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疫苗接种

2024-08-14 00:00:00余琪
科学导报 2024年52期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种是为了预防一些传染性很强、对人体危害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为疫苗本身就是减毒或灭活的细菌或病毒,当它进入人体时会对免疫系统进行攻击,迫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相应细菌或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损伤。

目前,我国推出的疫苗主要包括乙肝(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腮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等。

接种疫苗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疾病。但是,关于疫苗接种,相信还有不少人不清楚一些其中的小知识,或者有许多疑问,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些疑问,来给大家科普一些关于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一: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疫苗,但是在疫苗接种后,并不能100%地预防传染病。同时,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是绝大多数人在接种疫苗后,都能有效抵御传染病,或者在患病后其症状要比未接种的人要轻很多。

知识点二:提早接种了某一种疫苗,是否会对孩子身体有伤害

一般情况下,提前接种疫苗并不会对孩子身体造成损害,但有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为了充分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最好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知识点三: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有何不同,如何选择

所有上市后的疫苗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不论是安全性,还是保护效果,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作用均得到证实。家长们可自行选择。

知识点四:两种疫苗是否可以同时接种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两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大于4周再接种。

知识点五: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据调查发现,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如果监护人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异常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或报告。

知识点六: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如何处理

疫苗接种后,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发热、局部红肿。(1)发热:全身症状以发热为主,并且不伴其他症状时,如果体温超过38.5℃,需要服用退热药;如果体温未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并多饮水。疫苗接种后的发热多见于注射后24小时内,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在辅助降温时,要尽可能保持舒适,等待反应自行消失。但疫苗接种后数天才出现的发热,并不一定与疫苗接种相关。建议在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严重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2)疫苗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是炎症表现,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注射本身就已形成了轻微创伤,有可能引发炎症。此外,疫苗中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成分和稳定剂、防腐剂都是刺激性物质,容易导致局部产生炎症,而且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所以,在接种后,要多加关注注射部位皮肤的红肿现象,如接种部位红肿范围较小、程度较轻,能在几天内消退,说明炎症反应很快被控制了,不会造成伤害,无需担心;如果红肿范围较广,较为严重,应到医院就诊。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