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2024-08-12 00:00:00朱敏张薇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4年6期

本文从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教育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乡村振兴需要依托人才的培养,而职业教育恰好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包括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较低、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等。面对这些困境,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如加强职业教育的内核建设、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始终关注乡村的整体复兴。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才成为该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具有为乡村注入新活力的潜力,不仅有助于培育乡村振兴的核心人才,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如何真正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的背景下,如何优化职业教育,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值得社会工作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一、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营造乡村文明新风

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的介入不仅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持续而专业的人才支持,更赋予了地方特色和文明新风的价值注入。透过旅游职业教育,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对乡村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尊重,这一在推动旅游管理学生返乡工作时尤为明显。这些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既理解了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又对乡村文化和传统具有深厚的感情,能够为乡村旅游提供双向的赋能。一方面,他们将现代旅游理念和管理技能引入乡村,提高了当地旅游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他们深知如何挖掘和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乡村通过旅游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其文化和传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和尊重,这种双向赋能不仅使乡村旅游的质量和规模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更使乡村文明新风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二)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旅游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展现出对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通过旅游职业教育,可以为乡村旅游业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引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乡村的经济增值。在现实情况中,乡村地区常常缺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力,而旅游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地为乡村提供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为乡村旅游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越来越多的旅游管理学生选择返乡工作,这一选择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发挥所学的舞台,更为乡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这种双向赋能特点,使得旅游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业之间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一方面,乡村为旅游职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旅游职业学生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这种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为乡村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因此,旅游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成为连接乡村与现代旅游产业的桥梁,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二、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感知较弱

现代社会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高等教育往往被视为“更优越”的教育形式,而职业教育则是次优选择。这种观念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持有误解和偏见。来自乡村地区的人才,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往往出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选择追求高等教育,而非与其自身职业兴趣和能力更匹配的职业教育。另外,职业教育在乡村地区的投资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导致其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短板,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乡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一些旅游专业的学生常常表示,旅游行业需要的是富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但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缺乏深入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他们这一群体而言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这种职业教育与实际行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进一步加大了职业教育在乡村地区的困境,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地区的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还限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二)服务乡村能力不足

当前,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但是,目前的职业教育并未与乡村振兴的需求完美匹配,在培训内容和方法在忽视了乡村旅游业务管理的具体特点和需求,往往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例如,乡村旅游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景区管理,更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的了解,这都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更为精准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另外,现场管理、客户服务、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也常常被忽略,与产业界的沟通和合作也存在一定的隔阂。虽然有课程和培训项目在尝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与企业、乡村社区的深度合作,导致培训内容和方法难以紧密贴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这不仅降低了职业教育的效果,也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在实际应用中,乡村经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常常被忽视,导致职业教育成果的落地存在诸多困难。对此,相应部门应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服务能力上的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和全方位的思考,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三)制度体系不健全

法律制度缺失,主要体现在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角色的不充分认知和对其活动的不足规范,这种缺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人才培养和规划策略失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往往使得职业教育在乡村旅游管理中定位模糊,这不仅增加了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风险,还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乡村旅游项目在启动初期,应依托相关的职业教育资源,为乡村培养旅游管理、导游等相关人才,但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导致这些培训项目的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得到统一的管理。此外,旅游管理的专业性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度配合,但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下,这种合作可能因利益冲突、权责不明而导致难以深入。对于乡村振兴的旅游管理项目来说,法律制度上的不健全可能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为乡村旅游管理的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强化职业教育的角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化对策

(一)提升职业教育自身内核建设

职业教育自身内核建设的完善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人才短缺与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因此,职业教育的内核建设首先应对接乡村实际需求,培养与乡村发展战略相符的专业技能人才。在培训内容上,需要突出实用性与前瞻性,针对乡村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如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培养相关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产业的升级打下基础。同时,课程设置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确保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与时俱进,避免因为课程内容的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在教学方法上,实践性和实用性需求突出,如可以引入企业家、行业专家等参与课程的设计与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此外,对于乡村特色产业,例如农业、手工艺等,应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为乡村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对于学员来说,培训结束后,能够直接投入乡村的实际工作中,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举不仅有助于解决乡村的人才短缺问题,还能为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乡村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

乡村旅游已经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块新兴的蓝海市场。因此,针对这一领域,职业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对于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整合与更新,确保其内容与实际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相匹配。如此,学生毕业后可直接投入实际工作,减少培训成本。其次,与乡村旅游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现学以致用。这样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为乡村旅游提供新鲜的人才支持。再次,强化技能评价和认证机制,与行业标准相结合,保证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得到广泛认可,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后,推进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技能研究与培训,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使得专业技能得到系统、高效的传承和拓展。通过这些方式,职业教育可为乡村旅游提供持续、高质量的人才支持1cHIp+mf6i70NtWPquAEfw==,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旅游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引导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在乡村振兴中,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能够确保乡村地区所需的特定技能和知识得到有效满足。尤其在旅游管理领域,该行业需要大量的特定技能和知识,如旅游策划、市场营销、景点管理和客户服务等,针对这些需求,职业教育应设立相关课程,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景点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应根据乡村特色,如根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地方传统,定制适当的培训内容。此外,教育资源配置还需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并通过与当地企业和机构合作,职业学校可以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宝贵经验。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经验,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能够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当地的经济收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育部门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如旅游部门、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确保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强职业教育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建设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其健全与完善能确保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助力农村地区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乡村旅游的兴起,对于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有必要明确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师资力量、学生招生、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教育质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通过合理的法规制度的引导,将乡村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等与现代旅游管理技术相结合,培养出既懂农村文化又具备现代旅游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应当对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合作进行明确的法规指导,鼓励产教融合,促进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只有当法规制度得到有效完善,乡村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乡村的实际情况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确保制度能够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

乡村振兴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但随着对职业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相信能够为乡村发展找到更为合适的路径。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仅能够解决乡村的人才问题,还有助于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希望上述研究和建议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金项目:陕西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2022年度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2YB005。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