鲜的歌词和旋律,为草原歌曲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当代的声乐教育提供了大批优秀的歌曲,充实了教学内容。

当代声乐教育的趋势

纵观我国声乐教育的历史,声乐教学多在专业院校中进行,教学内容多以专业的美声歌曲和民族歌曲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声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进行多元化的歌曲学习,以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达到多方面审美的效果,促进美育的形成。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地区,因为地理原因,在声乐教学中主要学习草原歌曲。

当代草原歌曲曲调委婉动听,结构齐整,歌词简洁,多描写蒙古族的美丽风景和美好爱情,表达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歌曲对于生长在内蒙古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饶有兴趣。不仅在内蒙古地区,某些南方的专业院校或者老年大学也会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画你》这样的草原歌曲。这足以证明我国的声乐教育在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也间接地证明了当代草原歌曲传播的广泛性,以及人们对草原歌曲在美感方面的欣赏。

美育中的草原歌曲

在中国古代就有美育理念的存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知识方面,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可以阐明,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有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努力钻研,这恰恰是在审美的志趣之上而学习知识,最后达到陶冶情操,体验美、创造美的目的,是美育的体现。

具体说到声乐教育方面,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一方面需要学生体会原作者想要表达的美感,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声乐作品用美的感受表达出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作品的讲解和传达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美的理解。此外,声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审美自觉性的过程,教师范唱歌曲是自身对歌曲美的阐释,学生听到歌曲和学习歌曲乃至最后演唱歌曲,是学生体会后,对歌曲美感自觉的表达。

草原歌曲是具有蒙古qkIxB14eJXuVwpYS6sHG/g==族风格的优秀作品,旋律婉转,节奏齐整,歌词押韵。倾听草原歌曲可以激起听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听到优美的草原歌曲后会引起美好情感的共鸣,达到审美的效果,成为接下来学习草原歌曲美感的落脚点。

在声乐教学和学习中,情感的表现始终是一个重要环节,草原歌曲本身拥有审美价值,教学和学习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要体会草原歌曲的精髓——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歌词,这是体验美的阶段。学会一首草原歌曲后,我们要带有自身理解和感情地歌唱。

学习草原歌曲,能激发起蒙古族学生想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同时能引起其他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草原、热爱生活的感情,也达到了美育的目的。草原歌曲《陪你一起看草原》,不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还表达了对爱情的真挚不渝,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学习类似的草原歌曲,有助于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产生共鸣,继而拥有“乐之”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集中注意力刻苦学习歌曲,更好地通过自身对美的理解表达歌曲的美,体会歌曲独特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陶冶情操。

学习草原歌曲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不断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对感受草原歌曲的美、表达歌曲的美、获得美的体验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