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中,历史街区的夜间景观设计,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提高舒适的夜游体验。文章以体验经济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分析体验的四个范围在历史街区景观光环境中的应用,提出历史街区夜景光环境体验4E模型,从审美怀旧、文化教育、遁世逃避、休闲娱乐四种体验类型对荔湾湖历史街区进行景观光环境设计。该设计可达到传统文化传承、增强空间体验感、促进区域夜间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经济;历史街区;夜景照明;光环境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一般项目“夜间经济视角下的广州历史街区景观光环境设计策略研究”(GD21CYS29)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体验经济的角度来看,新鲜的、奇特的参与性旅游商品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当下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长期满足游客的需求,“体验”悄然成为现代文化旅游最具潜力的部分[1]。
现代城市的古老街区,其中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文化。历史街区街道夜景照明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及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反映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突出街道空间的环境特点[2]。为满足持续增长的游客需求,体验式文化旅游须在传承中创新,具备前瞻性。随着科技发展,夜间景观照明趋向媒体景观,融合游客与媒体需求,形成互动模式,实现真正的体验式夜游。文章探讨如何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利用历史街区文化内涵,创建体验式夜游模式,以推动历史街区夜间经济发展。
一、相关概念
(一)“体验经济”及体验模型
1998年,派恩和吉尔摩于《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欢迎来到体验经济(时代)》一文,引起学界及业内广泛关注。次年,他们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出版社的论著中进一步深化了“体验经济”概念,该书被视为该领域的奠基之作[3]。在1970年,美国Toffler就在《Future Shock》中说道:体验经济是人类经济形态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级台阶[4]。
派恩和吉尔摩对体验经济的概念给出了比较详尽的解释。体验经济,即以服务为核心,运用商品作为情感链接,通过生活经验和情境来构建感官与思想的共鸣。它旨在吸引并引导消费者,为商品创造新的价值空间。在此经济形态下,消费场所成为互动的舞台,消费者扮演着积极参与的主要角色[5]。体验经济为销售者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价值,并为消费者提供了具有品味、知识、想象力和记忆点的审美体验。体验经济是一种区别于理性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是现今人群生活观和价值观的表达。在文化旅游行业里,相比传统服务业的模式,体验经济以消费者的感受为重并引导其消费,向消费者提供一个具有个性且留有回忆的“情感共鸣”场所[6]。
基于体验经济理论,体验可分为两个维度:横轴表示消费者的参与度,包括被动和主动;纵轴则表示消费者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吸收和融入。这两个维度交叉形成了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遁世(Escape)和审美(Estheticism)四种体验领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4E体验模型(4个领域的英文字均以E开头)[7](如图1)。
(二)历史街区的概念
1986年,我国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其中城区内的历史街区亦包含在内。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历史街区”,而在我国则更常使用“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称谓。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即指那些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建筑集中、能完整真实地展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8]。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不仅深刻反映了城市的历史脉络,更承载了丰富的人类记忆与文化遗产。这些街区以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著称,如世代相传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建筑艺术、风貌及特色上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执着追求与真实传承。
(三)夜间景观光环境
