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油画里的水墨意境赏析

2024-08-09 00:00:00刘欣
参花(上) 2024年8期

吴冠中是我国绘画界的一位杰出大师,他的油画有着独特且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既不与西方油画趋同,也不照搬中国传统画法,其油画中的水墨意境能够将观赏者的思绪代入到画中,与画中人物或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画坛巨匠吴冠中

(一)创作思想

吴冠中有着独特的绘画理念。他对传统水墨画的技法程式,如描法、皴法以及诗书画三合一等在当代绘画创作中的应用持审慎态度。他认为,这些传统技法程式可能限制新一代画家的创新能力,导致创作力的衰退和表现手法的僵化。因此,吴冠中倡导当代画家应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兼收并蓄,实现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绘画风格必将应运而生。如何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之间取得平衡,这完全取决于画家的个人选择。而吴冠中本人倾向于融合运用传统与西方元素,使传统、本土的绘画风格得到国际认可。

(二)对后世的影响

吴冠中在现代绘画艺术领域成功开辟出了一条跨越传统程式、融会中西艺术的新道路。他把自己兼习的油画和水墨画比喻为水陆兼程,在增进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拓展了线与点的表现力,创造出了新的水墨画节奏,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现代观众群体的审美趣味。

二、吴冠中油画作品的特征及四重境界

(一)绘画特征

1.笔墨运用恰到好处

从吴冠中的油画作品里可看出,他擅长将西方油画技艺与中国传统水墨画进行结合,使油画作品呈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吴冠中在点、线、面的运用上都极具个人特色,深入研究会发现他非常重视点和线的结合与搭配,所以在他的油画作品里多是以点和线来构建初始形态,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专业表现手法来诠释所绘对象的美好形象。

2.色彩应用独具特色

吴冠中在油画里采用的多是混合类或者复合性颜料,但在水墨画里却多选用的是原色颜料,且足够简洁。色彩越是纯净,越能够表现出物质的相异性和清澈的光感。这种对颜料的选择性应用,也是形成其独特绘画风格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吴冠中还非常善于应用明暗对比与色彩层次,如此一来,画面整体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会更加鲜明且丰富。从他对色彩的应用看,其一直都在尝试创新,也一直都在追求现代精神。

3.结构关系严谨精湛

吴冠中的油画作品里对点与线的结构关系处理非常考究,其通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点与线的关系,细致把握点与线的长度、数量以及位置关系等因素,力求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效果,以此来进一步凸显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也正是这种富有韵律感且足够精准的结构关系,使其绘画作品更具动态性和生命力,让观者在看第一眼时就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吴冠中的《中国城》与中国绘画所追求的画面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有着高度一致性。这部作品恰好体现了那似有似无、出神入化的境界:有中皆是无,无中又生有,似有似无。作品《中国城》整个画面就好像是一副黑白色的棋盘格。自由与约束的对比,是吴冠中毕生关注直觉表现和有意抽象形式之间的关系而得来的,是点、线、面、色在空间运动中的交织。画面整体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正是这种毫无规则的效果重叠,使画面充满了活跃的元素,浮动的不规则色块,重叠在一起旋转着,忽离忽合的冲突,给人以生命力和运动的效果。笔触轻盈丰富,一切似乎都没有规律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的而无法清晰地辨认出来。此幅画作完整地表现了吴冠中执着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

(二)四重境界

1.早期:物象即是实相

吴冠中曾入读于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在杜拜(J.Dupas)的工作室研修绘画。从欧洲归国后,他一直想打破中西画种之间的隔阂,并尝试借助水彩画来作为联系中西绘画的桥梁,可惜从结果看并未成功。从吴冠中这一阶段的油画作品看,基本上以风景油画为主,并且大多油彩浓郁。比如,吴冠中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系列作品便用浓重油彩画下了河北美好的乡村风光,而且画作里的情景和事物均是从描摹写实中获得,无论是画面还是色调都足够饱满、厚重,可谓所见诸相皆是实相。比如,《云南印象》也是吴冠中在这一时期代表作品之一,画作描绘的是云南乡村景象。这部作品里的笔法呈现出偏浓、偏繁、偏具象的特点,画中用绿色描绘成片田野,用浓墨描绘连绵房屋,整体色调偏暗淡,但好在连绵浓墨房屋景象中镶嵌了一条白色溪流,瞬间提亮了整个画面的色度,而且这一白色溪流又与画面边角处的留白相呼应,使原本厚重的画面却多了几分灵动之感。这种类型的水墨意境在吴冠中的油画中占比并不算太多,但却不失为经典之作。

