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在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

2024-08-21 00:00:00盛思玉赵卫兵叶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4期

【摘要】目的 分析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指标、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

1月至2024年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气道插管+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研究组(40例,气道插管+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3)及术毕(T4)时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4时两组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血氧分压均更高,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更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拔管期间呛咳评分、镇静 - 躁动评分(SAS)均更低,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与对照组比,术后72 h内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 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有助于维持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患者呛咳与躁动症状,有利于患者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单肺通气 ; 肺叶切除术 ; 右美托咪定 ; 麻醉 ; 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6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4.002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4.008

肺叶切除术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胸外科手术,主要针对于肺癌等严重病症。单肺通气技术是手术中维持通气和氧合常用的技术,具有保证两肺分隔,防止患侧肺分泌物、血液流入健侧肺等优点,但会导致术后急性肺损伤,造成肺组织缺氧、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升高。单肺通气胸腔切除术需要全身麻醉,随着时间延长,在患者苏醒过程中镇痛效果和各类刺激的耐受性逐渐减弱。右美托咪定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有镇痛和镇静的作用,有助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同时消除疼痛感,具有模拟自然睡醒过程,无呼吸抑制,易唤醒等优势[1]。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可使其直接在肺部吸收,使肺部具有较高的浓度,可抑制单肺通气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气道因机械刺激引起的呛咳反应[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

(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

年龄20~75岁,平均(43.61±5.73)岁;BMI 19.98~

24.75 kg/m2,平均(22.58±1.24)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3]分级:Ⅰ级18例,Ⅱ级22例;通气部位:左单肺通气17例,右单肺通气2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9~76岁,平均(43.59±5.68)岁;BMI 19.72~24.61 kg/m2,平均(22.64±

1.19) kg/m2;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23例;通气部位:左单肺通气16例,右单肺通气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4]中肺癌的相关诊断标准;⑵通过影像学、病理学等临床综合检查确诊;⑶符合肺叶切除术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⑴术前长期使用镇静镇痛药;⑵肺癌转移;⑶长期使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治疗;⑷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⑸意识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经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术前给予两组患者静脉注射0.2 mg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远大医学营养科学(武汉)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23751,规格:1 mL∶1 mg],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其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同时对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进行监测。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率、血氧及脑电双频指数,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52,规格:20 mL∶0.2 g)1.5~2.5 mg/(kg·min),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203712,规格:1 mL∶50 μg(按C22H30N2O2S计)]

0.4 μg/(kg·min),罗库溴铵注射液(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778,规格:5 mL∶50 mg)1 mg/(kg·min)。脑电双频指数35~55时,双腔气道导管插入并机械通气,潮气量6~8 mL/kg体质量,呼吸频率14~16次/min。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的具体方法为:静脉泵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剂量为6~8 mg/(kg·h),同时为患者静脉输注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422,规格:1 mg(按C20H28N2O5计)],剂量为0.15 μg/(kg·min),同时为患者输注罗库溴铵注射液0.01 mg/(kg·min),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决定是否追加舒芬太尼,将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0~60,术中对患者应用醋酸钠林格液,以进一步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插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浓度1 μg/(kg·min)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699,规格:2 mL∶0.2 mg(按C13H16N2计)]治疗,将其与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稀释至20 mL,10 min内注药完毕,给予研究组患者气道导管注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

1 μg/kg体质量药物与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稀释至4 mL,左、右肺各注入一半。

1.3 观察指标 ⑴生命体征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3)和术毕(T4)时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使用血气生化分析仪(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规格:i15)进行监测。⑵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期间呛咳评分[5]和镇静 - 躁动评分(SAS) [6],以及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采用呛咳评分评估患者拔管期间的呛咳程度,满分为4分,分值越高代表呛咳症状越严重;采用SAS评估拔管期间的镇静程度,满分为7分,分值越高代表躁动程度越重。⑶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低血压、苏醒延迟、心动过缓、寒战、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等于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从T1~T4时刻两组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血氧分压均更高,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拔管期间呛咳评分、SAS评分均更低,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术后72 h内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单肺通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在肺癌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失血较少,易恢复等优点,但术中长时间单肺通气常引发肺部损伤,影响术后恢复。右美托咪定可选择性作用于α2受体,产生镇静,镇痛双重作用,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明显改善患者苏醒质量,降低苏醒过程中的呛咳及躁动的发生概率,也可以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具有肺保护作用[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从T1~T4时两组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血氧分压均更高,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更低,这提示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治疗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原因分析,气道导管直接向肺部注入右美托咪定,使得药物能够在肺部迅速达到高浓度并立即发挥作用,避免了传统全身给药时药物需经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各处后再达到肺部的延迟效应,不仅加快了药物起效速度,还减少了药物在全身其他组织中的分布,降低了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非特异性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性[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拔管期间呛咳评分、SAS评分均更低,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这提示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呛咳及躁动症状,有利于患者恢复。分析其原因,通过气道导管直接注入右美托咪定可能更直接地作用于气道局部,减轻气道反应性和炎症反应。此外,由于减少了药物的全身性暴露,这种给药方式可能加速了患者的清醒过程和自主呼吸恢复,进而缩短了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加快了整体恢复进程,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术后72 h内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这提示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治疗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分析其原因为,气道导管直接给药的方式,使得右美托咪定能够迅速达到肺部靶组织,形成局部高浓度区域,进而实现精准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与全身给药途径相比,这种局部给药策略极大地减少了药物在全身循环中的分布体积,避免了药物在非目标组织中的蓄积,降低了因药物浓度过高而引发的不良反应风险[10]。

综上,经气道导管注入右美托咪定治疗有助于维持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患者呛咳及躁动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刘伟娜, 李娟, 汪鸿, 等. 乌司他丁与右美托咪定联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术期血糖及免疫炎性因子的作用[J]. 河北医药, 2021, 43(11): 1672-1674, 1678.

高丽红, 杨保仲, 刘思敏, 等. 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对高血压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反应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9(14): 2417-2420.

陈杰,陈晓波,刘秀玲.美国麻醉师协会3~4级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术安全性初探[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12): 986-

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 (9): 1-28.

张庆伟,董洪权, 金文杰, 等. 羟考酮有效抑制妇科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拔管时的呛咳反应[J]. 安徽医药, 2021, 25(1): 136-139.

靳霞.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应用中及对SAS评分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1, 31(4):

163.

黄卓梅, 汪飞, 高晓枫, 等. 右美托咪定气管内给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8, 39(1): 113-118.

孔婧, 张欢欢, 姚晶曼, 等. 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应用气管内右美托咪定给药对肺癌患者肺保护、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 22(6): 662-666.

梅超, 梁倩. 右美托咪定气道内给药在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山东医药, 2022, 62(15): 72-75.

陶广华, 吴勇, 张文龙, 等.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肺叶切除肺癌患者血清免疫指标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1(13): 1775-1780.

1 作者简介:盛思玉,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胸科手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