景观光环境是指由人工照明系统和自然光共同塑造出的光与影场所。城市景观光环境设计的主要趋势,从满足城市照明功能、建筑形态勾勒,到地标美化功能,逐渐向展现城市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心境和体验、表达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中文化旅游已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9年首届全国文化旅游局长会议以来,旅游界一直致力于推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当前以沉浸式体验项目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体验模式则被视为文化资源开发与推广的最佳方式,历史文化街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9]。历史文化借助景观展现地域特色,通过典故为景观赋予深层含义,使游客和居民在观赏中领略地域文化魅力。在文化旅游领域,夜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优秀的景观光环境设计能拓展旅游体验空间,提升游客的美妙感受。同时,照明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多样元素的互动融合,以人文历史为核心,通过光影声形的变化呈现,丰富了文旅景观照明的观赏层次,加深了游客对文化资源的理解与共鸣,并激发了其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当前,历史街区的夜间景观照明备受瞩目,塑造独特的街区夜间形象,吸引消费,将有力推动历史街区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 历史街区夜景光环境体验设计
派恩和吉尔摩依据参与度与环境的关系,将体验感分为四种类型:审美体验在于追求美好事物,教育体验在于获得知识,逃避体验在于摆脱现实的压力,娱乐体验在于放松自在。这四种体验感相互交融,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体验,因此历史街区的夜景照明营造应当追求娱乐性、学习性、审美性、参与性的沉浸式体验意境。体验空间是产生体验感的重要媒介,基于4E体验模型,对历史街区夜景光环境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审美怀旧
审美体验是一种沉浸状态,人们审美体验感差异较大,消费者在面对历史建筑、街景和夜间照明的艺术时,对所看到对象的美感做出初步美学判断之前,通常先沉浸于动态美学中[3]。而在历史街区的怀旧体验是伴随审美体验中有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吸引游客与居民的主要特征。从夜景光环境角度看,物质与精神有机统一是打造优秀的具有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的重点,将历史街区的文脉特色融入艺术照明中,依托照明的造型、色彩、肌理、材料以及空间来表达某种怀旧精神意义,烘托审美怀旧体验的氛围。
(二)文化教育
相较于自然生态旅游区和人造主题乐园等景点,历史街区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游客通过参观街区内的历史遗迹和建筑,能主动吸收新鲜事物和信息,拓展认知,深刻感受文化教育体验,这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特征。历史街区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结合数字影院、全息影像、VR/AR等交互技术,设计多彩的教育科普项目。同时,通过文化夜游、灯光秀等景观照明设计,为游客和居民营造沉浸式的“研学”体验氛围。
(三)遁世逃避
遁世逃避指游客在陌生旅游环境中暂时摆脱原有身份,沉浸于新环境,体验新奇感受并获得精神解放。游客访问历史街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新鲜体验。历史街区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以保护历史真实性为原则,通过景观照明设计展现历史文化氛围,为游客和居民提供逃离城市喧嚣的感觉。同时,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集市活动,让游客在慢节奏的氛围中游玩,享受轻松愉快、逃离现实的遁世体验。
(四)休闲娱乐
商业街区模式是现今历史街区普遍的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原本就含有休闲娱乐的目的,所提供的娱乐体验包括传统节日活动、夜间市集、欣赏形式新鲜多样的娱乐性表演、购买具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参与交互性娱乐活动等,游客通过感官,被动地吸收这些体验。其中夜间活动在体验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可增加历史街区的互动性光环境体验,运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去烘托氛围,提升景观节点照明特色性,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夜游模式,满足游客休憩、通行、欣赏的需求,具有丰富的游览体验。
三、广州荔湾湖历史街区景观光环境设计分析
(一)荔湾湖历史街区背景与现状
广州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街区位于广州历史城区的最西端,包括逢源大街和荔湾湖两大区域,文章将聚焦于荔湾湖区域的设计。该区域汇聚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体现了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作为传统贸易和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考虑到其独特的文脉特色,《广州市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将其打造为现代商贸文化旅游街区,以彰显其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风貌[10]。《保护利用规划》提出活力提升总体空间策略,持续打造老字号一条街、广州美食园、特色商业街,形成老字号、广府美食、特色商业、休闲娱乐、文创、艺术等商旅文融合空间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荔湾湖历史街区汇聚了众多餐饮、娱乐购物等休闲场所,且人文景观和建筑风貌如历史遗存、岭南建筑群等保存完好。仁威庙、文塔、荔湾湖等场所均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表1)。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该街区的主要经济结构,其中包括夜间经济的发展。基于相关规划文件,从体验经济理论的视角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荔湾湖历史街区的景观光环境,进而促进其夜间经济的繁荣,并增强街区的空间活力。
(二)基于4E模型的历史街区“活力因子”光环境设计
