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新技术、构筑了新动能。2023年以来,陕西深入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旅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展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创新消费载体,推动文旅产业全领域、全行业、全链条融合发展。沉浸旅游、博物馆旅游、短视频、旅拍等新兴业态大幅增长,成为文旅发展新势力。
陕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重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生态,实现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陕西文旅产业强劲复苏,文旅市场正稳健迈向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融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文旅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各市持续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旅资源,精心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有效提升文旅消费体验,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陕西文旅发展的新亮点和新模式
(一)提高总量,加快文旅产业优化升级
2023年,陕西全省1641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66.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分行业来看,“文化传播渠道”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27.56亿元,高于全省文化企业1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对陕西文化产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0.7%;“创意设计服务”行业营业收入为197.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新闻信息服务”行业营业收入为144.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内容创作生产”行业营业收入为117.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营业收入为47.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此外,以“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和“建筑设计服务”等3个行业为代表的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均超50亿元。
2023年以来,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06.5%,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50.6%。全年接待省外游客1.09亿人次,同比增长271.94%。2023年,陕西文旅产业8条重点产业链营收7729.86亿元。华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西安城墙、西安钟鼓楼、华清宫及《长恨歌》、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华夏文旅度假区、西安千古情、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景区场馆是国内外游客最为喜爱的热门景区。
(二)发掘深度,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陕西深入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旅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展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创新消费载体,推动文旅产业全领域、全行业、全链条融合发展。沉浸旅游、博物馆旅游、短视频、旅拍等新兴业态大幅增长,成为文旅发展新势力。通过精心策划文化旅游活动,陕西大力激发文旅消费潜能,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娱乐等业态得到较好发展。
“演艺+旅游”塑造消费新业态。2023年,陕西拥有规上文娱演艺产业链群企业2281家,文娱演艺产业链营业收入超65亿元,同比增长47.25%。旅游演艺《长恨歌》票房突破5.7亿元。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先后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85场次,票房收入6.16亿元。大型营业性演出超过60%的观众来自外地,文娱演艺产业链辐射带动成效凸显,成为拉动陕西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博物馆+旅游”持续深入,文化遗产热度持续增高。陕西文博单位深入挖掘陕西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创新数字化展示平台,持续提升陕西文化的解读传播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满足公众对文化旅游和文物知识的需求。2023年,秦陵博物院度共接待观众超过1120万人次,创年度观众接待量新高。2023年,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中外观众138.7万人次,比2019年增加50.89万人次,增长了57.96%,创历史新高。
“短视频短剧+旅游”双向赋能。“微短剧+文旅”的融合不仅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风韵,成为传承与创新的新动能、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新桥梁。近两年,西安被业界誉为全国“微短剧之都”。2023年,全国微短剧60%以上出自陕西,西安承制团队的微短剧作品更是占到整个微短剧市场爆款量的80%。西安微短剧正以黑马之势引领微短剧市场潮流。此外,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以演艺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受到全国游客追捧,带动汉服跟拍产业发展。
(三)拓展广度,创新文旅消费新场景
陕西挖掘特色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持续扩大新兴产业市场空间、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新兴产业规模扩容和技术迭代,新场景新业态持续发力,文旅消费红火持久。陕西各市通过探索“文旅+”创新发展路径,推出新举措,催生了沉浸式旅游、博物馆旅游、夜间游览、乡村民宿游、文旅康养游等新业态,为文旅消费持续注入新活力。同时,各地积极挖掘消费热点,传统习俗文化与假日经济相结合,聚焦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推动了居民消费意愿继续回升,有新意的传统节令商品畅销,商旅文消费活跃。露营游、演艺游、文博游、民俗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持续创新,陕西推出一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满足游客更高品质消费需求。
2023年“十一”假期及2024年春节假期期间,全省文旅市场运行安全平稳,文旅产品供给丰富,节日市场供需两旺,文旅经济持续火爆。文旅融合创新场景不断涌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西安城墙景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和易俗社文化街区,先后两批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凭借拓展消费场景发展丰富多彩的夜间营销活动(诸如户外运动、美陈展览、音乐演出、特色市集、文化活动),既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又能延长经济时效、增加社会就业,形成了西安独特的IP符号。
