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校本化与课程化建设实践分析

2024-08-14 00:00:00雷尼亚
科学导报 2024年52期

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推进,在一定层面上改善了初中阶段学生思想品质相对落后的现象,为现代社会青少年人才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奠定了更为完善的基础。初中德育校本化与课程化建设,是教师在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基础上展开更为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工作,也从更为深层次的角度上为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阶段学生良好实践探索能力,与德育知识学习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基础支撑。

一、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从多个层面上满足中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获取需求,更为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内容与实践知识学习提供了相应参考。良好的道德教育工作,能够为现代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过硬的高质量技术人才,更是减少了在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素质能力不达标,而出现影响现代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象。初中德育校本化与课程化建设实践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内容,带动中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内容学习中。

教师将思想品德素质教学与实践活动相互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不同类型知识内容、行为举止对其学习、生活以及实践带来的影响。教师将德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现实性与认知性,更是帮助了师生良好关系的营造。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德育知识内容与之融合,进而带动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学习兴趣。

二、构建个性化的平台

德育课程化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也改善了以往文化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为新时代背景下综合素质能力过硬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基础引导。教师在德育知识内容教学中,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学习,在全新知识构建中重新整合智育与德育的关系,这样也就能够为学生在个性化平台中学习到符合自身学习兴趣的知识内容。初中阶段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是学校与教师教学阶段的核心与重点,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德育校本化与课程化建设相互融合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三、选用优质德育资源

现代化初中阶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针对学生个性化特征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展开更为有针对性的德育资源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下提高对各项知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能力,更为高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与各项教学工作优势的提升提供了支撑。初中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工作前,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确保在良好教育教学引导下,强化学校正确的文化观念,为学生在之后知识内容学习中,良好思想品德与素质能力的形成提供更为完善的支撑。学科素材是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比较具体的资源内容,教师针对教材内容选择更为适合的切入点展开德育教育,将会从心理、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能力,更能够为现代化德育校本与课程实践教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支撑。

在优质德育教育资源的合理应用与教学背景下,学校还应该组织学生展开更为系统的知识内容学习,在全新教学活动下,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能力,健全人格。

综上所述,初中是为学生树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德育知识内容融入到课堂中。为顺应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基本需求,学校教师还应该在校本化、课程化建设过程中,不断革新以往单一的课程教学内容,减少教学活动中各种制约性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全新的课程化建设实践工作开展,也将会带动初中阶段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初中‘五自’德育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06-6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诚善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