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视角下的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2024-08-23 00:00:00邵煜程
中国市场 2024年23期
关键词:经费管理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摘"要:科研经费是企业科研项目落实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驱动,为此,企业需要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步调整的背景下,企业逐渐提高了对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视,旨在通过更新生产经营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从而满足新经济形势下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在企业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投入的科研经费越来越高,经费来源途径逐步多元化,但一些企业存在科研经费利用低效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内部审计视角出发,探讨了科研经费管理对于企业的影响,并总结了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内控体系、预算管理、支出管理、结余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旨在为企业科学、高效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内部审计;科研经费;企业管理;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3-013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3.033

创新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科学技术研究是创新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创新性、持续性发展目标,企业逐步提高了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在此方面所投入的经费总量也不断增加。然而一些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科研经费出现了浪费,无法将有限的经费充分应用于关键研究领域,进而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内部审计是辨识、分析企业问题的重要手段,立足内部审计的视角优化科研经费管理,能够排查出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寻出可行性的科研经费管理对策,提高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成效,充分展现出企业科研工作的开展价值。

1"内部审计视角下科研经费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科教兴国是当今时代我国的主要发展战略,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针对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管控政策与指导措施,并对企业科研经费科学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1]。科研经费管理涵盖多方面内容,因此,对于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而企业立足内部审计视角下开展科研经费管理,能够逐步构建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创建契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的可行性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能针对性强化预算管理、内控管理、结算管理各个方面的审计监督力度,可以排查出这些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实施管控与调整,以此提高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成效,降低企业科研经费浪费问题。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财务部门会从多个维度出发,全方位、动态化评估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可与科研项目、科研规划进行比照,并实时调控科研经费的分配与利用,这对企业成本节约、效益提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能找出并弥补科研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打造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科研经费管控模式,从而为企业创新性、持续性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2"企业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困境

2.1"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由于企业科研经费的用途、支出标准存在差异,因而不同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执行方面也有所不同,由此导致科研经费的核算、管理存在显著区别[2]。实践当中,企业的科研人员需要兼任其他工作,可能会无法将全部精力投放于所研究的项目之上,因而对于科研成果的获取较为看重,强调科研任务的完成度及顺畅性,可能会忽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的科研人员往往是技术骨干,这些人员对于财务知识的了解较为欠缺,对于内部控制要求及措施、业务流程设计标准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因而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可能会出现内部控制不够严格的问题,导致科研经费超出预计标准。一些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将提高科研项目数量、获得较多科研经费作为主要目标,并将科研项目的多少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以此督促企业内部成员主动开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然而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策略,未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无法实施全面、严格的内部控制监管,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出现了浪费,部分科研经费未能有效转化为科研成果。

2.2"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科学

企业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将科研项目的立项作为重点,对于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或是存在重视预算编制而忽视预算执行的情况。一些企业在科研项目立项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后,却没有向各个层次、各个部门逐级分解科研经费预算,未能全面统计相关数据,因此无法得出准确、全面的数据信息,难以为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编制提供依据,这会导致企业的科研预算管理无法规范、有序开展,编制的预算规划难以为预算执行提供有效指导。与此同时,企业的预算管理人员通常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设定具体的预算金额,而在预算编制之前没有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度沟通交流,未展开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从而导致所设定的预算目标、分解指标均不够合理,这会削弱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合理性。此外,企业的科研人员可能会提高科研经费预算规模,而财务人员由于不了解科研项目的周期、内容、计划、产出等相关信息,概算审核无法精准完成,可能出现科研成本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这会导致科研经费预算失准,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3"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不规范

对于企业而言,不同企业由于科研经费来源并不一致,因而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在科研经费支出中,财务部门通常是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类型进行审查,并核对支出金额,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签章齐全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费用报销。然而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于相关票据的审查不够严格,可能存在没有仔细辨认票据真假、未详细调查报销费用与科研活动之间是否真正存在关联,可能会导致审核结果不准确,从而导致科研经费报销管理工作无法规范化、科学化开展,致使费用报销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与此同时,企业相关人员在采购科研项目所需各类器械与材料时,没有实施严格化、动态化的监督管理,一些企业虽然在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拟定了物资采购规划,出台了采购人员行为管理规范,然而由于未针对科研物资采购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可能会存在违规获利的情况,这会导致企业部分科研经费流失,从而降低科研经费的利用率与转化率。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科研经费利用、核算工作随意开展的问题,常会出现项目间资金相互挤占或挪用问题,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无法规范、科学开展。