2024年4月,省戏曲研究院、省图书馆、省文化馆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通过举办《大英图书馆·环游地球80天》特色展览、推出旅游演艺版《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极大满足了市民游客高品质、个性化文旅消费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能量,陕西推出了文旅消费券、打折促销、满减优惠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旅游惠民活动,推出“古城漫步之旅”“秦风唐韵之旅”“文化遗产之旅”“盛唐夜游之旅”“活力运动之旅”“浪漫欢乐之旅”“非遗民俗之旅”“多样研学之旅”等主题线路。
(四)科技赋能,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提速增效,以数字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较快发展。陕西文旅行业抢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持续推出数字化消费产品,培育数智化文旅业态,着力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年,陕西数字创意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较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数字创意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位次跃升2位,位居第四,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7%。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与数字创意深度结合,广告业、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业、电影放映业、文艺创作与表演业带动数字创意产业较快发展。其中广告业战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9%,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业增长30.6%,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战新营业收入增长37.6%,其中电影放映业增长76.7%。
2023年11月,大唐不夜城“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自改造提升开街以来,主要以“夜游+IP”模式赋予盛唐文化,融入“智慧化”理念,建立安防智慧化指挥中心,实现了实时灯光特效控制、人流密度预警、应急预案启动、保障游客安全出游等功能,丰富完善街区智慧化建设,营造科技体验空间。
2023年11月,“‘长恨歌’标准化模式铸就旅游演艺文化品牌”成功入选全国文旅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名单。该项目主导编制3项国家标准、9项地方标准,填补了旅游演艺标准领域的空白,初步搭建了旅游演艺标准基础框架。在演出接待服务、安全管理、舞台保障、演员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长恨歌”标准化模式制定了252项企业标准,形成一套《长恨歌》标准化管理体系,探索推动标准化陕西旅游演艺管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①
(五)提升温度,满足文旅服务新需求
陕西进一步明确文旅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优化文旅产业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和完善文旅产业政策体系,系统整合现有文旅产业政策,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9亿人次,建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3年,西安印发《西安市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方案》,提出创新释放博物馆新活力,探索智慧化、多元化新场景。做好西安城墙景区、易俗社文化街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文化消费新空间和博物馆延时开放工作,打造“博物馆之夜”等夜间产品。推动流动博物馆走进商场、地铁、街区等城市公共空间,培育博物馆游、文化遗产游、考古研学游、红色主题游、民俗文化游等体验式、沉浸式新场景。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2023年,曲江新区印发《曲江新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西安曲江新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从数字经济企业培育、科技平台建设、文化科技融合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给予支持,鼓励文化科技产业高质量、加速度发展。
陕西文旅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当前,陕西文旅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旅产业融合程度仍然不深
陕西文旅资源挖掘和文旅产品开发还不充足,总体上还缺乏有深度、全方位、全产业链的实质性融合。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不足,文旅产业新业态培育依旧较少,产业结构有待转型升级。相较于发达省份,陕西文旅产业创新创业孵化条件和配套滞后,对优质文旅产业发展资源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文旅产品供给还不够充分,智能型、沉浸式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还不够丰富。具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力的文旅品牌还不多,文旅产业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空间,还需要开发更多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
(二)文化科技研发创新能力依旧薄弱
作为文化科教大省,陕西具有较强的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仍需深入,数字文化产品潜在市场大,各方面条件还需完善,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文化科技创新属于分散创新阶段,仅限于少部分门类和部分,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多项协同创新能力依旧不强。文化技术装备和软件研发的生产能力依旧偏低。以文化制造业为例,文化制造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增长速度缓慢,2021年仅为2013年的2.86倍。
(三)文化科技创新要素欠缺
科技、人才是创新创业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陕西科技、人才和金融要素的集聚度整体偏低,技术能力佳、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太少。此外,数字技术人才短缺不仅涉及文艺演出、民间艺术等传统行业,也涉及新兴文化产业,尚不能为文旅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
陕西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思路发展路径
实现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思路快速发展,陕西需在统筹布局、科学规划上下功夫,进一步聚焦区域均衡发展、全域联动,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深入打造文旅产业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推动文旅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一)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载体
