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甘肃省图书馆文化助盲实践与探索

2024-08-17 00:00李军强
发展 2024年6期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为视障群体提供无障碍、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本文分析了甘肃省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文化服务现状,列举甘肃省图书馆文化助盲服务的典型案例并作简要分析,并思考今后甘肃省图书馆拓展视障服务的渠道以及提升视障服务效能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推动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其第三十四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备和服务等。”2021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与发展规划的通知》,对盲人文化服务项目提出明确要求:“为盲人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大字读物、数字阅读、无障碍电影电视剧等产品和服务。继续开展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推动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区)建设,加强中国盲文图书馆和分支馆建设,增加公共图书馆盲文图书和视听文献资源。”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为视障群体提供无障碍、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并不限于为视障群体提供无障碍阅读区域,配置无障碍阅览设备,提供盲文和有声读物等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应该不断消除信息障碍,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视障群体的文化获得感。

一、甘肃省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文化服务现状

甘肃省目前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03家,其中省级图书馆1个,市、州级图书馆14个,县级图书馆88个。根据《2022年甘肃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甘肃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阅览室58个,其中省级图书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1个,市、州级图书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12个,区、县级图书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45个。虽然设有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的区、县级图书馆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个别图书馆盲人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设在较高楼层,没有设置无障碍步道而导致视障读者无法单独前往,寒暑假期间,该阅览室为大学生自习使用。个别区图书馆设有视障阅览室,配备了盲文书籍、听书设备等,但因为工作人员有限,无法提供上门服务。个别县图书馆虽设有盲人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但大部分视障读者不懂盲文,不会使用电子阅读设备,阅览室使用频率较低,由此可见,甘肃省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服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从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查询获知,截至2023年,甘肃省各类残疾人有187.1万,其中视障残疾人有34.1万人,约占到全省残疾人数量的18.23%。为全省视障群体提供均等化文化服务是甘肃省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甘肃省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7月27日经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阅读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便利服务等。有条件的场馆可以设置盲文阅览室和残疾人阅览专区。”《条例》的出台,为甘肃省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也让甘肃省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服务有法可依。

二、甘肃省图书馆文化助盲服务实践

“省级图书馆引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引领、组织、协调的中心作用。”甘肃省图书馆作为省级馆,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服务起步较早,服务条件和服务水平也较好。2010年5月,为保障残疾人的阅读权利,满足残疾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甘肃省图书馆成立了甘肃省残疾人阅读服务中心,建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专门为视障读者提供阅读和外借服务。2011年4月,成立“甘肃省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指导、组织残疾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残疾人多读书、读好书,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与社会、残疾人与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平等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此后,甘肃省图书馆逐步完善服务机制,通过“引进来、带出去、深体验、共分享”的服务模式,推动文化助盲服务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一)引进来: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甘肃省图书馆持续投入,逐步优化视障群体服务条件,通过阳光工程文化助盲志愿服务项目和组建文化助盲志愿者服务团队,将视障读者引进来,不断创新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提供热情周到服务、搭建交流平台,满足和保障视障读者的文化需求,保障他们平等的阅读权利。

1.持续投入,逐步优化服务条件

“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立为视障读者提供服务的专门场所,这是确保其进入和利用图书馆的基础条件”,甘肃省图书馆优先保证视障读者的阅读服务需求,通过加大盲文书籍资料购置力度、进行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设立视障读者专用座席等措施,着力营造便捷、舒适、完备的视障读者阅览环境。目前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服务面积约100 m2,设置固定座位30个,累计购置盲文图书7000余册,音像资料、MP3等有声读物1000余件,配有电脑8台,读屏软件2套,盲文点显器2台,多功能数码助视器2台,无障碍电影放映设备1套,朗读宝2台,并向全省各公共图书馆及视障读者分发智能听书机2000余部,是省内设备较为先进的视障读者阅览服务阵地之一。

