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与运用

2024-08-20 00:00:00陈玲邢敏
美与时代·上 2024年7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许多艺术家越来越意识到材料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不同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表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成为承载艺术家观念与情感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所以,材料特性和语言在创作中的运用成为现当代许多装置艺术家研究的对象。塑料材料是20世纪一项伟大的发明,现当代的许多装置艺术家都曾以塑料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本文从塑料材料的起源、发展、特性等方面结合现当代许多优秀装置艺术家的作品去探讨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对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特点及运用中的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

关键词:塑料材料;装置艺术;表现形式

一、塑料材料的概述

塑料是一种以单体为原料,经过加聚或缩聚等反应合成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在制作过程中,还会加入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和色料等添加剂。如今,塑料的种类繁多,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酰胺等,这些塑料的主要成分都是树脂,但决定塑料特性的是加入其中的添加剂[1]。

“塑料时代”的发端可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当时塑料并未被命名为“Plastic”,而是被称为赛璐珞(Celluloid),可称之为塑料的先驱。赛璐珞最早是由一位瑞士化学家发现并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20世纪初期,由于技术不成熟,很多国家对塑料材料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和管理规范。这也就导致大量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在20世纪50年代初,塑料材料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并由此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塑料生产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其中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是塑料材料应用和生产最早的国家。我国也在不断发展塑料产业,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

二、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装置艺术是一种多形式的艺术,它在选择材料时没有特定的限制,这是一种与传统艺术形式形成鲜明对照的艺术现象。作为大型装置艺术的形式有悬挂式、软雕塑形式和动态形式,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其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2]。

(一)悬挂式

悬挂式是我们最常见且运用最多的装置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指定的空间内通过吊挂的方式对塑料材料进行设计创作并最终以这种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在实际创作过程当中,艺术家通过现有的技术结合自身的想法及灵感MLqVDwliQ8wOtODUu97bWhDiDhECP9zgqZ+O1dcH4Xw=对塑料材料进行加工塑造,使它们产生与自身有所不同的外形特征及质感,并最终呈现在观者眼前,带给观者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对材料认知情感上的全新体验。如日本装置艺术家Onishi Yasuaki的装置艺术作品《Reverse of Volume RG》(如图1)。他在创作时使用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和细小的黑色热胶束,在透明薄膜上面用热胶枪点缀着黑色的痕迹并拉出细丝,制作出一个远远看起来仿佛漂浮在宇宙中的巨大山丘。观众可以看到巨大山丘起伏的外表面与黑色股线的垂直密层,远远看去就像巨大山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

(二)软雕塑形式

在塑料装置艺术构建的形式中,软雕塑形式也是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被称为三维形式。以软雕塑形式呈现的塑料装置艺术品主要要求画家使用塑料薄膜、塑料绳、泡沫等塑料材料,通过艺术手法加以塑造实现艺术品的伸缩。塑料装置艺术作品会对创作软雕塑形式的装置艺术所选的创作材料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对所选材料使用不同的雕塑手法可以实现不同的纹理效果和独特的视觉效果,使观者身心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如阿根廷艺术家Tomas Saraceno这座透明薄膜的城堡(如图2),高24米,面积400平方米,共分3层。走在上面能体验到漫步云端的感觉,每个人的步伐与律动都通过它相互传递。Tomas希望借助这个作品,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我们对地球的影响,并从中获得空间与情感上的双重体验[3]。

(三)动态形式

动态表现形式是当代艺术家结合科技及装置艺术创作思潮对装置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不断摸索、探究出来的成果,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电动装置或自然资源中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特定空间中呈现作品的动态表达。其中也有少部分是经过精密计算利用自然资源来实现装置作品的动态呈现。如荷兰动能艺术家Theo Jansen风靡全球的动态装置艺术作品《海滩怪兽》(如图3)。这些在海边行走自如的怪兽在创作时只用了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塑料薄膜、PVC塑料细管、木头、胶条等材料,利用海边的自然风实现怪兽在海边行走。动态雕塑相对于其他雕塑最大的区别就是在3D造型的基础上赋予其动感,让作品从与观众对话变成主动与观众沟通。

三、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特点

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不断地对材料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这种探索和尝试也促成了现代艺术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特点主要通过塑料材料在重复排列组合的方式下,利用物体的造型特征,材料特性,光与影的效果,融合多种艺术技法的装置转换,将作者的感情注入其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韵味。

(一)重复构成的韵律美

塑料材料跟其他材料不同,塑料材料可以作为一种直接利用的物品,它有自身的造型特色,即使不与其他材料组合,也能做出别具一格的装置艺术品。作为一种可以独立变形的创作元素,塑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无限的灵感。单个塑料标准件经过变形后,给人一种趣味、新鲜之感;而众多的塑料标准件经过反复的拼接,也会展现出一种节奏的美感。

在装置艺术中,塑料的不同表达方式给观者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其形式的表达方式有高低错落放置、前后放置、规则性放置、不规则放置等。放置方式可以根据立体和平铺两种方式组合。在立体构图中,大小不一的塑料材料通过高低错落的堆叠方式构成重复的元素。这些塑料材料犹如钢琴旋律中跳动的音符,共同营造出一种渐变且富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在平铺形式中,规整的排列方式以底座、墙面或地面为载体,让重复的塑料看起来井然有序,气势不凡,传达出一种威严正气的感觉。无论是对塑料材料的重复性组合,还是对整体的摆放效果进行调整,都可以用一些艺术手法来表现不同的创意,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重复构成的韵律之美。