加大文化科技融合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文旅企业在强链、延链、补链中的作用。做大做强做优国有文旅企业,培育更多陕西文旅龙头企业。按照“产业链+市场主体”培育模式,梯度培育文旅产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三类市场主体”。大力支持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鼓励科技企业与大中型文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加强科技特派员对文化科技型企业的技术支持。以数字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推动陕西文化产品创新、产业模式创新、产业业态创新。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头部文旅企业、上市公司,推动建设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和标志性文旅项目。
加快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陕西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为更多文化企业提供更加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及全链条、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突出陕西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业态发展优势,有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二)加快文化数字化进程,加快培育数字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加强陕西文化数字化原创能力开发,培育塑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优秀文化原创IP,打造陕西特色数字文化品牌。运用数字化、沉浸式、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与陕西文化资源完美对接,实现情景再现、虚拟成像,打造具有陕西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国潮国风、沉浸式体验、数字文旅等产业,推出具有陕西文化符号的文物、非遗、戏剧、动漫、游戏衍生品等文创产品和数字产品,推出时尚、新潮、年轻化、个性化的文旅产品,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推动数字文化产品生产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内容生产与传播手段现代化,拓展“新主题、新场景、新玩法”的文旅项目。完善高质量文化产品内容产出机制,支持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新业态发展,提升数字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质量。
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新业态,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标识的文旅融合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推出乡村游、非遗游、康养游、美食游等线路,丰富文旅市场供给。打造国潮国风、实景演艺、灯光烟花秀、主题打卡活动等文旅产品,开发特色文化展演、美食、手工等文化体验项目。加大陕西特色文化主题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产品和服务扶持力度,深化与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合作,展现陕西文化特色和魅力。大力发展非遗云上展览、文化创意、数字视听、动漫等新业态,推动线上演播和线下演出融合发展,多渠道展示推广优秀作品,打造演出新业态。开发包括元宇宙技术应用在内的新的演出体验形式,实现演出从形式到内容的升级优化。运用大数据分析游客消费行为,为文旅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准服务。推出“文旅+”“+文旅”等新业态、新产业、新链条,优化“游陕西”平台建设,加速数字文化生态的全景式呈现和创新。
(三)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
以新场景促进消费体验,以新业态激发消费潜力。围绕“文化陕西”“丝绸之路的起点”“兵马俑的故乡”“三秦四季”等文旅品牌,深入挖掘文旅市场潜力,不断提升规模和质量,更好发挥文旅消费综合效益。持续拓展乡村、城市、夜间、数字、国际消费空间,创新陕西文旅新场景。积极推动智慧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有力培育文旅融合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推广智慧导览、虚实交互体验等应用,呈现风格迥异和颇具创意的文旅消费体验,丰富文旅展示方式,使游客得到耳目一新的体验感受。鼓励各地举办文化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等活动,联动文旅机构、景区景点以及行业组织等,融合新业态推出新玩法、新体验,以活动聚人气、扩消费。继续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旅游休闲街区创建,推进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及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创建。
构建文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支持文旅链主企业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实施协同创新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文旅产业重点实验室示范基地,带动上下游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文旅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文旅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文旅产业创新创业者提供宽松的营商环境。
(四)打造文旅创新发展平台,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措施
结合文化产业结构特点,陕西要打造全要素共享孵化平台,围绕产业链的构建打造专业化的众创空间,提高入驻企业的孵化效率和孵化质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遵循“小而精”的原则,助力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强化文化企业孵化功能,有效实现文化产业集聚。继续提升各项功能,在专业化和精细化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产业园区为企业成长提供多元化、全方位和数智化服务内容,避免服务缺位。建立并实行入驻文化企业需求定期调研机制,将企业孵化培育与推动产业发展相结合,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园区服务还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在服务方式和业务流程上形成创新性举措。
完善扶持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在土地使用、规划审批、税收优惠、融资等方面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大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提高政策把握、企业管理等能力,注重企业人才培养和品牌打造,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关心、扶持和服务的力度,落实要素保障,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注释
①《20项全国文旅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名单公布 陕西一项目入选》,凤凰网,https://sn.ifeng.com/c/8UxCfv9lvMA。
作者简介
颜 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韩新路 西安翻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