2.“阳光工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2011年3月,“阳光工程”实施首月,累计接送盲人读者300余人,借阅盲文图书、光盘等资料500余册,视听资料122张,网络服务长达720小时,各项服务数据大幅度增长。近五年来,甘肃省图书馆依托馆藏盲文资源及“阳光工程”文化助盲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共计服务视障读者1.2万余人次,借阅盲文图书19万册次,为视障群体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实体资源支持服务,是甘肃省文化助盲的一张靓丽名片。

3.组建文化助盲志愿者服务团队

甘肃省图书馆通过联合社区、学校发动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倡议,引导职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目前甘肃省图书馆注册文化助残志愿者服务团队2个,文化助残志愿者690人,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台账,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培训,是甘肃省图书馆开展文化助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4.“光影有声”,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

阳光影院作为甘肃省图书馆文化助盲特色服务之一,深受视障读者朋友喜爱,自2011年3月免费对视障读者开放以来,年播放无障碍电影50余场次,十余年服务视障读者2万余人次。2024年,甘肃省图书馆立足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馆藏资源,以甘肃省残疾人阅读服务中心、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平台,以阳光影院+口述电影+无障碍电影制作全新推出“光影有声一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系列视障读者活动,影片播放通过剧情旁白、字幕、手语和解说等方式呈现,进一步帮助视障读者提升观影体验、感受光影魅力、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5.开展视障读者技能培训

甘肃省图书馆针对视障读者每年定期开展培训,讲解电脑应用基本知识,手把手地向视障读者讲解盲人电脑所特有的读屏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使视障读者基本掌握了电脑上网、听歌、发邮件、下载、听电影、文档应用以及网上聊天等技能,并通过现场实操和视频教程,引导学员熟练使用智能听书机,极大地丰富了视障读者的文化生活,使视障读者通过键盘和耳机了解和接触全新的精彩世界。

(二)带出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甘肃省图书馆通过与社区、电视台、兰州市特殊学校、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盲文图书馆等单位横向联通、纵向联动,带领视障读者走出去,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点亮心灯·为心灵体检”文化助盲心理疏导活动

甘肃省图书馆联合兰州市城关区南河新村社区、甘肃省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举行了“点亮心灯·为心灵体检”文化助盲心理疏导志愿服务活动。48位视障读者及其家属、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南河新村社区志愿者、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志愿者、甘肃省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等10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邀请甘肃省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粟作了题为“点亮心灯·拥抱幸福——从拥有积极心态开始”的心理咨询讲座,为现场参与者提供了一场丰盛的心灵疗愈体验。讲座通过自我测评、讲故事、讲案例、情境体验等多种方式,从六个方面,循序渐进引导视障朋友思考如何拥有积极心态,发掘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鼓励视障读者敢于交往、积极融入、勇敢前行。

2.“真实地了解真挚的关爱”文化助盲游园活动

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甘肃省图书馆联合甘肃省卫视“好人在身边”栏目组、南河新村社区组织视障读者开展了以“真实地了解真挚的关爱”为主题的文化助盲游园活动。53位视障读者及家属和来自社会各界的31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第一站来到霍去病主题公园,志愿者们为视障读者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霍去病的雕塑、讲述了霍去病西征匈奴的故事。在故事的感染下,读者们纷纷说起了自己了解的霍去病大将军,并用歌声表达自己对霍去病大将军的怀念和对这座城市的喜爱。活动第二站来到甘肃省地质博物馆。视障读者跟随讲解员参观了馆内的各大展厅,志愿者们手拉手地引导读者触摸浮雕,并给他们讲解自己所摸到的浮雕内容。通过讲解员的讲解,视障读者了解了甘肃发现的大夏巨龙等恐龙化石和甘肃鸟精美化石,“欣赏”了甘肃特有4KMi20Lktwl5XXZ9Ey3EXQ==的黄河奇石,有了别样的体验。

在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之际,甘肃省图书馆举办了“双节送暖·游园听秋”文化助盲志愿服务活动,视障读者在家属及志愿者的陪同下走进雁滩公园,池畔献才艺,亭里品秋凉。游园期间,每位视障读者设有至少一名志愿者陪同,并通过生动的语言为视障读者描绘公园美景。游览结束后,大家找到一处长廊围坐,开始“才艺表演”环节。歌唱、朗诵、快板、乐器、绕口令等20多个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气氛热烈,众人为紧张的演出者鼓劲,为嘹亮的嗓音欢呼,为动人的诵读感慨。公园的游客也被这场特殊的表演吸引,或驻足观看,或围坐欣赏。本次活动共计100余人参与,活动的开展加强了视障读者间的沟通与互助,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生活态度。

