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模式下的手工艺个案探析

2024-08-20 00:00:00孙明洁
美与时代·上 2024年7期

摘 要:传统手工业遭遇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围困而日益萎靡,不管是被现代工业摧毁的传统手工艺还是催生出来的新手工艺,对人纵然有着无比珍贵的物质功利价值与情感弥补价值,但是如果远离我们的生活与视野,它的价值将无从实现。我们应该思索如何把传统手工艺重新拉回到现代生活,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济南匠杺社木工俱乐部在客观上尝试借鉴大工业生产中的设计管理方法,内在坚守与秉持的仍旧是手工艺工匠精神的人文内涵,这种探索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手工艺;设计管理;匠杺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策略研究”(20ZD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机器大工业时代来临,传统的手工业遭遇了破灭性的困局。手工匠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双手雕琢、打磨着一块块木头或石料作成的手工艺品,时间成本过高,利润回报较小,对当下追求“速食文化”的多数年轻人并无多少吸引力。匠人们陷入生计无法维持、手工技艺无以为继的困局。如传统装裱技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需要去污、揭裱褙、托画心、上墙、正心、镶边等几十道工序,十天左右才可装裱完工,而机器装裱快速、省时省力、操作简单,仅需一个小时就可裱完一幅字画。虽然机械速成的装裱寿命不及手工装裱,还少了一份弥足珍贵的人工打磨的精神意蕴,但是机械化装裱仍以快捷的优势日益蚕食取代着手工装裱。面对此种发展窘境,传统手工艺如何闯出目前工业主义的围困而重返生活之中,并且在当下商品经济如火如荼、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再发展?或许下文的手工艺个案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一、当代手工艺发展个案

济南市中心有一家木作俱乐部,名曰“济南匠杺社木工俱乐部”。创建者在一次偶然亲身制作体验后,身为商人的他深深迷恋上了木匠活儿,遂创建了“匠杺社”。从店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他对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的倾服与致敬。他的创办初心是运用现代的技术与理念,赋予老手艺新的时代生命力。他亲自设计与打造店面的空间布局、装置结构、购入设备工具、组建教师团队,以“忘掉身后事”的创建初衷与宣传口号,招募对木作感兴趣的、志同道合的人成为会员,会员费价格不菲,顾客却络绎不绝。经过八年多的有效经营,匠杺社迅速成为走进民众现代时尚生活,象征着济南艺术品味与人文价值的手工创作品牌。

这里需特意强调的是,匠杺社这一个体组织机构并不是手工艺的创作主体,与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不计功利目的,自由创作、抒心释怀,注重美学旨趣和审美特征的创作形式不同。它是赋予创作主体(即消费者)手工技艺及体验价值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它是手工艺产业的经营主体,担负着设计、组织与规划手工创作的价值形式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责任与重担。如何挑起这副重担?笔者发现匠杺社在客观上尝试借鉴部分设计管理的方法维护企业的运营,主观上却仍旧秉持与坚守着手工艺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试图在大工业化的管理模式与手工艺人文精神之间走出一条中庸之道。这种对手工艺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探索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二、设计管理和手工艺的结合

设计管理以现代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设计是19世纪末工业革命批量化大工业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产物。现代设计为了契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高效化与竞争化,呈现出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合作的复杂性,随着这种设计活动复杂性与规模性的加大及不可控性的加剧,从管理学中生发出一个分支——设计管理,负责对设计活动进行统筹与规划,以达到有效利用设计资源,发挥设计的最大价值与效用,并发展人力资源、增加经济资产的目的。之所以运用设计管理,而不是宏观的工商管理体系对手工产业进行调配与管理,是因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蕴藏着一种天然的割舍不断的密切联系。在工业革命前后二者是前后相继的历时态关系,可以说现代设计是对传统手工艺的改革与发展,而在现代社会,它们又是一种可以并存发展的共时态关系。二者在文化承袭、技艺与知识体系的共通性使运用设计管理较之于工商管理体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况且,在当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的大格局中,手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已逐渐蜕变为文化产业形态或文化经济,这使得现代设计与手工艺又有了要面对相同的生存与运营、发展与利润问题的共通性。所以,借鉴与运用现代设计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于手工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值得一试。