2.4"科研经费结余管理不全面

企业科研经费的管理主体较多,除了财务部外,科研部门以及课题承担部门也会参与到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系统的科研经费结余管理方案,给出具体的科研经费结余管理方法[3]。然而一些企业虽制定了结余管理方案及措施,但未能持续更新与完善相关内容,可能会出现科研经费结余管理与当前管理需求不相符的情况,因此削弱了科研经费结余管理的合理性。例如,在结余核算科研经费之时,正常情况下企业应在月末从成本费用科目当中核算完成的科研经费,向管理费用科目中结转,然后再采用百分比方式对结转收入进行确认,并以研发合同的内容为依据,对主营业务及营业外收入、其他收入进行统一核算。如果科研项目为企业自主研发,科研经费的核算需要利用往来科目实现。然而在企业科研经费结余管理实践当中,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工作思维陈旧、工作态度不严谨等限制,没有以科研经费决策要求、结余管理规定作为科研经费结余核算控制的主要依据,而科研人员为避免科研经费出现结余而被企业回收,可能会因此增大支出,进而会导致企业科研经费被严重浪费。

2.5"科研经费内审监督不严格

科研经费审计涵盖内容众多,但部分企业在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的情况,或是虽然设置了内审机制,但存在审计内容不够全面或是没有实时性、动态化实施各项内容审计监察的情况。部分企业将科研经费决算审计监察作为重点,而关于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审计方面的实施并不到位,存在审计方式不够多元、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偏少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在实施科研经费管理时,将财务部作为唯一的审计监察部门,而没有发挥出其他部门的审计监督职能,这会导致科研经费审计时产生遗漏,审计次数偏少,往往是每年年底在审计财务报表时一同审计科研经费,从而出现了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的情况,会对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展现形成约束。然而一些企业科研项目的规模较大,并且同时开展多个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周期也相对较长,若是所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专业性不强、数量不足,难以对科研项目展开全程跟踪调查与分析,会对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效能的有效展现带来不利影响。

3"基于内部审计的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3.1"构建完善的科研经费内控体系

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各项要求,积极推动科研经费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结合科研经费项目的改变、内部审计工作方向的调整,对此制度逐步优化与完善,进而通过制度约束科研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行为,降低科研活动中的资金浪费问题[4]。首先,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执行制度、绩效评价制度以及沟通交流机制,为企业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企业需要完善科研经费核算与报销制度,用于规范科研经费的收入、支出的核算过程,在制度中列明核算方式及具体要求,例如可以明确核算时严格按照统收统支方法开展,并以财务制度作为核算的基本准则。对于虚假报销、不合理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再次,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通过此制度的健全,推动科研工作及经费管理的平衡化发展,为科研经费划转、利用的监管提供制度依据,为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合同使用经费提供标准,实现按照制度内容统一结题与结账。最后,企业还要打造系统化的资产管理制度,详细梳理资产管理流程,要求所有人员按照既定程序科学管理利用科研经费采购固定性与无形性资产,从而保障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有效防范企业资产外流,以此提高企业科研经费内控管理成效。

3.2"加大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力度

企业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而预算编制是管理科研经费的重要依据,因此,预算编制的质量与科研经费利用情况、科研项目的竞争实力均有直接关联。为此,企业需要加大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各步骤的控制力度,推动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编制与有效执行。除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之外,企业的财务部、审计部均要参与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过程,在各方参与下,秉持专项专管、专人负责的原则,科学划分预算管理工作职责,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应担负起科研课题申报与研究、科研项目实验与结题等工作,而财各部则要负责科研经费的编制与执行,审计部门需要针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展开全过程的监督与考核,从而在合理分工、协同配合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在此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搭建通畅的互动交流平台,及时展开深入性的沟通,及时交流科研进展、预算支出、预算监督相关情况,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超计划预算,以此确保企业科研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持续、高效推进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3.3"规范实施科研经费支出管理

企业支出科研经费时,需要严格落实财务管理的要求,例如引进生产设备时,需要先展开详细、全面的论证分析,然后按标准实施审批,之后再依据规范化采购流程进行采购。采购后还要签署相关合同、协议,并全面办理各项登记或领用手续。企业支出劳务费时,需要以工资明细清单为依据,结合相关人员的工资表,根据劳务派遣部门、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合同如数发放。同时,需要规范填制劳务费、咨询费等相关费用领用清单,领取者要签字确认,并详细填写身份信息。由于科研经费支出报销工作较为琐碎,需耗费科研人员较大精力,因而企业需要为科研经费支出工作配备专业化的财务人员,以释放科研人员的时间与精力,使之能全神贯注地做好科研工作。财务人员需要与科研人员展开实时、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科研项目的了解,然后科学开展科研经费相关财务业务,确保各项费用支出的规范化处理,以科研项目的实际进展为依据,对科研项目预算金额与实际金额的差值展开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可行性的整改建议,进而在保障科研项目执行质量的基础上,最大化节约科研经费。

