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与物理学科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之间存在的共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特点进行整合,发挥出化学与物理学科之间的优势。比如,在“常见气体”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借助物理知识来解释气体的成分和性质。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学中对气体性质的定义来解释“在常温下,由气态变为固态或液态时,体积分数大于90%的气体”;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学中对气体变化的公式来解释气体在温度变化下所发生的变化;最后,教师可以借助物理知识来解释“气体”这一概念。
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跨学科整合,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实践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水的净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一个塑料桶、一根塑料管、一个塑料袋和一小块白磷,然后让学生利用塑料桶来净化水中的杂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塑料桶进行净化处理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塑料桶是由塑料制作而成的,它可以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各种物品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整合时,要将化学与地理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与化学联系紧密,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比如,在学习“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化学中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其分类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质变化情况。在学习“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气体以及其形态变化,让学生了解空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关系。在学习“金属”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金属材料的使用情况以及它们的性质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金属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性质变化。在学习“固体、液体、气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固体物质、液体物质以及气体物质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在学习“化学实验”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了解化学实验中常见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在学习“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会实践活动是初中生在学校学习之外所需要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化学知识设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当地工厂排放二氧化碳的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又如,在学习了“土壤和肥料”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植物园、动物园等地进行调查,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了解土壤和肥料的作用。
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要从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出发,将知识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进行跨学科整合时,要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都亭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