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及上肢功能的影响

2024-08-21 00:00:00赵伟林强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4期

【摘要】目的 研究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营养因子、疼痛程度、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的基础上接受康复功能训练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干预前后神经营养因子、疼痛程度、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及上肢Fugl-Meyer量表(FMA)、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 ; 偏瘫 ;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 康复功能训练 ; 神经营养因子 ; 上肢功能 ;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4.013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4.044

脑卒中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该病起病急、发展迅速,属于常见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严重受限,其原因在于脑卒中对脑部运动功能区域造成损伤,如基底节区、脑干区等。偏瘫是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瘫痪,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康复功能训练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常用方式,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但对患者依从性和护理人员配合度要求较高,若训练不规范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是指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神经细胞,促使肌肉收缩,提高肌肉力量,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方面效果显著[2]。本研究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营养因子、疼痛程度、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

40~81岁,平均(68.81±4.24)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80岁,平均(69.12±

4.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脑卒中偏瘫的相关诊断标准;⑵经过颅脑CT或MRI确诊;⑶存在上肢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⑴合并神经功能或肢体功能障碍史;⑵合并继发性脑出血;⑶有肩关节手术史;⑷合并精神意识功能障碍。本研究已通过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规格:75 mg/片),75 mg/次,

1次/d。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康复功能训练干预,包括:⑴被动训练,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弯曲、伸展、内旋、外旋患肢等训练,活动肩、肘、腕、指、髋、膝等关节,5~10 min/次,5~10次/d。⑵主动训练,指导患者以意念活动患肢,收缩患肢肌肉,以健肢带动患肢运动,5~10 min/次,5~10次/d。⑶步行训练,在家属搀扶下借助拐杖缓慢挪动。⑷上下楼训练,在家属搀扶下上下楼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设备选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北京耀洋康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型号:KT-90A),患者取仰卧位,正、负极分别置于受损神经近、远端,波形为双相方波,频率35 Hz,波宽200 μs,强度10~50 mA(据患者耐受度调整),刺激5 s后休息20 s,30 min/次,5次/周。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⑴治疗效果。干预后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3]中的相关标准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其中基本痊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分值降低90%以上;显效:NIHSS分值降低46%~90%;有效:NIHSS分值降低18%~<46%;无效:NIHSS分值降低<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神经营养因子。分别于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分离取上层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水平,采用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⑶疼痛程度、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于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 [5]评估疼痛程度,总分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采用简要Fugl-Meyer量表(FMA) [6]上肢部分评估上肢功能,该部分共33个项目,各项分值为2分,总分66分,分值与患者运动功能成正比。采用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 [7]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该量表共49个项目,总分245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等级资料(治疗效果)以[例(%)]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神经营养因子、疼痛程度、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用(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比较 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BDNF、NT-3、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SS-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是指脑卒中引发的瘫痪症状,多因脑部感染、神经系统损伤、脑组织损伤等因素导致,患者可出现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受损等,需尽早进行综合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该方法训练周期较长,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单独使用效果不佳[8]。因此,临床亟需寻找一种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刺激患者神经及肌肉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升患者肌肉力量,促进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应用价值已得到认可[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低频电流可刺激局部神经引起肌肉收缩,松弛痉挛肌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还可改善血液循环,为神经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0]。

BDNF是与大脑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NT-3是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可促进神经元生长分化,刺激神经突出形成,NGF可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改善患者运动、认知功能[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BDNF、NT-3、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抑制神经神经胶质酸性蛋白表达,促进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合成,为受损神经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损伤轴突生长;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修复神经组织损伤[12]。

神经功能损伤、炎症、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偏瘫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和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还可刺激副交感神经,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消除,缓解患者疼痛感;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还有助于刺激周围神经肌肉被动收舒,增强患者肌肉力量,改善肌肉挛缩,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机体活动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4]。

综上,在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进一步于临床推广应用。但是本研究未进行远期随访考察,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王梦露, 尔兆娟, 肖中兴.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 2023, 30(3): 20-21, 38.

胡军, 林源绍, 徐超群, 等. 镜像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 20(7): 1131-113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66-682.

郝延辉, 王茹亚. 脑卒中偏瘫实施蒙医早期康复护理对NIHSS与ADL评分的影响[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1, 27(12): 78-80.

向元平, 徐静, 彭承环, 等. 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及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22): 53-55.

张红利. 奥塔戈运动结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FMA评分、下肢肌力及MFES评分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20, 41(5): 491-495.

惠建荣, 裴建, 王院春, 等. 针刺干预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的Rasch分析[J]. 中国针灸, 2013, 33(4): 363-366.

孙晓燕, 陈艳丽, 颜亚博, 等. 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及运动功能、自我效能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3, 23(14): 2750-2753, 2759.

李子洁, 刘婷婷, 吴铮, 等. 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21, 27(14): 2796-2801.

党玉兰, 杨健峰, 孟海超, 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针刺辅助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23, 20(27): 137-142.

薛金伟, 陈汉声, 王华伟, 等.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肘管综合征术后尺神经恢复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 25(3): 351-353.

盛治进, 刘九玉, 常春, 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对比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 35(5): 604-607.

娄天伟, 田梦, 刘彦彬, 等.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躯干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 35(8): 986-989.

卜铃铃.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配合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生命科学仪器, 2022, 20(1): 10, 12.

1 作者简介:赵伟,大学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脑卒中偏瘫治疗。

通信作者:林强勇,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卒中偏瘫治疗。E-mail:982772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