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只要说起羊汤,每个人都如数家珍,名气大点的有单县羊汤、滕州羊汤、山亭羊汤、莱芜羊汤,名气小点的有滕州的木石羊汤,枣庄山亭区的西集羊汤、鲁寨羊汤、党山羊汤、东郭羊汤等。在这几个地方,街上随处可见羊汤馆,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羊汤的气息和味道。
尤其是在具有悠久喝汤历史的滕州,如果有朋友要请人吃饭,一般不直接说“请你吃饭”,而是说“请你喝羊肉汤”。喝羊肉汤,几乎成了滕州人请客吃饭的代名词。
滕州属于鲁南地区平原与丘陵的结合地带,东部山区出产地道青山羊,养羊的历史十分悠久。青山羊是鲁西南特有的一个品种,有“四青一黑”的特征,即背部、唇、角、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故称为“青山羊”。这些羊以野草、树枝叶、小麦和玉米的秸秆为食,放羊人将其赶至田野、山间,任其漫山遍野地溜达、觅食,是标准的绿色食品。
滕州的羊肉汤都是选用两年以上的青山羊,采用传统的方法熬制而成。先是把羊大骨放入不加任何佐料的大锅中,熬煮两个小时后,再把切成大块的羊肉或羊下水放入锅中,慢火轻熬。待羊肉煮好后,捞起来沥干,切成薄薄的片,放在一边备用。
这样做出来的羊肉汤汤汁白亮,散发着浓浓的肉香,不膻不腥,味道非常鲜美。当地人一般把熬制出来的第一锅汤称为“老汤”,主要用作底汤,此后每次熬制羊汤都要加一些老汤,这样才有味道。
有客人点羊汤后,老板先把切好的羊肉放进碗里,再用长长的勺子从滚开的羊汤锅里舀起一勺白白的羊汤一冲,最后撒上准备好的香菜、蒜末、姜末,一碗美味的羊汤就做好了。这种羊汤是不加任何佐料的清汤,客人喝时可以随自己的口味加细盐、辣椒油、老醋、蒜瓣等。喝羊汤前,可以先吃一块羊肉,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羊肉的浓香,再喝一口羊汤,暖暖的、热热的,飘飘然有凌云之意,悠悠然有欲仙之美。
在滕州,羊肉汤已经成了当地人离不开的家常美味,一年四季,从春喝到冬,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喝伏羊”,即在入伏的第一天喝羊汤。到了这一天,大多数人家都会熬羊汤喝,大街小巷的羊汤馆里也都是来喝羊汤的人。据老年人说,入了伏天,气温逐渐升高,喝一碗热乎乎的羊汤,全身大汗淋漓,身体里的毒气也会随着汗液排出,顿感浑身清爽。
这个方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性温味甘,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身”,故传统中医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说,所以滕州还有用羊肉汤给新生儿灌肠子的做法。新生儿长到六七个月时就可以增添辅食,开始喂食一些肉类、蛋类、蔬菜和面食之类的食物。在此之前,滕州当地的人会先给宝宝喂点羊肉汤,用意是用温性的羊肉汤给宝宝洗洗肠胃,让肠胃开始适应食物、接受食物、吸收食物。
从滕州往西一百余公里,就到了单县,那里是有着“中华第一汤”美誉的全国著名的“单县羊肉汤”所在地。20世纪80年代初期,“单县羊肉汤”被收入“中华名食谱”。
单县羊肉汤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单县风物志》载:“1809年初,单县人徐桂立、曹西胜、朱克勋三人开设‘三义和汤馆’,后由于徐桂立家的羊汤制作精细、口味独特,被当地人认为是最正宗的单县羊汤。”
我曾去过单县多次,三义春、三盛和这两家老字号的羊汤十分值得推荐,赵四家羊汤馆虽不是老字号,但也有几道拿得出手的用羊肉做成的菜。
首推的便是羊肺,无论是凉拌还是热炒都十分美味。尤其是炒羊肺,堪称一绝,肺片薄如蝉翼,入口即化,由于搭配了红绿鲜椒,味道麻辣鲜香,让人多吃好几碗米饭。据老板说,羊肺是在老汤里煮熟的,由于吸满了汤汁,所以吃起来一点也不干硬。
羊盘肠也是赵四家的一个特色。把洗干净的整根羊肠盘成一个四方的形状,投入加入各种佐料的老汤锅中,煮熟后稍微沥干就可切开食用,用葱白、芫荽、老抽拌一下更好吃。他家的羊盘肠脆而不膻,很有嚼头,作为下酒菜十分“称职”。
在三伏天里,我最喜欢这样的场景:在乡间最普通的羊汤馆,约上三五好友,要上一瓶白酒,点上凉拌羊头肉、凉拌羊盘肠、羊蹄、羊肚,一边细细品味着羊肉的美味,一边说着今年新麦的收成、下一季玉米的长势。喝罢酒,再要上一碗滚烫的羊汤,就着刚出炉的芝麻烧饼,这就是普通人最幸福、惬意、放松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