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甲戏发祥于福建泉州,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的艺术形式。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戏曲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脸谱艺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戏曲脸谱艺术的生命通过不断传播得以延续至今,可以说,中国戏曲脸谱文化发展史就是戏曲艺术使用不同媒介进行传播的历史。中国戏曲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他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造型艺术。本文从高甲戏脸谱艺术出发,基于高甲戏脸谱艺术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分析高甲戏脸谱艺术的传承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让高甲戏脸谱艺术在新时期续写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二、闽南高甲戏脸谱艺术概述
高甲戏,是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地方传统戏剧,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高甲戏的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兼用“傀儡调”和民间小调,以独特的表演、丰富的剧目和精美的脸谱而闻名。高甲戏的称谓,据传是因为演出时搭高台、穿战甲、拿戈枪,故被观众叫作“戈甲戏”(闽南语中“戈”与“高”同音)。这门艺术从民间业余走向专业,深得福建及周边地区人民的喜爱,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脸谱艺术作为高甲戏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不仅是角色形象的标志,更是表演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语言。脸谱通过不同的颜色、图案等形式,生动地描绘出戏中人物的性格与特征。以基本的脸谱绘制流程为例,首先铺底色三种,由嫩肉色、白色、黄色三种颜色调制,可根据肤色微调颜色比例;其次盖粉,即在底色的基础上,盖上特制戏剧化妆粉固定妆面;最后,以黑色涂眉毛,胭脂抹脸颊。勾脸时要突出眉宇间的线条和色彩,在能耸动的部位下笔。脸谱绘制秉承中国书法与国画的传统,悬臂运笔、提笔、顿笔、丛锋、露锋、转弯抹角,来龙去脉遥相呼应,细小复杂的花纹,需屏住呼吸一气呵成,工笔、写意尽在脸上。高甲戏脸谱图案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新时期,设计师运用创新的设计思路,让高甲戏焕发新的艺术魅力,更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高甲戏融合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多元的艺术元素,展现了福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高甲戏将续写文化遗产新篇章。
高甲戏脸谱以其色彩搭配和谐、工艺精湛而独具魅力,每幅脸谱均为艺术品,通过细腻精巧的设计传达角色情感与气质。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为戏曲表演增添艺术魅力,也加深了观众对戏剧情境的理解。脸谱不仅是角色身份的标识,更是地方文化传承与表达的重要载体。高甲戏通过独特的脸谱艺术,展现了闽南文化特色,成为闽南文化的独特展现形式,引领人们深入感受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体而言,闽南高甲戏脸谱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三、高甲戏脸谱艺术的文化内涵
(一)戏剧人物性格的体现
闽南高甲戏脸谱艺术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人物性格特点。高甲戏脸谱通过各种图案、线条、色彩的组合,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黑色通常代表忠诚、正直、刚毅的性格,红色则象征热情、勇猛、暴躁等性格特点。演员通过脸谱让角色的性格特征一目了然,从而加深观众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
(二)积极价值观的彰显
高甲戏脸谱艺术深刻体现了闽南人民积极的价值观,通过对比忠臣、英雄等正面角色的忠诚和正直,以及奸臣、恶魔等反面角色的狡诈和邪恶,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观念。这些形象不仅教育观众区分善恶,也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刻感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三)民族文化的弘扬
高甲戏脸谱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同时,脸谱艺术也对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高甲戏脸谱艺术,能够传递正能量,弘扬优良传统,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同时,高甲戏脸谱艺术还吸引了大量观众,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高甲戏脸谱艺术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闽南风情和民族智慧。要保护好此项艺术就要充分认识其价值及文化内涵,进而在传承中弘扬传统文化。
四、高甲戏脸谱艺术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戏曲文化传播早已步入新媒体时代。高甲戏作为福建省传统戏曲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传承方式较为传统
闽南高甲戏脸谱艺术传统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师徒、家族、戏班及民间等。师徒传承依赖师父的亲身指导,家族传承沿袭血缘,戏班传承在表演团体内进行,民间传承则在节庆庙会中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变革,这些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技艺传承人逐渐老龄化,致使技艺面临失传。如何在现代传媒兴起的同时抓住新机遇,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更新传承方式,成为高甲戏脸谱艺术传承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受众群体萎缩
尽管高甲戏脸谱艺术在闽南地区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现代社会,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传统戏曲艺术观众基数逐渐缩减,脸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传承后继乏人
