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村的新“创造”

2024-08-19 00:00赵雯张博伦汪光辉朱壮
党员生活·下 2024年7期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县、武汉市唯一入选的城区,黄陂区的500多个村庄一直处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在党建引领下,沿着全区整体谋划的方向,积极探索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日前,记者来到黄陂区长轩岭街创造村,探访这个曾经国家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的新“创造”。

好山水怎变金银山?

找准产业 村企共建

创造村位于黄陂区北部,毗邻院基寺水库,面积8平方公里,村民329户966人。好生态是创造村最大的优势,但“山多水多地少”也曾掣肘发展,村民长期从事传统的种植业,经济效益低,日子“老不见起色”。

“以前的创造村,土地撂荒没人种,杂草长了一人高。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人越来越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甘玉容感叹地说:“当时我们就想,这么好的山水,怎么发展不好呢?”

只有找到合适的产业和发展方式,“好山好水”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为了激发村级发展的活力,黄陂区在全区推行“村企互联”模式——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牵头整合资产、资源、资金,发动村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共同入股。片区联合党委统筹辖区各村组建经济联合社,与相关企业联合发展。

在街党工委、片区联合党委的领导下,创造村以能人带动、产业推动、区域联动、党群互动“四动模式”与企业结对共建,带领村民探索致富路径。

山好,就发展花卉产业。

2018年,村里与武汉木兰五福桥花卉公司签订共建协议,流转土地80亩,村集体投入30万元。该公司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加1.5万至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8个。

水好,就发展水产养殖业。

2019年,创造村得知华中区域鳜鱼苗产业基地项目正在武汉积极选址,迅速联系投资商夏小平来村里实地考察。鳜鱼养殖对水质要求非常高,而创造村正好拥有院基寺水库的优质水资源。最终村企成功携手,村里流转土地327亩,村集体投入110万元入股该企业,企业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加5.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个。

近年来,村子积极和各类企业合作,养殖、种植、乡村游等方面全面开花。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28万元左右,绘就出“花卉蘑菇鳜鱼肥,桃花流水乡村美”创造新篇。

在黄陂区,这样村企联手共同发展的故事比比皆是。全区共有11家国企、13家民企与28个片区联合党委“牵手”共建,探索“以农促农、以建惠农、以贷富农、以商联农、以旅兴农”五种产业模式,种植产业、农文旅产业等一批产业蓬勃发展。

筑好巢如何引来凤?

倾心引才 能人回乡

暑期至,创造村的“蘑菇部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梅雨季节的湿热,也让“部落”大棚里羊肚菌、赤松茸、花菇等珍稀食用菌茁壮成长。工人们忙于采摘,游客也可进棚体验一把,一片景村融合、产销互动的乡村和美之景。

“这都是我们村里的能人杜剑浩回乡打造的。”甘玉容自豪地说。

2020年,在外做生意的村民杜剑浩回到家乡,主动对甘玉容说:“疫情期间,老家的父母全靠村委会照顾,让我感动不已。回乡后,我也看到了村委会发展家乡的决心和能力,我想和你们一起做点事……”

很快,“蘑菇部落”来到了创造村,杜剑浩也成为创造村的“能人第一书记”。在长轩岭街党工委的支持下,创造村争取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共420万元,投入“蘑菇部落”园区设施建设。

杜剑浩说:“食用菌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一产、二产、三产都能涉足,于是我们就打造一个以蘑菇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培育食用菌+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的产业发展新业态,和村民、村集体一起共同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实现三方共赢。”

蘑菇部落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一期食用菌产业园以食用菌养菌、加工和贮藏为主;二期食用菌体验区依托一期优势,发展星空房、凉亭等风格的特色餐饮。游客亲手摘下的菌菇,立刻就能端上餐桌尝鲜。

如今,“蘑菇部落”项目已经流转村内土地近400亩,建成出菇棚74个,生产规模超40万棒。创造村村集体每年增收21万元,15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2017年,引回能人刘小玲,成立武汉木兰五福桥花卉种植有限公司发展花卉种植产业。

2019年,引进能人夏小平,成立武汉市鑫鳜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鳜鱼养殖产业。

2020年,引回能人杜剑浩……

近年来,黄陂区开展“在外能人大走访”,建立1500人的能人信息库,因村选人、因人定村,选派创业能人、技术能人、管理能人、文化能人担任508个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像创造村这样引来能人、建设乡村的故事在黄陂区各个村落里都在发生。

大小村如何共发展?

联合党委 资源共享

创造村地处木兰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交通便利,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创造村周边的东风村已与武汉农业集团、湖北中科农合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国企联村”项目为载体打造了“木兰暖村”民宿。

零散的村落如何聚沙成塔,将发展效力最大化?

黄陂区委指明了方向——以“农村联合党委”为纽带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新格局,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黄陂区创新出台《农村联合党委工作规则》,把地域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关的村党组织联合起来,设立97个片区联合党委。各片区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用、产业共兴、治理共抓,实现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该做法还入选了《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创造村所在的长轩岭街就按照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产业相融、治理相关的原则,建立了东风片区联合党委。

东风片区联合党委以“跨村联建”为纽带,组织创造村、东风村、黄土园村、泊沫村创新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统筹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发展要素,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

由街道副书记担任片区联合党委书记,链接上级资源、对接政策需求。片区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项目推进的难点问题,汇集资源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如今,在东风村“木兰暖村”民宿住宿的游客都会被引流到创造村的“蘑菇部落”来游玩。周边村落也开始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业,形成片区集聚效应。“党建引领、区域共建、抱团发展、整体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已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