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予以胺碘酮治疗联合全面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2024-08-21 00:00:00朱丽戴昭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4期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超声检测指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济南高新东区医院(山东健康集团济南医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即予以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1个疗程为30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并在治疗之外联合全面护理干预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声检测指标、生活质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度、治疗满意度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 ; 室性心律失常 ; 胺碘酮: 全面护理 ; 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4.0125.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4.04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会引发心肌细胞缺血,导致心脏传导过程异常,进而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肌结构重构和电生理重构的过程,若长期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脏结构、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进一步加重心功能的损伤。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尚无特效药,主要通过常规治疗针对性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症状,但该疾病病情变化多端,难以控制,抗心律失常效果欠佳[1]。胺碘酮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其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慢房室传导,发挥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减轻临床症状[2]。此外,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在治疗期间还需配合护理干预,全面护理是根据疾病特征,再结合患者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服务,以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结合全面护理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济南高新东区医院(山东健康集团济南医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1~73岁,平均(64.15±5.50)岁;病程3~15年,平均(8.14±2.16)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4]:Ⅰ级16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4.27±5.31)岁;病程3~16年,平均(8.27±2.05)年;NYH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符合《内科学(第8版)》 [5]中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⑵近1个月无抗心律失常治疗史;⑶符合本研究用药指征。排除标准:⑴非冠心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⑵合并严重性躯体疾病;⑶合并精神疾病;⑷合并感染性疾病;⑸同时参与其他医学研究项目;⑹合并恶性肿瘤。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要求,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入院后检查肝肾功能、心脏超声及水与电解质平衡情况,做动态的心电图检查,早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13,规格:100 mg)100 mg,

1次/d;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39,规格:20 mg)40~60 mg,

2次/d或3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规格:10 mg)40 mg/次,1次/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0,规格:50 mg)100 mg/次,1次/d。观察组常规治疗方式同对照组,另联合盐酸胺碘酮片[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规格:0.2 g/片]治疗,口服胺碘酮片0.2 g/次,2次/d,视患者病情从2次/d减到1次/d的频率。1个疗程为30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⑴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宣教途径,确定详细的宣教内容,灵活利用公众号、宣传册、宣传栏等,普及健康知识。将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内容做介绍,保证患者对病因掌握,对治疗方法知情,对预后有所了解,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解答和指导,明确告知用药方法,交代注意事项,教会患者识别正常反应和不良反应,介绍医院环境,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⑵心理护理。注重护患之间的交流,了解患者性格特征、疾病应对方式,说明情绪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耐心引导,积极开解,使其在看待疾病问题上,保持乐观、积极、理性,能够敞开心扉,主动地配合治疗;⑶饮食指导。交代饮食禁忌,根据饮食喜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钠盐、脂肪摄入量每天分别在6、25 g以内,不吃辛辣刺激品;⑷运动指导。学会腹部按摩,适当锻炼,多加休息,如患者有呼吸困难表现,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促进回心血量的减少,视情况吸氧,保证一定的活动量,预防血栓、压疮等并发症问题,后期根据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散步、慢跑等,强调运动安全性;⑸出院指导。出院之后,继续以微信形式保持联系,提醒复查时间,予以疾病问题的解答,了解患者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1个疗程为30 d,均连续护理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⑴心功能。治疗前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型号:EPIQ5)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⑵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含5个维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度、治疗满意度),共19个条目,以标准积分为判定标准,标准积分=(各维度实际得分-各维度最低分)/(各维度最高分-各维度最低分)×100,各维度的标准得分范围都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⑶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神经衰弱、皮疹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或阻塞,随之出现缺氧、缺血情况,可引发较多并发症,比如室性心律失常,可见心脏供血不足,有胸闷胸痛、乏力、心悸等多种症状。临床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对症治疗,其基本原则是改善心肌缺氧、缺血情况,并纠正心律失常,常规治疗在抗心律失常方面作用有限,扩血管力度不足,整体效果欠佳[7]。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多种机制达到抗心律失常效果,其能阻滞心肌传导,促进房室传导速度降低,降低心率,减少钾钙离子内流;另外,胺碘酮还能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量增加,改善心肌缺氧症状,并纠正心肌重构,从而增强患者心功能[8-9]。但因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情复杂,在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护理干预。全面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而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加之通过对患者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全方面改善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有助于身体康复[10]。LVEDD、LVESD、LVEF是心脏超声指标,可以反映左心室功能,LVEDD、LVESD水平越高,LVEF越低,表示心功能越差,疾病越严重[11]。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 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F、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更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

此外,用药安全也是患者和医师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胺碘酮配合护理干预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为,胺碘酮在使用时定期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估进行服药,避免了高剂量使用时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全面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出院后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12]。

综上,胺碘酮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学良. 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24): 160-161.

张志芳, 张燕, 屈小会.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J]. 海南医学, 2022, 33(13): 1654-1657.

杨艳艳. 全面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2): 353-355.

李琦, 刘克强, 齐新, 等. 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NYHA心功能分级和血清NT-proBNP及HRV各项指标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14): 2058-2060.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77.

王美娟, 陈志云.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抑郁焦虑情绪、SAQ评分及满意度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 29(8): 1103-1104.

全虎杰, 王丽红, 刘晓辉. 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 2018, 24(4): 125-126.

赵金芝, 李文娟, 张宛, 等. 观察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工程, 2023, 31(11): 107-111.

孙德志. 观察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北方药学, 2018, 15(11): 16-17.

王丽娜.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探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 11(1):19-21

周维鹤.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实施安全护理的研究进展[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6):224-225.

渠爱萍.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8): 254-255.

1 作者简介:朱丽,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内科疾病的护理。

通信作者:戴昭冰,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内科。E-mail:daizhaob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