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薄雾如云似带,一个个圆圆的山丘高低起伏,展现在面前,一层层茶树绕着山峦,如梯田一般。每一座茶山上,都有早起而忙碌的茶农。他们戴着斗笠,穿着围腰,腰拴茶篓,弯着腰,低着头,双手不停地采着茶叶。随着我们的小车在一个又一个山峦间弯来绕去,所到之处,所见都是如此。至此,我才知道,我们已经进入泸州市纳溪区的梅岭了。
这是临近春节的一天,我们应邀到特早茶产地采访、采风。
我知道,名茶往往出自高山,所谓高山出名茶是也。北宋诗人陈襄《古灵山试茶歌》诗云:“露牙吸尽香龙脂。”海拔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终年云雾缭绕,这些对茶树的生长都很有益处。那么,纳溪、梅岭这个地方,海拔并不太高,为什么又会出产纳溪特早茶这样的名茶呢?
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梅岭村位于纳溪区护国镇西北部,距大州驿10公里。海拔400至650米,温光水热资源丰富,年均温度17.5°,年降雨量1182毫米。原来如此!
与四川境内的诸多名山相比,梅岭虽然没有峨眉山令人仰望的海拔高度,没有蒙顶山“西蜀漏天”的云雾与雨水,没有华蓥山、铜锣山莽莽苍苍五百里竹海之间的负氧离子,没有剑门关雄踞天下的高敞与天光,但这里是神奇的北纬28°,有着特有的地形、特有的地貌和特有的气候。那就是——春季回暖早,春芽萌发快,最早可在除夕过后开始采摘鲜叶,是全球同纬度最早的特早茶,享有“二月茶”的美誉。
在梅岭茶文化广场,工作人员领着我们迤逦而行。在茶叶展览馆之中,我们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梅岭特早茶的历史、品种、市场开拓情况。据介绍,现在梅岭村有连片茶叶5万多亩,是纳溪特早茶核心产区。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纳溪梅岭产茶的记载,北宋诗人、山谷道人黄庭坚《煎茶赋》中也有泸州纳溪梅岭茶的记载,他的手迹“二月茶”石刻,历经风风雨雨,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纳溪的一处石壁上,为梅岭的茶文化,增添了更多传统而经典的文化元素。
纳溪特早茶不仅时间“特早”,而且品质“特优”。观其外形——扁平挺直、色泽黄绿鲜活;闻其香气——栗香浓郁,香味持久;品其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好茶!”我不禁赞叹道。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这些年,我们纳溪人民专注于早茶的打造,总结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而梅岭从内到外的巨大变化,可谓有目共睹。”
最鲜不过纳溪茶。纳溪是北纬28°茶树发芽最早的一片区域,这里茶叶开采期比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早30至40天,比川内其他地区早7至10天。“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四川省内,为了获得这看似短短的“7至10天”的时间差,背后却是十倍、百倍、千倍心血的付出!
此时,薄雾已经散开,阳光穿过透亮的落地玻璃窗,斜斜地照进大厅的卡座,令人浑身暖洋洋的。抬眼远眺,揽翠入怀,如诗如画,真可谓尘心如洗,神明俱清。今天,此刻,在纳溪,在梅岭,在这个临近春节、赏心悦目的早晨,沐浴着煦暖的冬阳,品尝着黄绿明亮、栗香浓郁的纳溪特早茶,聆听着纳溪梅岭的故事,在茶香氤氲之中,我已心游万仞,思绪飞向了诗意葳蕤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