例如,美国当代艺术家Tara Donovan的装置艺术作品《未命名(泡沫塑料杯)》(如图4),她擅长用单一的大量的日常用品,通过堆叠组合成体积巨大的艺术品。Tara通过自己独特的创意,把已经深入人们头脑的日常用品,在不改变其物理外观的前提下,仅需运用巧妙的堆叠与组合技巧,便能打造出一个似乎拥有生命力的巨大构造物,从而营造出一种无限扩张的视觉冲击力。在相同的物品中为彼此营造出新的关系;从视觉上,将这些难以改变的物体套在一起或者打乱,并通过对数量的强调来隐含她所表达的主题[4]。

(二)材质的肌理美

塑料在装置艺术中通过重复构成的形式展现出其独特的材质美,这种美源自塑料自身的优势——柔韧性。利用这种柔韧性,塑料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如弯曲、揉捏等技法。每一种变形后的造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如当我们把塑料重叠堆高时,它会自然弯曲,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又如,将塑料揉捏后重新放置,在光影的照射下,塑料的质感得到了完美展现,呈现出一种交织矛盾的美学魅力。

塑料作为一种材料,具有一些无法替代的优势。其触感光滑,能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亲切感,与各种金属类材质相比,塑料给人的感受更多的是细腻、柔和。因此,塑料在材质上散发出一种亲和力。经过肌肤的接触体验,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塑料的舒适性,以及色彩上展现出的细腻白净或奔放粗犷。

对于塑料装置艺术而言,塑料的质感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这种材质的视觉呈现效果,会因塑料材料的数量、角度以及光影的变化而迥异,从而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塑料的表达形式,不仅能够直接传递出设计者的思想,更能使观众深刻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特别是在光线的影响下,物体表面展现出细腻的光泽变化,这些变化映射出丰富的层次关系,并呈现出透明感和舒适的视觉效果。这些视觉元素受到光线变换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使观众即使在不触摸作品的情况下也能感知其纹理。随后,观众可以通过这些纹理来传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在塑料装置艺术中,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美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三)构成与光影美

塑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变形手法和摆放方式的多样性上,更关键的一环是光影的运用。在塑料装置艺术中,光影变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作品本身相辅相成。光影效果不仅能够凸显作品的优点,展现材料在作品中的独特魅力,还能为整个装置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通过渲染气氛感染观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观众得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和探索作品的内在含义。因此,可以说光影是判断一件作品是否成功融入空间环境的关键因素。光影呈现出虚实对比的效果,它们相互衬托,形成独特的美感。结合装置艺术的手法,这种美感被进一步强化,为观众呈现了一种神秘而又充满诱惑力的视觉体验。

塑料具有具象的立体形态,无论是单个还是大量的塑料,在不同的角度和造型表现下,其实体和影子的虚幻都会展现出独特的光影美。当塑料在装置艺术中以重复构成的形式被展现时,灯光照射的效果会使塑料呈现出独特的光影美。总而言之,光影的作用在装置艺术中能够引发塑料造型及其重复构成的整体效果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展现出独特的光影美感,这种艺术特征在其他艺术门类中难以呈现。

四、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运用中的情感表现

(一)大众情感的唤醒

材料不仅可以表达艺术家的创作观念,还承载了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创作中可以承载人类情感的共鸣,还可以是对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对于材料的认知与选择在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有着很大差异。最开始塑料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耗品由于其过度使用和降解困难等问题所带来的全球环境危害开始出现在艺术家面前[5]。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用废弃塑料制品、塑料纤维等完成环保题材的艺术创作,以此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如设计师Thijs Biersteker使用了601块来自世界各地海洋的塑料创作了一款交互式动态装置作品《塑料反射》。作品用了601个防水引擎的像素网格由运动传感器控制,捕捉观众的运动和轮廓,将海洋“塑料汤”生动呈现在人们眼前。

(二)个体情感的抒发

我们生活在这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受到来自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影响,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因其材质可以很好地承载艺术家的个人情感[6]。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周围有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韩国艺术家Jin Young Yu设计了凄美的透明塑料雕塑,探索人类的复杂情感,呈现一种寂静与忧伤的氛围。他以自己对于外面世界的感受和难以排解的感情运用到创作中使作品附有自身情感观念。

五、结语

塑料作为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料,总是以不同的造型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材料在艺术的舞台上也展现着同样的魅力,令装置艺术家们耳目一新。塑料材料以质地轻盈、色彩绚丽、生产成本低、耐腐蚀等特点区别于其他材料。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可以是以材料的形式参与到创作过程中,也可以是以完整件或拼装组合等形式完成装置艺术创作。装置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不断挖掘塑料材料的特性,从而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观念,极尽所能发挥塑料材料最大的语言特征从而与观众共情。

参考文献:

[1]刘博闻.塑料在雕塑中的运用——以我的创作为例[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21.

[2]杨晓倩.纺织材料在装置艺术设计中的研究[J].染整技术,2017(12):85-87.

[3]意大利建1200平米薄膜建筑:可体验云端漫步[EB/OL].[2012-11-11].people.com.cn/24hour/n/2012/1111/c25408-19543820.html.

[4]张晓璐.探索现代装饰雕塑在异质同构视域下的形态表达[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5]陈佳璇,胡园慧.当代中国艺术中的塑料装置探析[J].塑料科技,2020(6):136-138.

[6]李隽.浅谈装置雕塑之中材料语言与中心思想的结合应用[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20.

作者简介:

陈玲,郑州大学雕塑系研究生。

邢敏,郑州大学雕塑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