从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夜经济发展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潮流夜市、文创集市、微演艺、沉浸式夜游正在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
在体验经济理论的4E模型框架下,文章通过精细设计的光环境激活历史街区的“活力因子”。遵循色调协调、文化精准、美学精致、动静结合及文旅融合的照明原则[11],以光环境赋能街区核心场所,助力夜间经济繁荣。文章将从休闲娱乐、文化教育、遁世逃避及审美怀旧四种体验类型的景观光环境设计。
1.休闲娱乐体验区
以传统文化元素和地域性建筑为灵感,打造富有活力的场所,并通过互动性艺术照明设施增强街区活力(如图2)。此举旨在营造历史文化街区夜间景观的体验性氛围,夜市景观不仅创新性地引入了购物、娱乐和休憩场所,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为夜间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也满足了游客和居民对于多元化体验的全方位需求,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市感、开放性、文化性、体验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休闲目的地。
2.文化教育体验区
在三官庙广场的宽敞空地,通过增加文化活动体验,以岭南建筑符号、满洲窗为设计元素,打造富有活力的文创集市场所。利用现代化3D投影技术,配合人脸识别技术,“醒狮”将根据游客做出不同的情绪及形态变化,表演出“醒狮”常见的情绪(怒、喜、惊、探),与游客进行趣味互动,达到文化教育体验与灯光相融合的效果。通过现代技术将传统醒狮文化以创新思维展示出来,创造多元文化教育体验(如图3)。
3.遁世逃避体验区
荔湾湖远离了喧嚣的都市生活,人们在荔湾湖历史街区漫步,欣赏灯光、月光交相辉映的湖畔,湖水倒映营造出的传统文化氛围,给人以舒心惬意的体验感。该设计以“醒狮”为主题,以传统建筑为载体,通过声、光、影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以及使用光束遥控技术、激光灯、LED投光灯等智能灯具的使用,为游客打造一场声光互动、赏心悦目的灯光秀表演,使游客处于主动和沉浸的状态中,通过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展示引起游客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视觉体验,满足游客遁世体验的需要(如图4、图5)。
4.审美怀旧体验区
荔湾湖以独特的自然湖涌风光和历史建筑风貌闻名,统一而和谐的自然人文景观彰显了西关的历史风情。然而,其夜间景观和夜游路径缺乏文化深度。为改善此状况,本文旨在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街区夜景氛围、传承传统文脉,并提升夜间景观的观赏性。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以光环境为核心的行径式夜游设计。将传统建筑“文塔”与“月影楼”作为文化展示空间,巧妙地融入广府传统文化元素“醒狮”,丰富审美体验。通过先进的映射技术,将“醒狮”形象生动地投射于墙面。当游客靠近月影楼时,墙面的自动感应装置将被激活,呈现出动态的“醒狮”影像,与游客互动。这一设计旨在为荔湾湖街区的居民和游客带来独特的审美怀旧体验,深刻感受文化氛围(如图6、图7)。
四、结语
荔湾湖历史街区的夜游体验融合深厚的历史底蕴、互动性和趣味性,与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紧密相连,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夜间经济繁荣。文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深探历史街区的景观光环境设计,聚焦休闲娱乐、文化教育、遁世逃避和审美怀旧四大体验类型。运用4E模型进行体验功能分区的设计实践,将文化集市与灯光秀演出相结合,为游居者提供审美、文化、休闲、娱乐全方位互动体验。核心依托当地历史人文资源,注重文化创新,运用多媒体、映射、自动感应等技术,打造科技化、动态化、符号化的光环境设计,提升街区文化标志与文旅品质,吸引游客,促进夜间经济。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仍需考虑照明布局、体验设施及区域环境、消费群体、游客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徐林强,黄超超,沈振烨,朱睿.我国体验式旅游开发初探[J].经济地理,2006(A2):24-27.
[2]杨韬.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设计探讨[J].灯与照明,2014(1):15-18,22.
[3]派恩,吉尔摩.体验经济[M] .夏良业,鲁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Toffler A.Future Shock[M].New York:Random,1970.
[5]Pine B J,Gilmore J H.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1998.
[6]庞晓龙,刘树老.基于体验经济的情景化商业空间营造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5):11-13.
[7]李成俊,罗毅新.从体验经济的视角看历史街区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J].现代商业,2021(23):88-91.
[8]刘雪丽,翁威奇.基于地域文化的历史街区公共设施改造研究[J].工业设计,2022(10):116-118.
[9]刘珊婷,秦若冰,翁威奇.体验式景观的发展趋势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3(A1):9-12.
[10]甘萌雨,朱竑.城市游憩驱动下的传统社区肌理重构研究——以广州荔湾湖公园社区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67-172.
[11]王刚,沈葳,赵明亮,等.多重导向下的古城景观照明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22(2):159-168.
作者简介:
翁威奇,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刘珊婷,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秦若冰,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