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头疼,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曾亲身经历过。偏头痛属于头疼的一种,常见症状为反复感觉到一侧头疼或者双侧搏动性头痛,好发于儿童期和青春期、中青年期,并以女性多见。它的患病率高达5%~10%,也就是说100个人里就有5~10个人会发生偏头痛。
偏头痛往往被视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很多被偏头痛困扰数年的患者都会优先考虑神经系统的问题,检查后却怎么也查不清病因,此时,可以看看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卵圆孔是心脏左右两侧之间一个开放的孔。在胎儿时期,由于胎儿不需进行肺呼吸,氧气主要通过血液由母体供应,在卵圆孔的作用下,绕过未完全发育的肺部,含氧血从右心房直接流入左心房,随后运往身体各处。随着肺动脉的充血和含氧血的供应增加,婴儿在几个月到1岁之间,卵圆孔会逐渐关闭,但在某些情况下,卵圆孔未能完全闭合。
卵圆孔未闭其实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先心病是指在胚胎发育和婴幼儿时期,心脏及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每1 000名新生儿中就有8名儿童患有这个疾病。一部分患儿因出现不适症状或接受体检被确诊,但有一部分患儿因症状不明显或其他原因未被检出,直至他们成年后产生多种不良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为什么没有闭合的卵圆孔会让人头疼呢?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另辟“捷径”,大脑缺氧
在正常情况下,动脉血会在为机体供给氧气后变为静脉血,随后又在肺部重新获得氧气补给。卵圆孔未闭会导致血流分散,就像是为静脉血开通了一条“捷径”。在压力的帮助下,部分左心房的静脉血进入卵圆孔,避开前往肺部的长途路线,直接与右心房的动脉血混合。这样,缺乏氧气的血液就会通过主动脉进入体循环,供应到大脑的血液氧含量不足,就会引发头疼等症状。
引“栓”入室,堵塞血管
卵圆孔未闭可能增加脑部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下,右心房的血流可能会让血栓穿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然后通过左心室泵血进入体循环。如果血栓到达大脑的血管,随着血管变细可能出现堵塞的情况,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头疼。
成为帮凶,逃过“安检”
卵圆孔未闭可能导致血液中本应在肺内代谢的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血小板聚集因子、血管紧张素等,通过卵圆孔绕过肺循环直接到达体循环,最终进入脑血管系统,影响脑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功能。卵圆孔未闭还可能影响脑内神经传导,干扰疼痛感知。以上两种情况均可能引发或加重偏头痛。
捆绑“销售”,基因致病
学者发现,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基因变异和偏头痛存在关联,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的共同遗传因素在某些家族中具有聚集性。这意味着,在基因的作用下,一些人群在患有卵圆孔未闭的同时会患有偏头痛。然而,具体的遗传变异及其对偏头痛和卵圆孔未闭的影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卵圆孔未闭大多无明显症状,难以听到杂音,心电图、胸部X线片均正常,不易被发现,也不被重视。如ob+FP3jC0IQSQQtYq8Nq+g==果遇到不明原因的头疼,可以去做一次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者右心声学造影(发泡实验)检查。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卵圆孔未闭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一个探头插入食道,提供清晰详细的心脏图像。这种方法可以显示卵圆孔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血液流动的情况,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评估卵圆孔是否未闭。
右心声学造影检查使用造影剂来观察气泡在心脏血流中的运动,以确认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由于操作简单、不增加患者痛苦、准确性高,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很理想的检查方法。
当被诊断为卵圆孔未闭后,患者如果没有特殊症状,则无需进行治疗,若存在头痛、头晕反复发作的情况,则首先考虑实施介入封堵术。
介入封堵术的原理是将导管通过大腿根部一条较粗的静脉送入右心房,穿过卵圆孔至左心房,这时释放封堵器堵住卵圆孔,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卵圆孔未闭患者患卒中的风险,但是手术后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和(或)抗血小板药物,且手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按照临床医生的建议进行。
对于选择保守治疗的人群,可以单纯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疼,在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后,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的心脏,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远离头疼的困扰。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