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竹笛作为我国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其音色纯净、悠扬,能够生动表现激昂、深沉、悲伤与欢乐等情感,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受人们喜爱。在竹笛演奏中,情感表达是一项重要内容,演奏者在运用不同技巧演奏时,要将思想情感融入其中,借此引发听众情感共鸣,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因此,竹笛演奏者要提高对演奏中情感表达的认知和重视,在训练中除了掌握演奏技巧外,更要注重情感表达的方式,这样才能在竹笛演奏中更好地传递和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提升竹笛演奏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竹笛演奏中情感表达的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丰富理论研究储备,以期为竹笛演奏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竹笛概述
竹笛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竹笛演奏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始终反映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以及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演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田野到舞台,由民间到专业,逐步发展起来,如今已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渐渐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演奏技巧。[1]新时期经过传承和创新发展,竹笛演奏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要求演奏者具有扎实的演奏技巧和较高的音乐素养,还要求其将乐曲中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带给听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竹笛演奏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竹笛演奏中,情感表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演奏者是否可以精准、生动地传递音乐作品的内涵,也会影响到听众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因此,竹笛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十分重要。[2]
(一)传递情感内涵
竹笛是一种表现力丰富、音色独特的传统乐器,演奏者运用不同演奏技巧、表现手法和气息控制来调整竹笛的音色,可以将喜悦、悲伤、愤怒、平静等各种情感融入演奏之中,让听众切身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传递使竹笛演奏不仅仅是音乐的呈现方式,更是情感表达的手段。每一首竹笛曲目都蕴含着特定的故事背景和情感内涵,演奏者通过精湛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曲目中的意境和情感变化,可以使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曲目中所描述的场景,使竹笛演奏具有更强烈的氛围感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提升音乐表现力
在竹笛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挖掘和表现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可以使听众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演奏者在演奏山水田园、自然风光等类型的曲目时,竹笛悠扬而纯净的音色能够完美地还原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使听众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3]这种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引发听众的关注和深思,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竹笛演奏中提升情感表达的策略
在竹笛演奏中,演奏者要结合作品的风格特点和主题思想来提升情感表达效果,实现演奏技巧和音乐情感的有机融合,让听众更加深入理解和体会作品的情感变化。[4]
(一)适宜的吹奏力度
吹奏力度的强弱在竹笛演奏中至关重要,需要演奏者结合乐曲的主题内容动态地调整吹奏的力度,让情感随节奏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吹奏力度增强时,演奏的音响更加洪亮,能够产生较为震撼的听觉效果,带给听众激昂、热烈的情感体验;吹奏力度变弱时,曲调旋律则趋于柔和、平缓,带给听众更加宁静、舒缓的体验,以此生动地展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而在掌握吹奏力度后,要想使吹奏力度的变化更加流畅、自然,就需要演奏者具有较强的音乐理解能力,能够围绕作品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吹奏力度,随着音乐旋律起伏、情感变化,使吹奏力度自然过渡,避免过于生硬或突兀,实现吹奏力度和音乐情感表达的完美融合。[5]这就需要演奏者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总结和反思在吹奏力度控制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和调整,进而能利用适宜的吹奏力度更好地提升情感表达效果。
(二)合理的气息运用
气息是竹笛演奏的动力源泉,演奏者气息运用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演奏效果。因此,学会科学、恰当地控制气息十分关键。
ISrCzZkjV1zDW0gcGFdbCfCXdE/O0ZE2UrjZjb7Adwc=首先,演奏需要有持续而稳定的气息供给,以确保音色的纯净和旋律的流畅,这就需要演奏者能通过科学的呼吸方法和恰当的气息控制,使气息在吹奏过程中均匀、稳定地流动,从而避免因气息不足或不稳定而导致音乐中断或音色失真。[6]
其次,在竹笛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根据音乐的情感需求来调整气息的力度、速度和节奏。在演奏较为柔和、抒情的旋律时,演奏者要采用轻柔、缓慢的气息吹奏,以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而在演奏激昂、热烈的旋律时,则要增加气息,以表现出音乐的热情和欢快。例如,在演奏竹笛古曲《妆台秋思》时,在乐曲开头的慢板部分,演奏者要采用较弱的气息进行吹奏,放慢呼吸的速度,以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沉的氛围,使旋律更加悠扬、缠绵,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做好铺垫;乐曲高潮的快板部分,演奏者则要采用较强的气息,使音乐更加紧凑、有力,以表达出饱满、激昂的情感。[7]
最后,科学的气息运用还要与吹奏技巧相结合。演奏者要在熟练掌握各种吹奏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日常不间断的气息训练使自己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提升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听众切身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的引子部分,会用到竹笛演奏中运用较多的颤音、历音和顿音等演奏技巧,这能够为乐曲开篇营造出一种扬鞭策马的欢腾景象,侧面反映出农民丰收时的喜悦之情。因此,在演奏这部作品时,演奏者应重点训练自身吹奏力度以及气息的停顿,并注重花舌、吐音等技巧的灵活运用,使气息流动得更顺畅,做到提气、松气灵活有度,这样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演奏效果。[8]
(三)多元的音乐风格
要想提升竹笛演奏的情感表达,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深入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深刻理解,演奏者在实际的竹笛演奏中,才能够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灵活调整演奏技巧,使演奏更加贴近作品的原始风格和情感基调,进而表现出作品细腻多元的情感内涵。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训练。
