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起到关键性因素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造型和装饰。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时期的陶瓷作品想要达到最佳状态,都离不开这两方面。本文以陶瓷的造型和装饰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时期,陶瓷艺术的造型和装饰特点,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入了解陶瓷的美感。
关键词:陶瓷;造型;装饰
1 前言
陶瓷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不管是气势磅礴的陈设瓷,还是精致小巧的日用瓷,想要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要同时兼顾多个方面的因素。既要从实用角度考虑它的合理性,又要选择适合的载体材料和装饰图案,才能达到完美的状态。
今天看来,影响陶瓷美感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造型和装饰。从创造活动来说,“造型”指的是创造物体形态的活动。从创造对象的形态和样式来说,指的是创造物体的具体形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陶瓷材料和适宜的工艺手法,制作陶瓷器皿样式就是陶瓷的造型。造型是陶瓷的“骨”。“装饰”也叫装饰图案,有颜色、纹样等表现形式。“造型”是造型外观艺术性的美化,是陶瓷的“肉”。广义的陶瓷装饰,不仅包含纹样,还包括陶瓷的各种绘画颜料,以及各种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2不同的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的特点
2.1 古代
我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的文物中得到些许信息,当时的制陶技术已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人面鱼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等。创作者会根据口径的大小,设计不同的装饰纹样绘制在器物的内壁,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有水注入盆中时,各种图案在水的映射下来回荡漾,使装饰图案产生动感,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时期的作品或表现生活习惯、或寄托精神信仰。商朝分封制的严格执行使得这一时期等级制度森严,艺术形式更多表现出一种神秘和威严,以满足统治阶级对下属的威慑,所以这一时期的陶瓷在造型上更多用直线,以示庄重。用对称、工整的兽面纹等纹饰作为装饰纹样。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进入到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这使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发展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与此同时,工艺美术领域在此前的基础上也前进了一大步。这一时期器物造型风格倾向于灵活、生动。图案装饰也在商周对称纹样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出现了四方连续等纹样,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历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时期之后,唐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贸易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开放、包容、自信的大国风范,在陶瓷领域也得以体现。这一时期陶瓷的造型和装饰,都有很大的变动。造型品种增多,因大多使用外向曲线,使得器物既饱满又富有变化。由于唐代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艺术上也更多的吸收了外来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代表作品以唐三彩为主。造型出现了骆驼,胡人奏乐等,充满异域风情的样式,这与当时丝绸之路的开通密不可分。最重要的是釉下彩的发明,完成了从单色釉向多色釉的转变,陶瓷艺术逐渐开始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
除了样式的改变,陶瓷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地改变,从陈设瓷为主慢慢转为以日用瓷为主。在这千万年间,祖先们创作出了罐、碗、瓶、盘、壶等各种的造型。宋代时已有百余个器型,到了元代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一倍。明清时期到达顶峰,有上千种器型。宋代最主要的器形还是以盘、壶、盏、碗为主,以影青瓷最为著名,器物整体轮廓线条流畅,身姿挺拔。元代青花瓷开始崭露头角,既有罐、缸、瓶等等,这些具有装饰性的器型,也有日用瓷和用于祭祀的法器、供奉瓷。到明代青花和釉下五彩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绩,这时的匠人们既可以在精致小巧的日用瓷上绘画出美丽的作品,也能在大型的装饰瓷上随意挥洒。例如宣德瓷、成化瓷、嘉庆瓷。但嘉庆瓷与前者相比出现了更多以八卦纹、太极图为元素的装饰图案,这与当时皇族崇尚道教有很重要的关系。陶瓷装饰纹样真正的巅峰时期是在“康乾盛世”,这一时期官窑匠人不惜成本,不计件数,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出许多器型奇巧,画面精彩绝伦,色彩明亮生动的陶瓷作品。使用拉坯、手捏、泥条盘铸、泥板拼接等各种成型工艺,具有很强的手工制造特点。
2.2 现代
新中国成立之后,20世纪中叶,景德镇陶瓷一共有13个类型,232个系列和1680多个品种。在前人的基础上,匠人们利用现代工具,将制瓷工艺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也将器物的造型样式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改良。陶瓷从王公贵族才能特有的奢侈品,开始更多的走入老百姓的家中,原始的纯手工拉坯等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于是开始使用压坯机械成型,注浆成型等工艺。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和绘画风格,绘画材料。制作出了精美的艺术陈设瓷、礼品瓷、旅游纪念瓷等等。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外交流增多,陶瓷艺术家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的文化,吸收了西方、亚洲邻国的新材料、新形式、新方法,他们将学习到的新奇、独特的造型和手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展现了不一样的面貌。例如:新彩、颜色釉等。
纵观古今,陶瓷造型与装饰式样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不可分。
3客观因素对陶瓷造型和装饰的影响
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也多,不同地区的人们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族习俗,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偏好也会对器物造型和装饰图案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今陶瓷已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要考虑造型的实用性,装饰也需要满足人们审美习惯。在不同的使用地点图案、颜色也要有所不同。例如:元代时期大为流行的卵白釉,与“元人尚白,以白为吉”息息相关。再比如就现代来说,以酥油茶、肉食为主的川藏少数民族,更喜欢使用有深度且口小的碗。因为当地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对茶水的需求量大,只有容量较大的器型才比较适用。再从家庭用瓷与酒店用瓷相比较来说,酒店用瓷一般选用形状较为规整的白瓷,更显干净整齐,而家庭用瓷的造型和装饰则会更加的丰富。习俗、气候、环境这些客观因素对陶瓷造型和装饰的选择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4陶瓷造型与装饰的作用和影响
陶瓷拥有自己的形体美,想要达到完美的理想状态,需要根据器型,选择适宜的部位进行装饰,既不喧宾夺主,又要相得益彰。装饰从属于造型,就像人体与衣服的关系,衣装得体才能尽显优美。先打造出完美的造型,再加以合适的装饰来衬托,才称得上是一件理想状态的作品。例如:传统陶瓷器型—将军罐。造型丰满雄厚、开阔雄劲。器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顶盖、口径、肩腹、足底。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器型代表。这类器型的主题纹样主要装饰在腹部,并且在口径和肩足的位置加以装饰纹样,从而整体呈现出平衡、稳固之感。只有从器物造型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宜的位置和恰当的装饰才能使陶瓷作品取得完整的效果。
5总结
造型与装饰在陶瓷艺术中是有机与整体的关系,两者不可分割。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宏观整体。造型为“骨”,决定器物的基本形态,装饰为“肉”,加强整体的形式美感,才能使整件作品达到理想的完美效果。而在一些情况下,装饰依托与造型可以更好的表现图案意蕴。装饰也在一定时候可以弥补造型上的不足。陶瓷装饰依附于陶瓷造型而存在,在造型的基础之上,装饰才拥有存在意义。陶瓷造型经过装饰的美化,其美感更加突出。因此,一件理想状态的完美陶瓷作品,其装饰与造型必然要达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晶,冯雪迎.浅谈陶瓷造型与装饰的美[J].陶瓷研究,2021,36(04):47-49
[2]刘参,高惠凡.论陶瓷造型与装饰的关系[J].陶瓷研究,2010,25(04).57:58
[3]黄琼.陶瓷造型与装饰设计[J].中国陶瓷,2007(05):58-59
[4]欧阳霖欣.陶瓷设计中造型与装饰的关系初探[J].大众文艺,2018(14):77.
[5]杨永善.陶瓷造型与装饰的关系[J].装饰,2000(01):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