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突袭泸州,在给酒城泸州带来伤害的同时,也给世人带来一份惊喜:长江支流纳溪大渡口镇象鼻村晒鱼滩河道内石壁上,北宋大书法家、号山谷道人的黄庭坚笔迹“二月茶”,被乱石青苔封存27年之后再面世!由此,一段历史佳话被再度谈起。
绍圣五年(元符元年)二月,黄庭坚由彭水下涪陵,经渝州(重庆)、泸州去戎州(宜宾)赴任。他在巴蜀前后六年,与巴山蜀水为伴,其诗文、书法大进。
在途经泸州时,黄庭坚的朋友,泸州知府王献可在南定楼设宴款待黄庭坚。王献可向黄庭坚推荐了当地有名的妙金山寺,说去烧几炷香,很灵验,定能让老友戎州赴任顺利。第二天,因王献可公务缠身,黄庭坚安顿好家眷,自己一人带着仆从,从纳溪大渡口镇逆清溪河而上,沿着晒鱼滩古道,往妙金山寺找去,山道崎岖,山雾缭绕,空中有苍鹰盘旋,林间有鸟雀叽喳。一路旖旎而来,黄庭坚心情甚好。因黄庭坚的名气,加上知府派人打了招呼,寺庙方丈老和尚早已在山门外等候。
宾主坐定,老方丈唤僧童沏茶上来,黄庭坚刚把茶盏端到嘴边,只见他微微皱了一下眉,停住了。方丈一时闹不清怎么回事,以为黄庭坚嫌茶不够好,正要问僧童取来的是什么茶时,黄庭坚说话了:“这茶莫非是今春新茶?” “正是。”方丈回答,“这妙香山地处纳溪梅岭之上,气候温和,每年春节前后就可摘第一道茶,只是嫩芽极少,也就二三十两而已。”
原来,黄庭坚的家乡江西也产茶,他从小就爱品茶,深知这茶是极品。他揭开茶盖,观察着在热水里徐徐翻腾的香茗,只见茶叶外形扁平挺直,叶毫匀净,茶汤颜色黄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轻轻呷上一口,顿觉鲜醇清爽,口舌生香。
说到寺庙方丈请黄庭坚喝的茶,可是大有来头。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纳溪,处在盆地上升的低山区和丘陵之间,土壤是红砂土,呈现红色的丹霞地貌特征,再加上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常年雾笼露浸,为茶树的生长孕育了清润的地理空间,上千年来,梅岭茶树吸纳天地之灵气,感知时节之变化。每当春之初始,它们便以一芽知春,以一树明性,其采摘时间可早于其他茶区整整一个月。也就是说,在以明前茶为珍的三月之前的二月,这里就可采茶制茶并且可以喝到最早的茶了,这,就是纳溪的特早茶。根据不同的树种,之春二月茶可以是玉笋,或是玉针,或是二黄,此时正是早春二月,天气仍然清冷,黄庭坚却分明喝到了春天的气息,满口的清芬让他确信这不是去年的茶。
“此茶莫非乃是陆羽《茶经》中所记载的纳溪梅岭茶?”黄庭坚问。“正是,正是,先生高人也。”老方丈微笑着点了点头。方丈陪同黄庭坚用了特制的素斋,当晚便安排黄庭坚在寺里下榻,说:“请先生在寺里清净一日,老僧已备好笔墨文房,待明日与敝寺题写一匾,能得先生墨宝乃妙香寺之幸也。”
第二天一早,天上刚露出鱼肚白,黄庭坚便翻身起床,老方丈还没有起床,但小和尚已经为他泡好了梅岭特早茶。黄庭坚信步走出寺外,沿着茶山小径转了一圈,回到寺庙,举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茶,温度刚好,又是醇香满口,他没有用案头上早已准备好的宣纸,而是提笔蘸墨,在茶室的粉墙上写下三个大字——“二月茶”。
后在戎州期间,黄庭坚将纳溪茶写进了他的《煎茶赋》,让纳溪的特早茶被历代的爱茶人所知晓,和“二月茶”三个榜书大字一起被人们钟爱,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