3.4"严格落实科研经费结余管理

企业在实施科研经费结余管理时,应科学制定管理考核标准,创建与实施奖惩激励措施,通过科学激励保障科研经费结余管理效果,同时,还要着力强化各部门及岗位的科研经费管控意识,合理制定科研经费结余管理规划及相关制度,以科研项目进展、实施要求为依据,合理审批、科学管理科研经费[5]。首先,企业需要对科研经费结余管理给予高度关注,严格实施结题验收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验收之后要出具详细、客观的审计报告,要求科研部门在项目结题之后,根据设备归属要求规范办理交接手续,不可继续使用结余经费,以免科研经费出现损失。其次,科研经费决算前,各部门总负责人要做足决算准备,分类管理科研经费相关数据,做好经费审核分析,并以规定的流程为依据,进行科研经费决算审批及手续办理。财务部门应科学预测每一个科研项目可能产生的费用情况,然后根据科研项目分别制定经费消耗时间表、工作强度规划表,进而为科研经费结余管理科学开展提供依据。最后,在经费决算时,科研项目负责人需要出示科技部门的委托书、财务部的经费支出决算报表,由审计部门人员审查科研经费收入与支出账目,审核完成后,主管部门负责人需要签章,并向科研项目负责人反馈审查结果。

3.5"全方位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3.5.1"转变审计理念,完善科研经费审计监察机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科研经费科学、规范应用的重要保障,是杜绝科研经费被占用、挪用的有效措施。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企业首先要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观念进行调整,找准审计重点,创建完善化、可行性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监察机制。企业审计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科研管理政策、相关要求及标准,全过程审查与追踪企业的科研经费利用方向及具体金额,通过严格化开展内部审计监管工作,提高内部管控力度,推动科研经费规范应用,保障科研创新活动有序开展。在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时,企业要科学分配管理权限,确保企业科研人员能够便利应用科研经费,并能合理调整科研经费管理重点,在细致的预算、严格的执行、规范的审批基础上,为科研经费管理成效的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降低科研经费浪费,保障科研经费高效利用。

3.5.2"完善评价指标,健全科研经费审计评价体系

企业需要按照科研经费管理要求,合理选取科研经费审计评价指标,打造一个科学、系统的科研经费审计评价体系,保障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应对部分审计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便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度。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按照要求,依法创建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将财务数据中科研经费利用率、科研成果转化率等财务数据,直接设定为审计评价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严格审计、评价科研经费的利用转化情况,确保得出翔实、客观的评价结果,为科研经费的全面执行提供指导[6]。此外,科研人员还需设计科研项目资质审查全面性、内控方案设定合理性、科研团队结构完整性、科研成果利用规范性等各类考核评价指标,通过全面化、科学性的考核评价,了解科研经费管理利用的真实情况,进而为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策略完善与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3.5.3"加强内审监督,做好部门沟通协调

在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完善建设、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科学构建的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各个部门的互动,做好部门间工作有机协调。现阶段,国家逐步明确了科学经费管理方面审计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展现出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监察职能,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与要求,对科研经费划拨、利用与成果转化情况展开定期审查,并且科研管理部、财务部要对内审监督工作开展提供全力辅助与配合,构建一个多部门有效协同的内审监督新格局。在内部审计部门与各部门展开顺畅沟通交流的基础上,防止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过程受到干扰,保障审计监督价值效能有效展现,为企业科研创新活动规范化、经济性开展提供保障。

4"结论

科研项目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的重要工作,但科研创新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因各方面原因的影响而导致科研经费超支。为此,企业在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要合理分析当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立足内部审计的视角,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调整,创新与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策略。具体应构建完善的科研经费内控体系、加大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力度、规范实施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严格落实科研经费结余管理、全方位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通过有效实施这些新型科研经费管理对策,优化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成效、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创新性、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祖泽一.内部审计视角下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优化措施探析[J].山西农经,2021(3):117-118.

[2]郑李海.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析[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2(11):64-66.

[3]郭淼.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9):117-119.

[4]林丹凤.注重内部审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8):251-252.

[5]李崇祯.基于内部审计视角下的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2):83-84.

[6]黄倩,张春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与内部审计优化[J].中国高校科技,2017(11):31-33.

[7]郭秦.内部审计视角下科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大众商务,"2023(13):118-120.

[8]谢天.基于审计视角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0(14):122-123.

猜你喜欢
经费管理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浅析新政出台后科研单位如何更加规范经费管理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2:05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1:23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6:19
论企业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43:26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9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