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是酷暑季节,走在高达约1300摄氏度的炼焦炉顶上,也会瞬间汗流浃背;每次测温时,打开探火孔就有可能被喷射而出的近百摄氏度的热浪灼伤;要在1个小时内测量132次探火孔,每隔4个小时就得测量一次……这份工作,需要的何止是技术。
7月17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第三炼焦车间,亲身感受了焦炉测温工的艰辛。走进焦炉监控室,各种监控画面一目了然,焦炉的基本信息稳定且有规律的变化。“这里是监控焦炉和调控温度的地方,24小时都有人值守,没有节假日。”刘丽娜说。
刘丽娜是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第三炼焦车间加热组组长、测温工。“我主要负责焦炉加热温度调控、炉温测量、相关设备巡检、地下室报警处置等工作,其中测温工作尤其重要。”刘丽娜向记者介绍道,“焦炉加热是否稳定、焦炭质量是否合格、排放的气体能否达标都需要测温数据的支持,所以我们这个岗位又被称为焦炉的 ‘心脏’。”
“炉顶上共有2112个探火孔。我们要在1个小时内测量132次探火孔,每隔4个小时再测量一次。”刘丽娜说,“每次测温时都是3人一组,一人负责揭盖、一人负责测温、一人负责盖盖。测量一个探火孔总计需要7秒钟。”记者顺着炉顶望去,纵横排列着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铁盖,肉眼可见的热浪漂浮在炉顶上,每一名工人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小心翼翼地走着。
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刘丽娜已经在这个岗位坚守了23年,从一窍不通的“菜鸟”成长为技术骨干;敢于挑战,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喜摘4次技术“状元”;辛苦历练,跻身“山焦工匠”行列,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她提出的10余个“金点子”,成为确保焦炉安全生产的“金钥匙”。其中,在5#、6#焦炉机、焦侧分别增设烟道吸力声光报警装置,能够第一时间提醒操作工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引发爆炸事故;降低焦炉回炉煤气用量,减少了焦炭生产成本,提升了焦炉管理水平。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先后发现并消除10余起重大安全隐患。
有一次,刘丽娜测温时发现105#焦侧燃烧室炉温低,经仔细观察后,发现其火焰燃烧不正常。为找到原因,她随即和一名同事去地下室,逐个检查可能影响炉温低的“线索”。可是一番辛苦排查,还是没能找到“根源”。“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造成焦炭夹生,于我们来说是失职,于公司来说是损失。”为彻底找到原因,刘丽娜当即选择再次去地下室进行排查。这一次,刘丽娜对地下室设备设施重新审视,不放过每一个犄角旮旯,并有了意外发现——原来是105#蓄热室封墙格子砖部分掉落,影响了吸热和传热效果,才导致燃烧室炉温低。那一刹那,刘丽娜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并及时联系热修站处理,避免了一次炭化室焦炭夹生事故发生。
“每次测量完都是大汗淋漓,所以我们从来不化妆。”刘丽娜笑着和记者说道。2023年11月,她在测温时发现火孔盖打开后冒出了1米高的黑烟,其中还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随即她关闭了看火孔盖,进入地下室检查烟道。原来,负责打开排出废气的废气盘出现了问题,废气铊无法正常升起。在简单的维修后,废气正常排出,保证了焦炉的安全和焦炭的质量。
“岗位给了我展示的舞台,也见证了我成长的点滴,我将学习不止步、干劲不松懈,用一颗炽热的心做好测温、守好焦炉。”刘丽娜铿锵有力的表白鼓舞着每一位与之并肩作战的同事,也感动着与记者同行的每一位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