3.甘肃省图书流动车进特殊教育学校

甘肃省图书馆联合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图书流动车服务活动。根据学校“金梯阅读”活动的要求,为学校配备盲文图书118册,并另行配备少儿图书200余册、书籍4000余册,包含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种类,供师生现场借阅,特教学校的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兰州市特殊学校的孩子们以书为伴,与书为友。

4.带领视障读者参加全国比赛

2023年4月,甘肃省图书馆参加了由中国盲文图书馆、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盲人协会、陕西省图书馆主办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视障读者演讲比赛。线上初赛阶段,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盲人协会组织专家对入围的15份作品进行评审,并推送获奖作品至大赛组委会。决赛期间,工作人员全程陪同选手赴延安参加比赛,1名视障选手获优秀奖,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2023年8月29日,在中国盲文图书馆的指导下,甘肃省图书馆举办了“感受文化脉搏,共赏诗词之美”为主题的全省视障读者古诗词邀请赛初赛,来自全省各市州50余名视障读者及陪护人员、志愿者和现场观众300余人参加了活动。初赛结束后,甘肃省图书馆组织工作人员带领获奖视障读者赴武汉参加2023年中国盲文图书馆诗词邀请赛复赛和决赛,两位选手荣获三等奖,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通过比赛提高了视障读者群体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引导鼓励更多的视障读者阅读古诗词、爱上古诗词,在丰富视障群体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其文学素养和艺术审美,体验诗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多样感悟,并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视障群体文化生活,多渠道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5.联合举办视障阅读推广暨文化助盲志愿者师资培训班

中国盲文图书馆联合甘肃省图书馆在兰州举办视障阅读推广暨文化助盲志愿者师资培训班。来自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负责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及甘肃省图书馆文化助盲志愿者8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匹配度高,内容涵盖相关法规讲解、相关理论探究及相应技能习得。培训对推进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读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助盲志愿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助盲服务工作的新思考

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回应视障群体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和需求。为了让更多的视障读者平等享受新时代文化发展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甘肃省图书馆需要继续通过“引进来、带出去、深体验、共分享”的服务模式,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塑造阅读推广品牌,规范助盲志愿服务团队,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加强新时代甘肃省图书馆文化助盲服务活动的示范作用。

(一)争取各方支持,加大经费投入

助盲服务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也是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共同的责任。文化助盲服务工作以满足残疾人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甘肃省图书馆需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主动联合省残联、省盲协以及特殊学校在节假日以及一些重要节点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挖掘和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改进服务举措,进一步完善文化助盲服务体系,促进助盲文化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多元化。

(二)加强互动交流,拓展活动形式

要进一步发挥省图书馆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借助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地区、城市间的视障群体文化交流,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把“阳光工程”文化助盲志愿服务项目拓展为文化助盲系列活动。拓宽服务对象和范围,塑造更多的残疾人阅读服务品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更多体验阅读、参与活动、施展才华的舞台,以高质量、多样化的文化供给丰富广大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三)扩大志愿队伍,强化业务指导

要建立组织有力的文化助盲志愿服务队伍,指导和联合各级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助盲志愿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无障碍电影制作和解说、盲用阅读设备培训指导、盲文资源送上门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视障读者提供定制化、便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根据文化助盲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完善的助盲服务管理规定和服务内容,包括助盲志愿者规范手册、助盲志愿者的招募、团队建设、表彰奖励等制度规定,使助盲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后期的志愿者规范化管理提供基础条件和准备。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助残氛围

要进一步强化新闻媒体的宣传效应,发挥公共图书馆和各级盲协、残联微信公众号、官网、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联动宣传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海报、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主动发声,不断扩大舆论覆盖面,营造全社会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提升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