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灰螟的幼虫主要以叶片为食,它们通过在叶片上钻孔并在叶片内取食,导致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穿孔症状。这会使谷子植株叶片失去正常的结构完整性。幼虫取食叶片的过程中,叶片组织受到损伤,可能表现为叶片边缘被啃食,甚至整片叶片出现斑点、凹陷等损伤症状。这会直接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粟灰螟的危害会导致谷子植株的正常生长受到阻碍,表现为植株高度不均匀、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死亡的现象。
一是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引入天敌如蜘蛛、瓢虫等天敌昆虫,通过建立生态平衡来控制粟灰螟的数量。二是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选择对粟灰螟有效的杀虫剂,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黏虫主要以植物叶片汁液为食,它们使用吸口器穿刺叶片,吸食汁液。这导致叶片表面出现小黄斑,受害部位逐渐扩大。由于叶片被黏虫吸食,植物失去了正常的叶绿素,导致受害部分逐渐黄化。严重时,整片叶片可能呈现黄色,影响光合作用。为了躲避黏虫的吸食,受害的叶片可能发生卷曲现象,这是植物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一是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可以利用黏虫的趋光性与趋化性等特点,借用杀虫灯、诱捕器等进行成虫的诱杀,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成虫的产卵量。二是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可以通过释放中红侧沟茧蜂、赤眼蜂等天敌来有效灭杀黏虫的幼虫或虫卵。
粘虫俗名又称为行军虫,作为一种暴食型害虫,在谷子拔节期与孕穗期出现较为普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谷子的茎叶等部位吃的干干净净,进而导致全年谷子颗粒无收。粘虫幼虫比较害怕阳光,一般会选择早上、夜间、阴天等时候来蛀食谷子,在危机时刻一般性1~2天时间就可以将谷子的全部叶片蛀食干净。
在开展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一般选择6月针对粘虫这类虫害进行全面监督与检查,一旦发现出现粘虫危害以后可以采用浓度为80%敌敌畏乳油与浓度为90%敌百虫晶体进行混合成800倍液,或者可以采用浓度为20%氰戊菊酯乳油以2500倍液进行全面消杀防治。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掌握好用药的具体时间与剂量,一般情况下在每平方米谷子中出现20头左右粘虫幼虫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用药防治,还可以采用悬挂杀虫灯的形式进行全面诱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