1.学习和研究不同的音乐风格
演奏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观看教学视频或参加讲座等方式,加深对音乐风格的认知和理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采用欣赏、分析和模仿演奏等不同方式,来提升自身的音乐感知力、音乐理解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的技巧。
2.学习和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
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自身的竹笛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例如,可以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加入江南丝竹中常用的颤音和叠音,以及北方梆笛中常用的吐音和滑音等技巧。演奏者通过学习并掌握这些技巧,在演奏中能够丰富竹笛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深入的情感表达
1.了解曲目情感
在演奏中为了提升情感表达效果,演奏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曲目所要传递的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并结合自身理解进行演奏,这样才能为情感表达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演奏者要对曲目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了解,这些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曲目的情感内涵和风格特点。[9]其次,演奏者要仔细分析曲目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从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变化和情绪起伏等,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曲目的情感基调,使竹笛演奏的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魅力。另外,演奏者还要通过参加演出、比赛等活动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进而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
2.融入自身情感
首先,要想对所演绎的作品进行准确、恰当的情感表达,演奏者在了解曲目本身情感内涵的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感受等情感体验来进一步深入理解曲目,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演奏中,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创性。这就要求演奏者结合实际生活和个人情感经历,在训练或表演中将自己置身于曲目的情感世界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加精准地传达出曲目的思想情感。
其次,演奏者可以通过回忆、联想等方式,对曲目的情感内涵加以联想和想象,将自身情感与作品情感相联系。例如,在演奏描绘山水风光的作品时,演奏者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在演奏表现悲伤情感的作品时,演奏者可以通过回忆或联想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通过这些方式将自身情感融入作品中,能够使演奏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又如,经典竹笛曲目《秦川抒怀》主要表现了西北人民质朴的情感以及秦川大地的壮美风光,演奏者可以在演奏时联想西北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想象广袤的黄土高原、奔腾的黄河以及豪迈的西北人民。通过这些联想和想象,演奏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在演奏中更加真实地呈现出西北人民的豪迈与质朴。[10]
最后,演奏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演奏经验、理解和心得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呈现个性化的演绎,实现曲目情感的升华。例如,在演奏一首传统的竹笛曲目时,演奏者可以尝试运用现代音乐元素和演奏技巧,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与丰富的情感色彩。通过二次创作,演奏者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还能够深化作品的思想情感。
(五)较高的专业素养
在竹笛演奏中,提升情感表达效果还要注重演奏者专业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知识与技能
演奏者应加强日常训练,包括按指练习、呼吸训练、表情控制等,还要珍惜每一次演出机会,丰富演出实践经验,在反复训练和长期的演出中提升竹笛演奏技巧的运用水平,并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同时,演奏者还要加强竹笛演奏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学习,在充分理解竹笛演奏原理、音色特点以及技巧运用等知识基础上,根据演奏曲目主题更加娴熟自如地运用演奏技巧来表达曲目情感。
2.心理素质
演奏者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以便能够在出现突发情况时临危不乱。
首先,可以在日常练习中反复模拟实践,以有效应对不同突发情况和挑战。其次,在演出前,演奏者应提前前往现场熟悉场地,反复练习演奏曲目,尽可能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紧张感。再次,演奏者还可以在演出时给予自己心理暗示,避免出现害怕、紧张情绪,集中精力,用心去诠释乐曲中的思想情感。最后,在每次演出后,演奏者应及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分析自己在演奏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问题所在并制订改进计划,以便提升自身演奏水平,更好地表达曲目的情感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竹笛演奏中情感表达是否充分,关系到是否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以及能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所以,竹笛演奏者要通过适宜的吹奏力度、合理的气息运用、多元的音乐风格、深入的情感表达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将曲目中的情感更准确地传递给听众,提升竹笛演奏的效果,为听众呈现一场美妙的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陈晓光.从教学视角看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历史及其美学的民族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0):76-78.
[2]徐宗科.论竹笛演奏技巧与地域音乐语音性特点融合[J].艺术研究,2023(05):142-144.
[3]王政.竹笛演奏的艺术特征及技巧研究[J].大观(论坛),2023(12):48-50.
[4]阴梦菲.简述竹笛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大观,2023(21):25-27.
[5]窦飞.竹笛演奏的艺术分析及思想情感表达方式[J].黄河之声,2022(16):125-127.
[6]李鸣.声乐演唱和竹笛演奏中气息运用的异同研究[J].戏剧之家,2021(27):66-67.
[7]郑金珠.陈重笛箫演奏艺术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22.
[8]聂建平.笛子曲伴奏法及其织体特点——以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的伴奏法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8(04):99-100.
[9]刘佳,罗羽涵.浅谈中国竹笛的音色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表现[J].文化产业,2020(21):67-68.
[10]王刚.浅谈竹笛曲《秦川抒怀》的创作背景与演奏技巧[J].牡丹,2019(33):121-123.
(作者简介:邢世刚,男,本科,甘肃省歌舞剧院,三级演奏员,研究方向:竹笛、箫、埙的演奏及教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