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体记者 汪亚纯 通讯员 杨少华 黄鑫 侯园泉
枣阳市南城街道惠岗社区马家营的饮马塘里,花叶芦竹、美人蕉、睡莲等植物蓬勃生长、满池绿意,一群中学生正围绕在池塘边,听老师讲解水生植物固碳释氧、吸附水中有害物质的生态奥秘。近年来,惠岗社区充分整合资源,全力打造体验型、观赏型、研学型的城郊农旅产业链,饮马塘正是其重点建设的研学项目之一。
“一个小小的堰塘,都能建成研学旅游基地,这是我在浙江义乌学习时看到的,他们对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令人惊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惠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庆功说,从浙江回来后,他便推动改造马家营的一处荒废堰塘,生态堰塘既改善了水体环境,也丰富了社区的旅游项目。
积极开拓思路,盘活自身资源,利用农村重点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枣阳市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助推强县工程的重要举措。2022年以来,枣阳市以建设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三美”乡村为主要抓手,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和美村庄,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学思路,新思维带来新变化
枣阳市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属于南北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境内高低起伏的丘陵和漫岗较多,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说,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如何利用好丰富的农业资源,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枣阳市近年来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早在2019年,枣阳市就下发了《关于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的实施方案》,统筹各级财政资金20亿元,覆盖全市558个村和社区,全面推开美丽乡村建设。为进一步拓宽思路、革新观念,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该市分层级、分部门、分批次组织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村党组织书记等骨干奔赴浙江杭州、余杭、金华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看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文旅产业发展,学乡村建设理念与规划思路。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做好产业支撑、发展集体经济,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浙江乡村建设的具体做法,更要学习他们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思路。”谈到赴浙江学习的感受,枣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安军如是说。
为更好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重点做好农旅、文旅融合文章,自2023年起,枣阳市结合自身实际,将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细化为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为一体的“三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内生动力大、有特色、有一定知名度的村进行重点打造。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11个“三美”乡村标杆村、30个先进村、260个提升村。
此外,该市坚持整体联动,充分发挥标杆村的“头雁”作用,将各村串点连线,确保一村一景、一年一变,形成城郊、枣南、枣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纽带,统筹推进产业兴村、文化立村、旅游活村,打造乡村振兴的枣阳模式。
学方法,充分挖掘文旅“富矿”
惠岗社区位于枣阳城郊,汉丹、汉十高铁穿境而过,中兴大道贯穿南北,地理位置优越。驱车从中兴大道驶入乡村公路,映入眼帘的是硕果飘香的成片果园、各具特色的手工作坊,公路尽头是一座以石头砌成的古色古香的寨门,这便是惠岗社区的标志性建筑——马家营寨门。
马家营曾有“千年屯兵地、汉风第一村”的美誉。2019年,社区借着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修建了马家营寨门,象征着马家营的历史与传承。建设过程中,社区干部与群众聚焦村庄环境、饮水安全、“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一起想办法、找对策、解难题,实现了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有序”向“环保、优美、宜居”提升。
如何将美丽生态进一步转化为美丽经济?惠岗社区做好提前谋划: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作为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
“社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英烈纪念馆,有花卉基地、蔬果基地,附近还有汉城景区,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社区党委书记何庆功自信地说,“因此在开展环境整治之初,我们就计划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基础打好后,惠岗社区开始向各地“取经”。去年9月,何庆功跟随市委、市政府专班赴浙江学习,随后他又带领干部群众前往黄冈麻城、红安等地考察。经过层层筛选,社区与湖北大汉文化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立马家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开发建设集休闲娱乐、民俗民宿、教育研学于一体的3A级乡村旅游公园。该旅游公园已部分投入运营,并为社区带来高人气。截至2023年底,该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150万元。
除了整合文旅资源,引进市场主体,惠岗社区还发动党员干部和本地能人带领居民参与新业态,为文旅产业不断注入活力。党员罗华、李思琦等人带头成立了刺绣、酿酒等特色产业小组,社区扶持修建了手工刺绣坊、无花果酒坊、豆腐坊等手工作坊。手工鞋垫、虎头鞋、无花果酒等手工艺品已成为游客手中的香饽饽。
