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黑绒裙

2024-08-19 00:00:00郭苏瑶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32期

第一次见她,我就为这个托尔斯泰笔下最美丽的人物所倾倒。仿佛为她的回眸一笑而惊心动魄的不是伏伦斯基,因她身着黑绒裙、在人群中优雅从容而痴迷的不是吉娣,为她难掩的活力与热情而倾倒的不是那些伯爵与夫人,而是我——她所有的光辉给予我强烈的震撼。

第一次读《安娜·卡列尼娜》随着书翻到最后一页,惶恐、震惊与恐惧包围了我——她选择在火车下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惶恐地惊起“我在做什么!”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所有人为她的死而悲悯,而我内心对一个美好形象的所有憧憬在那一瞬被撕裂——这是莫大的冲击与残忍!我甚至有些想责问托尔斯泰为何给安娜安排如此悲惨的结局。我心中充满着斥责与愤慨,但更多的是悲伤与无奈。

托尔斯泰曾说,她是可怜的、可爱的,也是可恨的人。可我无法恨她,更无法不同情她、怜惜她——我也不得不赞叹作者惊人的写作手法,让一个人物、一个灵魂,在我心头不断徘徊。我多想与她对视,告诉她,我有多爱她的热情与活力;可我又怕与她对视,怕从她灰宝石般璀璨的瞳眸中,看见难平的哀怨与悲伤。

亲爱的安娜,你为“过剩的青春”而重新,不,是第一次找寻到“爱情”时,我是该为你喜悦还是为你担忧?为你喜悦,可悲剧的马脚一开始便有迹可循;为你担忧,可你从此多了多少幸福的笑容,我又怎么忍心去破坏?我时常想,倘若伏伦斯基没有跟上你回圣彼得堡,又或者你没有下定决心追随他、追随爱情而离开,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可你终究无法与那个时代契合——即使结局会有不同,你的灵魂终究也会因此暗淡,直至熄灭,最终再无光芒。

然而,再读《安娜·卡列尼娜》,我发现这并不是作者刻意展现的艺术效果,而是一个切实的时代悲剧,一个在“封建思想”与“新思想”的碰撞下e682ca93d31d0d09fc093b943147e831ab3c4c988809b3daabdd510de5f2e67e诞生的时代悲剧。正是这样一个“一切都不同了,一切都颠倒过来了”的时代,安娜纯洁美丽、勇敢追求爱情的灵魂之火终于在新思想的冲击下被点燃。然而,她终究站在大环境的对立面,站在那个“尚在黑暗之中”的俄国社会的对立面,点点星火并未让她的人生绽放绚丽的火花,却最终惹她引火自焚,以自我了结的悲歌收场。她最后流下的泪水,我想,是在控诉这场“自挖自埋”的爱情,也是在控诉那个残忍、冷漠、满是罪恶的社会。她是一名即使诽语烧身也始终坚忍的女性,只身在刀尖四伏的黑暗时代里赤脚而行……

亲爱的安娜,我不会忘却你的苦难,但更愿记住你的黑绒裙——因为你身着黑绒裙第一次在我眼前出现时,我看到了你隐藏的活力和不甘逝去的热情,还有那令人怜爱的骄傲。希望你身着黑绒裙的美丽,如同你美好的灵魂,在人间永不被磨灭。

【福建龙岩市第二中学高三(7)班,指导老师:陈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