2.中期:诸实相非实相

吴冠中的作品逐渐进入了半抽象领域,即从具体物象中逐步抽离出来,不仅看到了物象,而且不会被物象所局限,即破心中相。其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吴冠中在色彩上面做了调整,整体色调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诸多变化,虽依然使用油彩,但不再如早期那般厚重浓烈,而且多以高明度、高饱和度的颜色辅之低明度、低饱和度的色彩,越来越符合中式色彩的审美标准,风格沉稳大气。其二,油画作品里线条元素占比越来越高,比如作品《鼓浪屿》中,吴冠中所画的线条越来越具有国画色彩,而且越来越富有变化性。其三,除线条之外,色、块、面也随之被挖掘出来,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绘画世界。

3.中后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抽离具体物象的基础之上,这一阶段吴冠中的作品画面都随之变得轻盈起来,而且从一幅幅作品中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仿佛在飞速流动和变幻。该时期最具代表性也是大众比较熟悉的当属江南水乡系列作品,绿柳红花、粉墙黛瓦、悠悠流水,物相依然是存在的,只不过这些由物相汇聚成的复杂画面成为吴冠中笔下点线面、红黄绿、黑白灰几种有限的元素。

4.后期:风筝不断线

从生活中抽象出艺术形式,必须有一条线联系作品与生活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才能把握住观众与作品的交流,作品也才有根基。吴冠中的笔墨境界在此阶段已经达到高峰,当观者看到作品里巷道桥边点点的红黄绿蓝会不自主地为其补足人相,此阶段吴冠中笔下的一个点便可以绘就一个人,而这些点便好似连接风筝的线,同时连接起了吴冠中与作品、与观者沟通的情感之线。

三、吴冠中油画里的水墨意境解读——以意象油画系列为例

在吴冠中油画艺术创作历程中,意象油画属于其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具个性化的代表系列之一。吴冠中的意象油画风格呈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一方面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随处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则以开放姿态吸收和应用了西方绘画技法和审美理念,以示创新和突破。吴冠中擅长或者喜欢借助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来表现空间形态,而且他可以巧妙捕捉到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微妙情感,这在他的构图思路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吴冠中在用线条勾勒主题意象时,其线条虽简单但却富有很强的变化性。

(一)意象塑造

吴冠中的意象油画作品整体呈现出清新明亮、柔和但不失张力的艺术风格。在塑造油画里的意象时善于通过抽象、简化以及象征手法将物象转变成为意象,将具体事物赋予更多的情感与内涵,进而让简约的画面变得丰富起来。他还利用色彩来渲染情感,如利用冷暖色调对比来营造画面效果。

例如,《周庄》可谓是吴冠中的压卷之作。1997年创作这幅作品时,吴冠中已经78岁高龄。从某种意义上讲,《周庄》也是吴冠中一种突破自我的象征。在黑白灰的主要色调中,《周庄》画面彩度的降低不仅跳脱出了西方传统的油画制式,更注入了水墨创作所讲究的简淡意远。透过“墨分五彩”,水墨的各种渲染化散的效果,以油彩来表现黑与白对比及极简色彩的纯粹美感。门口的红色春联、悬吊的彩色衣物与桥面上热闹的人群,点缀了绚丽明亮的细小色块,用于主观情感因素的表达。而这些色彩均来自传统华夏民族的“五色”,即青、红、黄、白、黑,体现出吉利祥瑞的象征意义。作品《周庄》里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意象元素:房屋,临水而筑、傍木而依,漆黑色的门窗简约优雅却不失浑厚的感觉;拱桥,古意朴拙,环拱徐上;人群,嬉戏热闹;小径溪水暗淡掠影,源远流长;前厅垂柳搭配墨瓦白墙,江南水乡意境跃然纸上。著名画家杨明义评价《周庄》:通过这幅作品可以看出,江南被吴冠中画得大气了,而非小家碧玉,江南古老的历史感亦能在画中体c/DbmdJa+IYnKuFk2OSRQbvS3z5OnCxX/J4At6zG4fE=现。画中央的那条小巷,可谓是曲径通幽。两座桥的合理布局,也有小桥流水的美感。《周庄》是吴冠中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成熟之作,其在东方意境中呈现出了社会新气象与更多的可能性。

