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凤鸟羽人:丹漆流韵点仙神

2024-08-15 00:00:00挂啦豆
阅读时代 2024年8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见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时,忍不住发出了如上慨叹。辞赋中的“羽化”为道家修仙的一种说法,即认为人修行后可长出羽翼飞升成仙。苏轼生活在北宋,对神仙的想法浪漫而唯美,但倘若他能穿越时空,见到真正背生羽翼的神仙“羽人”,大概只能瞠目结舌、另有所想了。

馆藏于荆州博物馆的战国时期文物漆凤鸟羽人,就是这样一件能让人大发感慨、另有所想的羽人文物。它造型怪异奇特,被认为是楚国巫风最盛时代最具创意的木雕作品,也是考古发掘出土的羽人形象中唯一的一件木雕髹漆作品,是楚人浪漫思想与探索精神的真实再现。

原来你是这样的“鸟人”

“羽人”又被称为“鸟人”“羽民”,其形象最早见于商朝的《归藏》一书,其中《启筮》篇曰:“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之后的《山海经》也记载了一个羽民国,说那里的人“其为人长头,身生羽”,又说在楚的发源地荆山,“其神状皆鸟首而人面”。《楚辞·远游》进了一步,称“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故可推断:彼时的羽人即神人,是古人对飞升不死的共同想象。

“羽人”是华夏大地的“初代神”,但其形貌具体如何,多年来鲜见相关器物实证,特别是先秦之前的相关器物更是少之又少。漆凤鸟羽人的横空出世,让长久以来隐身于《楚辞》和《山海经》中的羽人形象一下子有了具化的表达,也让观者既惊且叹:原来你是这样的“鸟人”?!

漆凤鸟羽人由上部羽人、中部凤鸟和下部蟾蜍状底座三部分组成,通高65.5cm,其中羽人高33.6cm,凤鸟翅展34cm。蟾蜍匍卧在下,双目圆瞪,羽人立于器物顶端,双手相合,上身外裸,体型圆润,人面鸟喙,人身鸟尾,腿上还依稀可以分辨出羽毛的麟状,其鸟爪形足踏于凤鸟之上,凤鸟为展翅飞翔状。全器通体髹黑漆为地,用朱红、黄、蓝等色绘制花纹,确乎是一件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罕见漆器艺术品。

漆凤鸟羽人有什么作用?专家解读认为:“蟾蜍代表月亮的精神和生命,凤鸟是飞翔于天地间的神鸟,羽人又是变化莫测的神人,三者合而为一,寄托了楚人遨游九天、生命永恒的愿望。”另有学者总结,漆凤鸟羽人产生于楚国巫风最盛时代,其功能大致可分三点:一是“灵巫”形象,是巫师作法的道具,具有引魂升天功能;二是楚人神仙思想的物化形象;三是类似“辟邪”一类的神灵,具有镇墓避邪的功能,是墓主人的守护神。

“生死不离漆”

漆凤鸟羽人于2000年出土于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此墓与1987年发掘的天星观一号墓并排而葬,根据其埋葬风格、器物特色以及位置关系来判断,最后被鉴定为一号墓主邸阳君番乘的夫人之墓。其下葬年代也与天星观一号墓基本同步,即战国中期的楚宣王时期。

楚人生活在漆器的世界中。彼时的贵族们争奇斗巧,开始厌倦笨重的青铜器,转而喜欢上了轻便而美丽的漆器。漆树生长在南方,故楚国在漆器制作上得天独厚。楚式漆器程序复杂,工艺精细,色彩丰富,门类更是覆盖到日用、祭祀、娱乐等各方面,楚人对漆器的喜爱可以说到了“生死不离漆”的地步。

番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阶级,其墓葬出土文物1430件,自然也包括了大量光彩夺目的漆器。其中,漆凤鸟羽人是最能展现楚人浪漫情韵和艺术风韵的物质载体之一。漆凤鸟羽人将天然生漆与造型艺术结合得天衣无缝:羽人身躯用整木雕制,其双臂和凤尾、凤鸟的双翅及后尾均为分件雕刻成形后再与躯体进行组合连接。羽人的双臂和凤鸟的双翅采用以竹签作榫加生漆粘接的方法与身躯连接,羽人的鸟尾则采用榫卯加生漆粘接的方法与身躯连接。其造型夸张奇特,色彩热情强烈,纹饰飞扬流动,画面诡谲莫测,整体构造在出土文物中绝无仅有,让人叹为观止。

“神仙进化史”

从文献记载和漆凤鸟羽人等出土文物推断,春秋战国时期,羽人信仰盛于南方,也就是楚文化覆盖或影响范围内。不止于此,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贺西林在《云崖仙使:汉代艺术中的羽人及其形象意义》中梳理认为,漆凤鸟羽人是目前所见与汉代羽人最接近的先秦羽人形象。“这一材料为寻找汉代羽人的直接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表明汉代羽人有可能脱胎于楚文化,与楚羽人一脉相承,其思想根源于战国中晚期楚地渐兴的长生久视之道、神仙不死之术。”

汉代由楚人开创,继承了楚国文化,羽人也就不再限于南方,开始成为各地普遍的信仰。这一时期的羽人形象大量出现,造型和功能与楚羽人依然类似,但也有新的发展。彼时汉代道教兴盛,求仙风气浓厚,“神格羽人”已开始向“仙格羽人”转化,凡人也有了借鉴“羽人”羽翼飞升成仙的可能。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神与仙最初并非同一概念,神的观念产生在春秋之前,仙的观念出现在战国时期;神是先天存在,仙只能通过后天修炼而成。汉代人相信,凡人想修仙飞升就要长出翅膀,学做羽人。比如《搜神记》记载汉代刘安成仙之前,曾弹琴唱道:“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刘安祈求天上的神仙赶快下来送给他一粒丹药,好让他浑身长出羽毛飞升,这也成为后世“羽化”“羽士”等说法的开端。

及至后来,神仙的形象越发脱实向虚,演化出飞天、飞仙和天人等众多造型,无须依靠羽人一样的翅膀,仅利用飘带、浮尘、坐骑等道具,或御风而行,或腾云驾雾,便能飞升了。

“羽人昔已去,灵迹欣方践。”羽人渐远,但两千年后的今天,在《楚辞》的歌声里,我们仍可回到祝融的故乡,回到漆凤鸟羽人的王国,感受楚人精神世界的浪漫奇谲。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