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2024-08-14 00:00:00王文昌
科学导报 2024年52期

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是小学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本文从课堂即时评价、评价方式角度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路,希望能为推进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思路。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科学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应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为了使小学科学课堂更有效地发挥为国育人功能,本文对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

一、重视发挥即时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以及课程的态度,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正向的反馈,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正向激励的作用。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评价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进步之处,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语言评价,这种课堂评价方式往往是最直接也是对学生影响作用最大的评价手段,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教师围绕本节课的主题提出问题后,不敢举手发言甚至是拒绝回答,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类学生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种正向激励作用的即时评价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打开心扉,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运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更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而小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效果是存在客观差异的,单一的评价标准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应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际间评价与家长(尽可能参与)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针对性。

三、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课堂即时评价对学生正向激励的作用,更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与客观性,更有效指导教师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云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