(二)内涵深化

吴冠中的意象油画虽然从形式上看足够明快简约,但却丝毫不影响其内涵的丰富与深厚,正所谓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在他的意象油画里经常会出现诸如鸟、树、花、人物等带有深刻寓意的意象,不同油画作品里的意象都有着不同的寓意,而且每一次的意象描绘都蕴含着他对生命、对社会以及对世界的深刻感悟。越欣赏吴冠中的油画作品,越会懂得其中深意,回味无穷。

《墙上秋色》是吴冠中于1994年创作的一部江南主题绘画作品。立意源于其对苏州留园中一面山墙的深刻印象,这幅作品充分表达了吴冠中回国后的心路历程,蕴含着浓浓的思想情感:素白的墙,引出画家的创作欲望,但却被爬山虎之类的藤蔓抢占了先机。画中老墙和藤蔓之间传递出一种独属于江南古城的沧桑感,其中两株树干立于老墙前面,将画面一分为二,巧妙地打破了原有的静谧氛围。此外,吴冠中在这幅绘画作品中对虚拟的精准布局和拿捏转换也在同步诠释着他对生命、对内在的种种思考,画中曲曲绕绕的藤蔓就好比一个完整的生命之网,展现着一个人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生命历程。《墙上秋色》这幅抽象画同时兼具中西方绘画特色,而且融合得恰到好处,毫无违和感。这幅作品在整体造型上受西方现代派美术风格启发,即不止于客观事物的再现,着重于内心的自我表达,但却应用的是我国传统绘画材料,营造出了东方特色的水墨意境,引人深思。这幅《墙上秋色》与其他描绘秋天的作品情感基调不同,它更像是一部“丰收曲”或者“欢乐颂”,让人在内心深处不由发出感叹,看似山墙秋色,实乃人世春秋。

(三)组合设计

吴冠中意象油画里对各种意象的组合设计能够吸引观赏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情感共鸣。用心的意象组合和构图设计,不仅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画中的深刻内涵,而且也会让观赏者在思想和情感上都受到启发和熏陶。

吴冠中在创作上追求融合油画的浓厚色感与水墨画的流畅风韵,这种特色在《初春》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初春》这部作品里的画面主体很突出:群山映衬下的几株树木,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茕茕孑立于天地之间。这些树木几乎都呈现一种满构图的倾向,占据了整个画幅,高瘦挺拔的林木以垂直的线条突破了众多色面形成的稳定力量,在枝干的伸展间营造出了画面的蓬勃生气。回归到作品本身,可以看出吴冠中已经摆脱了形式的束缚,笔墨应用得酣畅淋漓,线条也更具写意性,还用了色点来表现出河流、树木以及倒影等意象,其运用的是现代设计构成特点的笔墨方式来塑造自然景观,同时辅之抽象的结构美来营造古典山水画中的优美意境。如此一来,看似清新淡雅、简洁明快的初春景色也同样拥有了深厚的意境之美,而且用简单笔墨营造出来的水墨意境要更具吸引力,更加耐人寻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画家吴冠中一生中绘就了多部经典油画作品。在他的油画作品里观者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的神韵与西方现代表现手法的视觉冲击力量。其不仅开创了中国油画的新风格,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油画的表现空间,为油画艺术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黄青青.抽象元素在写意油画中的融合与表现分析[J].参花(上),2021(05):77-78.

[2]刘耀泽.论吴冠中意境美与形式美相融合的油画艺术观[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02):66-68.

[3]尹茜锐.吴冠中形式美学思想探微——评《横站与关怀:吴冠中的绘画形式语言与艺术思想》[J].中国教育学刊,2022(08):123.

[4]赵佳琦.继古开今:吴冠中油画作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J].美与时代(中), 2023(10):73-75.

[5]刘芊妤.吴冠中油画风景作品《双燕》的艺术美与民族特色研究[J].作家天地,2022(16):146-148.

(作者简介:刘欣,女,本科,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中心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