社区还打造了马家营特色直播间,邀请网络主播、专业团队手把手教居民直播;整合惠岗农副产品,申请“马家营”品牌商标;自导自演微电影,介绍马家营的历史典故、乡村特色、农副产品;游客中心、研学食堂、农家乐和民宿等设施正在逐步修建完善中。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有买的,如今,社区里各类配套设施正吸引着游客来了就能留下来,文旅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学经验,提升产业发展造血能力
“这两年,枣树林发展越来越好,被评为3A级景区,咱们的房子也该改造升级了,旧房怎么改?新房怎么建?今天塆组会,听听大家的意见。”去年7月,刘升镇李老湾村枣树林塆组的村民拎着马扎板凳,围坐在休闲竹园,村党支部书记李会峰开门见山。
“咱们村的石头房子是特色,游客来了都喜欢,必须得保留。”中心户长李洪兵建议。“建房子不能破坏整体风貌,还是得找专业设计师统一设计。”村民亢磊磊补充道。
为此,李老湾村请来专业设计师,根据村民需求,量身打造风格不同的3套设计方案,由村民共同评议决定。确定方案后,村民们积极参与,合力修建石头路、石头房、泥巴墙,形成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枣北传统村居群,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近年来,李老湾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群众,依托五七水库、链子山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生态农业与乡村游文旅产业。去年2月,村里引进文旅公司整体运营,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投资”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建成一座占地50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民宿于一体的枣树林田园综合体,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村党组织一定要了解本村的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产业,提升造血能力,才能推动产业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何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三美”乡村建设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李会峰对此深有感触。
据李会峰介绍,早些年该村的旅游项目还未建成时,就有不少市区游客自发前来踏青。游客来了没有吃的玩的怎么办?村里围绕水库打造了卡通乐园、农家大灶台、草莓采摘园等一系列文旅项目,鼓励村民自办农家乐、小动物喂养等业态。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又修建了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并将水库旁一座废弃养殖场改造成民宿,保证游客“吃喝玩乐住,两天不空闲”。
今年五一期间,枣树林每天都有六千余人前来游玩。村里的干部、党员、红管家们齐上阵做服务,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赞誉。现在的李老湾村,环境整洁、生活便利,在家门口就能创收,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增强。
践行动,“三美”乡村处处开花
独具特色的农居、整洁平坦的村路、山水环绕的风光……眼下,枣阳市各地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助力一个个乡村实现着美丽蝶变。
每天接几十个电话,逢人就“念经”,为群众阐释规划远景、引导积极参与,是吴店镇徐楼村党支部书记周正学两年来的日常。他所说的“规划”,是吴店镇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涉及徐楼村在内的5个行政村,包含环境整治工程、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3个子项目。
徐楼村计划在项目基础上对全村的37个散落塆组进行整合,变小散居为大聚居,这样既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又能实现村落高标准基础设施的共享,还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农旅产业。村“两委”组织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前往示范村参观学习,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塆组会共商共议,最终确定总体思路与建设方案。
现在,徐楼村已建成7个各具特色的聚居塆组,提供参观、采摘、垂钓、篝火晚会、农家乐等乡村游项目,还利用土地整治腾出来的500亩耕地发展冬桃、油茶等特色种植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带动人均增收1.2万元,生态宜居、乡村美丽、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目标正一步步实现。
位于徐楼村以北6公里的吴店镇三里岗村也在如火如荼发展农文旅产业。近年来,该村“两委”抢抓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机遇,依托山水田园风光,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该村已建成集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开设了农家乐、特色采摘、户外露营、户外烧烤等多种乡村旅游项目,还吸引了一批能人回村投资。
村妇女主任吴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她把位于河谷边的一间旧民房改造为民宿,铺上古朴的青砖黑瓦,并取名为“拾光小院”。传统的民居和清幽的环境,很快就吸引了大量游客,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都会被游人提前预约。在她的带动下,村里有12户村民返乡发展民宿。
“去年一年,我村旅游人数达1.2万人,解决了村里60余人的就业岗位,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三万七千余元。村民们切切实实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三里岗村党支部书记段国升说。
目前,枣阳市吴店镇已成功创建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镇),琚湾镇成功创建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太平镇被评定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市发展农家乐五百多家,培育“鹿头黄酒”“刘升小花生”等知名乡村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一百多家,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生态美、产业旺、生活富,如今行驶在枣阳的丘陵漫岗间,处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枣阳市持续深学笃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三美”乡村处处开花,绘制出了一幅幅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