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此语一出,让人意外。作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第一个受访的中国籍作家、享誉文坛的大家,竟然不将文学看成“唯一”,而是支持学生跳舞,自己也热爱旅行。受余华的启发,我认为学习、工作对一个人来说固然重要,但生命也需要除此之外的乐趣装点,使其不显乏味,从而实现生命多元化,激发出更多可能性。
“诗鬼”李贺“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勤奋、刻苦到这般地步,简直把诗当成了生命中的唯一。然而生年早于他的“诗仙”李白名气更大,成就也更高,但他在干些什么呢?游山玩水,纵酒狂歌……写诗于他,信手拈来,却开创了不一般的天地。
可见,适当的兴趣爱好与娱乐休闲,实是对生命价值的拓展,也是对人生的丰富。正如音乐创作者往往先制作伴奏,混杂不同元素,然后在众多副线里挑出主旋律,最后才开始填词、演唱。音乐如此,人生亦然。选择了一种爱好并不意味着抛弃其他,恰恰相反,正因有了其他爱好与娱乐,个体的生命才变得丰富而瑰丽。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先生这句名言,很可能会被某些人拿来反驳上面的观点:生命诚可贵,光阴须珍惜,先生示范在前,我们又岂能将时间浪费在其他杂务上?然而我想问的是:果真如此吗?
首先,鲁迅的意思并不是不准有工作以外的时间,他只是以此勉励后人勤奋努力。其次,写作之余,鲁迅的业余生活可是相当精彩:每天下午都会与朋友谈天,更常常带爱子海婴去看电影。
再者,一般人很难做到将一生所有精力都用来工作,若果真如此,反而容易误入歧途。在闲暇时喝喝咖啡,静心享受那份宁静;在工作时只想着工作,清空杂念,让工作成为“暂时的唯一”——我想,这才是先生希望我们明白的。
当然,倡导不要将学习、工作当作生命“唯一”的同时,我们无法否认那些终其一生,只为一项工作奋斗的人精神之可贵。确实,如果真的热爱,那就像《追风筝的人》里提到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那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只是就现实而言,学习、工作一方面难以成为大多数人生命里的唯一,这是人性所趋;另一方面,生命的可能性不止于学习、工作。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好酒!好酒!诸位,‘将进酒,杯莫停’啊!”闭上眼,跨越时空,醉中的李白正高声劝酒。是的,诗也罢,酒也好,其实都不该成为生命中的唯一……
【江苏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高三(2)班】
◆点评
这篇散文在切合题意、论证到位的基础上,还有两大亮点,值得为之点赞:一是考生以“李贺与李白之别”论证论点,结尾处“闭上眼,跨越时空”而想象“醉中的李白正高声劝酒”呼应前文,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二是“虚拟论敌”设置合理且批驳充分。作文主体部分,顺着鲁迅先生的名言很可能会被某些人拿来反驳不是唯一的观点而专门设置了“假想敌”,且按着“首先”“再者”的思路分层驳斥,读来颇具力度,又很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