具体来讲,即通过对市场与消费群潜在需求的调研与分析,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木作技艺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管理活动,组建职能部门并有效地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利用材料、技术、工具及知识等硬件与软件资源。把这些活动与资源转换在消费者的价值获取上,包括消费者手工创作的物化价值与情感体验价值,以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体验,并为手工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与运营下去。在这种科学管理方法的运作下,手工艺企业在未来还可以做成全国连锁,甚至上创业板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手工艺产业模式经营与发展。手工创作及其物化形式在市场上被当作商品来买卖与运作,虽是出于商业社会现状的无奈,但也有保护与延续传统手工艺文化渊源的意义,况且手工艺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本就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而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谋生手段。所以,手工艺进入市场情境并运用现代设计管理方法不置可否,关键在于能否依然保持手工艺的精良品质与手工艺精神的文化内涵。

匠杺社在这一点上就做得较好,它秉持着手工艺操作的严苛定律,坚守与传承着严谨执着的“工匠精神”,在技艺的教授上精益求精,要求会员严格地遵照每一个工序精心制作。本来可以花几分钟、十数元就能买到的一把勺子,在这里却需要花费整整六个小时的时间,经过画图、挖、打磨、切割、打磨、上油等9道工序,费心构思,反复打磨才可做成。而且工作坊也制定了一些做木工活的规矩与规则,如隔离手机等通讯设备,制定与遵守这些严苛定律是为了尊重与敬畏延续数千年、凝结着传统造物思想、生活哲学与匠人精神的传统手工技艺及民族文化。匠杺社所彰显的人文性价值、体验性价值与专注的力量,使匠杺社无需铺天盖地做广告,仅靠互联网及微信朋友圈的人脉力量,口口相传,便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客户,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使体验者们欲罢不能,纷纷“沦陷”为忠实客户。

三、设计管理与手工艺结合的价值

借鉴大工业生产模式下的设计管理理论与方法,又坚守着手工艺精神与人文情感内涵,这使手工艺在当代社会既逃脱了现代大工业的拘囿,又对手工艺自身的再发展、创作主体(消费者)的情感满足及手工艺企业的利润回报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一)有利于传统手工艺转变价值模式再次融入现代生活

众所周知,木作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早在先秦工艺文献《考工记》中就有详细记载,“凡攻木之工七”。即治木的有七种工种,分别是轮、舆、弓、庐、匠、车、梓。可见,在传统社会,木作是分工明确的工种与职业,一直以来都是手工匠人养家糊口的重要谋生手段。手工匠人们或寄寓官府或自营创建手工作坊或走街串巷做些木匠活儿借以营生。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还可以看到木匠穿着简单,手持凿子、大锯走街串巷地寻觅活儿,偶尔遇上一户人家要制作家具,就会在街边直接开工。有姑娘要出嫁的人家,也会找当地手艺精湛的木匠定制新婚家具,当作嫁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农民下地干活的各种农具也需木匠制作与修缮。所以,木作是人们生产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工技艺,木匠也是手握长期饭票的重要谋生职业,一般技艺不外传,所谓“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足见木作技艺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谋生手段的增多和大工业机器设备的加入,木工匠人逐渐被机器所取代,木工作坊也因经营不善和客户群减少而破败,学习木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门手工技艺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匠杺社运用设计管理的方法,调研市场与潜在客户群,转变发展思路,以适应市场环境、契合民众精神需求、贴近现代生活的改良方式。例如针对年轻的潮人群体,研发、设计与生产各种适宜于他们精神需求与喜好的木作潮玩,使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时尚生活相融合,从而焕发新的生机。这就使得传统手工艺从以前的注重物质需求的价值目标,即注重实用性的专业领域,逐渐转向注重审美与精神生活需要的生活业余领域,手工木作以新颖的文化实践姿态重返我们的现代生活,在民众的休闲时间得以复兴。而且,设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还为手工木作再次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一个温润而相对安全的社会氛围与市场环境,在它的保驾护航下,手工艺在当代社会可以走得更加长远。

