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本意是使人快乐,诚如大儒荀子所言:“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音乐的“乐”和快乐的“乐”是一个字。“乐”的繁体字为“樂”,由三部分组成,“丝”是丝弦,“木”是桐木,合之是一张琴,中间的“白”是唱。《说文》谓:“乐,五声八音总名。”五声即五音:宫商角徵羽,八音指金、石、丝、竹、土、革、匏、木八类乐器,也就是说用八类乐器奏出五个音阶的高低变化即音乐。
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简谱的1、2、3、5、6。与现在流行的七个音阶比,少了4和7,堪为传统音乐的基准音调。何以“宫商角徵羽”为名?有人说是据天上的星宿而起,这个说法有一丝神秘神圣的色彩;也有人说是根据禽兽的鸣叫声音高低对应拟声起的。
《管子·地员篇》谓:“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这个解释太接地气、太有趣了——凡听徵的声音,犹如一只小猪被背走而惊叫,凄厉哀伤;凡听羽的声音,像是一匹马在原野鸣叫,嘹亮雄阔;凡听宫的声音,仿佛一头牛在地窖里哞哞吼叫,沉稳持重;凡听商的声音,好像离了群的孤羊,咩咩有声,温婉缠绵;凡听角的声音,就像一只野鸡跃到树上打鸣,疾速清亮。
我喜欢这样的解说,音乐的起源就是仿声拟声,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它不仅通过动物的叫声呈现了音阶的高低,而且还蕴含着情感心理的因素。
五音为正声,但为补音阶之不足,故又在其中加了变徴和变宫,也组成了七个音阶。
如《史记·刺客列传》写荆轲在易水边与朋友们壮别的一幕:“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里先发变徵之声,后为羽声,从众人的表现来看,变徵应为悲凉哀伤的音调,符合离别的氛围,故大家都纷纷落泪哭泣;而羽声明确指为“慷慨”,当为高亢之音,故而众人群情激奋,怒发冲冠。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写黛玉抚琴、妙玉听琴,也写到变徴之声——
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他音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里边又吟道: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宝玉道:“太过便怎么?”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议论时,听得君弦嘣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竟自走了。
黛玉抚琴与高渐离击筑的变徴之声,皆流溢出的是悲伤哀婉的情绪,而黛玉音调调得过高,悲伤过度,故而弦断琴崩,暗合了人物早亡的悲剧命运。
音乐的旋律节奏,万千变化,是人心志情感的自然生发,也反过来对人产生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奉行的审美原则是“中正平和”“典雅纯正”。司马迁认为“音正而行正”,赋予五音以强烈的道德色彩。而《礼记·乐记》更是将五音政治化了6c4d6b5284cd960da9418d92128358a0:“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五音调和不乱,则政通人和,若出现互相侵犯的杂音,则有亡国的危险。
《韩非子·十过》记载了一段师旷为晋平公抚琴的故事。师旷是春秋时期有名的盲人音乐大师,《阳春》《白雪》即为其所作。一天,师旷弹奏了一曲《清征》,引来十六只黑鹤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晋平公大悦,说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曲子了吧?师旷说,《清角》更好听。晋平公说,能弹来听听吗?师旷说,不可,君上德薄,还不够格听,听了会招来厄运。晋平公说,自己年龄大了,也就这个爱好,希望能听完。师旷不得已,就弹奏起来。声音响起,只见有乌云从西北方向涌来,接着弹奏,平地刮起了大风,暴雨也随之而至,扯坏了帷幕,案几上的杯盘摔碎一地,廊上的瓦噼里啪啦坠落,宾客四处奔散,晋平公也吓得趴在地上。由此,晋国大旱,赤地三年,晋平公也患病瘫痪了。
这个故事用夸张的传奇笔调描述了师旷琴技的高超绝妙,同时也昭示了音乐的道德能量。音乐有正声,也有“郑声”,孔子说:“郑声淫,佞人殆。”颓废柔媚的靡靡之音消解人的意志,是乱世之音、亡国之音。《史记》记载,那个大名鼎鼎的商纣王贪恋酒色,“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最终身败国亡是必然的结局。
宫商角徵羽,看到这五个字,即觉典雅纯正,古色古香,耳畔仿佛响起钟鼓之鸣、丝竹之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而宏富浩博的音乐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绝对不可或缺。
(源自《中国社会报》,平林月荐稿)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