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思政元素融入不够、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组织性等特点。将党建工作与体育课程思政相结合,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能够为体育课程思政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体育课程思政不断深化发展。
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是价值引领,要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铸牢理想信念。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是育人为本,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体育与育人的高度统一。体育课程思政的基础是课程建设,要不断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党委要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布局,成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体育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科学制定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评价标准,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党建与思政、教学与科研的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部署、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发展。同时,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要坚持体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等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各环节。要开发一批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思政精品项目,如“红色马拉松”“革命传统体育游戏”“新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把体育运动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体育与育人的高度统一。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体育课程思政在线课程、微课程、慕课等,建设一批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设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学场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女篮夺冠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女篮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游泳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激流勇进”的游泳关卡,让学生在挑战中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在田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红色接力赛”,让学生在奔跑中传递红色信仰,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同时,要充分利用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等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如“走红军走过的路”主题体育活动、“点燃红色青春”体育艺术节等,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推进高校“党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和体育教学部门的共同努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2023年苏州城市学院党建科研项目“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纽带——党建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链条式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苏州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