(二)有利于手工艺的情感弥补价值的实现

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另类复兴与价值转换,使其对人的精神抚慰价值与情感弥补价值得以有契机、有条件地体现出来。现代机器大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创造了不置可否的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使人类物质生产急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物质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工业生产与人的价值生存的现实冲突,使人类的心灵跟不上技术文明的急速脚步而生发出焦虑、空虚、浮躁等不良情绪,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因无所寄寓而变得空洞。而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我们通过自由而又创造性地使用双手和大脑而获得手工劳作的乐趣。手与脑、身与心的协调运动,手与工具、身心活动与操作过程的亲密结合,使人的灵性、自由意识与审美品格得到彰显,呈现出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完整的人”①的特质,即人的各方面才能与素质协调发展,摆脱大工业生产方式对人的异化,这是人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人们在手工创作过程中与其说是造物,不如说是修心,一种身心的修行。在匠杺社作品展示区的墙上有这样几行字:“专注做点东西,起码对得起光阴岁月”“关于时间自己”,手工艺引导着我们对活着的意义与自己的内心做哲学的终极思考与精神自省。当我们专注于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与生产时,外界纷扰和繁芜似乎远去,也不会像往常一样忍不住地翻看手机,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摆脱对现代电子产品的依赖,我们获得了久违的心灵的平静与踏实,并从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人的初心”。正如创建人所讲:在现代社会,手工制作已逐渐突破了实用的界限,更多从艺术的角度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把它当作生活中通过动手而获得成就感与初心的心理满足。

(三)有利于提高手工艺企业的经济效益

手工艺企业不是福利机构,而是市场经济中的盈利组织,对手工艺活动、人员、资金等的管理,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开发、组织、规划及控制的管理方法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目的。例如匠杺社对教师团队的建设就是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教师成员有大学木建专业教师、商人、手工匠人、创意产业专业大学生,通过对他们的激励、考核、培训及给予报酬,使他们能够发挥各自的学术研究方面、创意方面、技艺方面的优势,明确自身可以扩展和利用的能力、技艺及知识,形成一股麻绳似的合力与软实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价值。他们是给予消费者手工技艺、知识与体验价值,以及维护客户群、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资源,无形中为企业创造了财富,赚取了利润。同时,打造的木工手作全产业供应链,“线上教学、线下体验”的零售运营模式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市场化操作,也为手工艺企业的创收保驾护航。只有先在市场中存活下去,手工艺企业才能将其承载的延续手工文化,实现工匠精神的美好愿景,才能促进手工的技艺传承与理念创新,打造现代化手工品牌。

四、结语

企业在市场中以竞争求生存、求发展,手工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和市场情境,就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与运营模式来为它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虽然设计管理是为了适应大工业化生产,针对现代设计的管理体系,但是大工业与手工艺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不通往来的关系,而是互逆互动、互补互益的新关系。手工艺否弃的是大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死寂般的稳定性与高度的规定性,可以借鉴的是适应大工业化生产的有效管理方法与运作模式,当然最关键的点在于对借鉴的“度”的把握,我们要根据手工艺产业的发展规模、手工艺品类及市场环境的走向随机应变、适度采撷,而不是全搬照抄。例如设计管理体系中对时间的管理。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通过合理的规划、统筹与控制时间,使设计周期被缩短到无法再短,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程度地获得经济利润。而手工艺创作以尊重时间、享受时间、保留时间痕迹的过程体验为特质,怎么可能在催促、紧迫的时间控制与规划中去创作并获得美妙的情感体验呢?显然这是不宜借鉴的。

如前所述,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目标由物质生产领域转向精神生产领域,从实用价值创造转向审美价值创造,这是从传统手工艺蜕变而来的“新手工艺术”②在现代文明境遇中展现出来的根本特质。除此以外,运用现代管理与运营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及互联网交互新媒介,也应是新手工艺的“新”在当代社会中所容纳与彰显的新内涵与新特质,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吐纳与更替。

注释:

①“生产完整的人”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协调发展,并拥有支配和表达自己的高度自觉与自由,是人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

②“新手工艺术”概指由传统手工艺实用形态蜕变而出,既有手工业文化渊源,又在本质上激发于工业文化,追求纯审美价值的一系列新型视觉艺术样式及其创作实践,即现代陶艺、漆艺、木作等。吕品田.必要的张力[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76。

参考文献:

[1]吕品田.必要的张力[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3]费孝通.人性和机器——中国手工业的前途[M].北京:生活书店,1946.

[4]郭艺.留住手艺——手工艺活态保护研究[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孙明洁,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