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特聘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理事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实践基地主任,四川省文联第八届全委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金字奖评委,雅安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
《现代艺术》(简称:M):您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的电影作品?
罗思(简称:L):电影就是三件事:观念、技术、情感。有观念的主题,懂得技巧性地呈现并在生发中与观众达成情感的强链接,这就是好电影。
M:在您的领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经常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L:在创作过程中,寻找到能与观众达成交流的通道又不失作品表达是每一部作品都面临的挑战,搭建观众进入作品的通道,引导他们照见自己,就像带他们进入一个山洞探险,最终遇见光明。
M:在这些挑战中,哪方面是最大的困难?您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L:这个困难没有唯一的克服途径,必须通过经验、体验、社会调研、观影人群评估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重要的是寻找到一个“对”的切入点,能够链接到目标观众。
M:有哪位您比较钦佩的电影艺术家或者电影工作者,您在从事电影行业的过程中是否有受到他(她)的某种启发?
L:我曾与著名制片人剪辑指导廖庆松先生一起工作,我担任制片人和监制,而廖先生是剪辑指导。当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想要分享这段经历带给我的触动:第一,当我们看到这个电影的全部,我们才能看到这个电影的细节。廖先生说他剪辑电影的过程是逐渐看到一幅电影海报的形成,这是一个比喻,电影的意境和叙事逻辑最终在一幅画面中展现,而这样的主导体验贯穿全片才有统一风格的电影。第二,当你“收获”压力的时候,你也在收获系统更新。制作电影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当我们压力重重有时甚至想放弃之时,需要再多坚持那么一会儿,从压力中我们可以学习到面对自己的脆弱,勇敢地相信自己可以走过去,进而我们会更新。第三,不要着急,让事情慢慢呈现它的样子,但要学会抓住要点。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紧急紧要的事务,着急不能解决问题,要看到要点核心,去面对解决,剩下的交给时间。
一路上我受到过许多电影前辈的帮助和支持,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感激,感恩因为电影的遇见。
M:在电影产业中,票房和艺术之间的平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L:首先需要明确我们对于电影作为“产品”的定义。作为“产品”,类型电影就是希区柯克所言“桌下的炸弹”,几个人围在一张桌边,观众知道桌下有炸弹,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而文艺片则是内心的炸弹。类型电影是尊重游戏规则,这是一个与观众的“契约”,或者说“默契”;文艺片则是作者化的表达。票房与艺术的平衡,其实建立在如何达成电影的核心表达和观众需求的平衡,如何用高级的具有导演风格的视听手段去勾勒希望展现给观众的世界,如何从情感层面引发观众的共鸣。电影宣发也在这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一些电影作品可能过于迎合大众口味,导致内容和审美上同质化,如何破解这种困境?如何发掘剧本的市场价值,提升影视作品的实际质量?
L:这是一个过程,在市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某种程度上,全球的电影行业都在面临这个挑战,这不是一种绝对的困境,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市场的需求,观众对产品的需要。破解这个议题,需要在剧本发掘过程中寻找类型中的“不同”,从同类故事中寻找到明确的独特表达。
M:作为电影工作者,您觉得电影这项艺术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L:电影是一份礼物,让我能够将生活里的每一份困惑、甜蜜、喜悦和悲伤都化为一份珍贵的收获。它宽阔了我的人生。
M:您认为一名合格的电影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精神与品质?
L:一个合格的电影人,首先需要对世界和人有敏感的关切和看见;然后需要将这些转化为表达;最后还要技巧性地选择与观众沟通的方法。
M:在您的领域,对青年电影人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寄语?
读懂规则,重视基础,然后才可以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