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例如,在教授《有趣的小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小鱼长得什么样?它喜欢什么颜色?它会不会游呢?”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小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要过度关注作品是否完美,而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设计一张旅行海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旅游景点或风景照等图片,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图片设计一张旅行海报。这时有一部分同学就提出了一些质疑:“老师,为什么要设计一张旅游海报?”有的同学认为这张海报太普通了,根本不能吸引人;有的同学则认为这张海报应该有一个主题或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等。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同学的疑问,让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设计这张旅行海报。这时有的同学就会说:“这张海报需要有一个主题或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激发起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教《中国古代服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古代服饰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们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服装图片和视频片段,让学生们在看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我的家乡》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并用美术来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元素,如:我的家乡是江南水乡,所以我选择了江南水乡这个元素。还有一些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家乡元素来创作美术作品,如:我的家乡是利川,所以我画了一棵水杉王。这样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到美术课程的魅力。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对小学生而言是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努力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