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兴趣不足和认知程度较低,脸谱艺术传承人才匮乏。如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早期也曾开设高甲戏专业,后因专业过于“冷门”,学生、家长对该专业兴趣不浓而停办多年,导致高甲戏脸谱艺术传承人才培养的后劲不足,面临着技艺失传、学习资料缺失等问题。
五、高甲戏脸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为了实现高甲戏脸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重视艺术创新
高甲戏是闽南民间土生土长的戏剧文化,保护好高甲戏文化,可以增强闽南人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高甲戏的传承受阻,非遗文化面临断层。因此,对于高甲戏脸谱艺术的传承保护,创新是关键。在传承的过程中,要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元素,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既包括脸谱设计的创新,也包括表演形式的创新,使高甲戏脸谱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化。
高甲戏脸谱艺术传承与创新,不仅能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还能在吸引年轻人参与的同时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这将有助于文化产业繁荣,提升闽南文化竞争力。
(二)加强教育普及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积极推行脸谱艺术教育,让更多人深入了解、热爱并学习脸谱艺术。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合作,培养脸谱艺术传承人才,为传承工作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如可在学校或社区开设课程,教授高甲戏脸谱化妆的步骤和方法。还可将高甲戏脸谱艺术有机融入艺术课堂,与艺术鉴赏课程相得益彰。另外,可推进闽南高甲戏脸谱艺术实践活动进社区,从而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艺术体验和审美情趣。
(三)重视相关资料的整理
要对珍贵的高甲戏脸谱艺术一手资料进行积极搜集、整理和研究,通过民间调查、群众征集等不同方式收集脸谱艺术的相关资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记录和保存,以防止这一宝贵技艺失传。在此过程中,对于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应采用专业的录音、录像设备,将他们的技艺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这些资料不仅可以作为后辈学习、观摩的经典教材,还能成为脸谱艺术的示范典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高甲戏脸谱艺术,共同推动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与繁荣。
(四)重视传播方式的创新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既要鼓励对脸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使之更富有现代感和吸引力,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艺术传播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纷纷加入传播与推广传统文化的队列。因此,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带wq1KA1elaaGr238+ID+6q1g/rSd03y8Os3hIO+FPRlc=来的机遇,通过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突出脸谱艺术特色,加大传播与传承力度。
(五)加强文化交流
相关部门要加大重视与支持力度,积极组织高甲戏艺术分享活动、脸谱艺术展览活动等,鼓励高甲戏相关艺人与团体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提升高甲戏脸谱艺术的国际影响力,进而为脸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动力。闽南大戏院小剧场举办“‘方寸戏台,薪火相传’闽南文化瑰宝——高甲戏艺术分享”活动,通过高甲戏艺术分享以及“小戏骨”剧目展示,大力弘扬传统戏曲文化,色彩对比强烈夸张的脸谱艺术得到了大力传播,现场通过鼓励观众提问、吸引观众互动较好地吸引了观众的兴趣,有利于推动形成戏曲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与茶文化相结合
福建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高甲戏则是当地戏曲文化的代表。将这两者融合,可以通过味觉与视觉多重感官来探寻福建文化的深厚底蕴。
笔者提取最具闽南特色的脸谱标识,致力于传播福建泉州高甲戏脸谱艺术,将其与茶品牌相结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高甲戏脸谱茶标识。设计过程中,笔者通过提炼脸谱的外形特征,融合茶元素,设计出相应图案,同时对脸谱形象进行抽象概括,使之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最终,可以将设计应用于视觉平面图,如海报、包装及其他产品中(如下图所示)。
这一文化创意不仅可以印制在观众的茶杯上,更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如精致的茶包设计可以借鉴高甲戏脸谱元素,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为茶文化注入独特的艺术气息。同时,还可以为戏曲爱好者设计相应的茶具套装,如茶壶、茶杯等,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能将高甲戏脸谱艺术的美感融入观众6gwaAiT322WmBPTc8FVrrWieXW+lMuC0kI1YUxl9vWY=的日常生活。
高甲戏脸谱艺术与茶文化创新性结合的举措不仅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能让高甲戏脸谱艺术广泛传播,吸引新一代年轻群体。这种融合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满足当代观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使高甲戏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因此,通过全面实施这些传承与保护策略,有望在新时代见证高甲戏脸谱艺术焕发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
六、结语
高甲戏脸谱艺术,作为福建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是戏曲角色的视觉符号,更是性格与价值观念的直观展现。面对传统传承方式的挑战和现代观众群体的萎缩,应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如加强脸谱艺术的教育普及,从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不断创新脸谱艺术的内容与传播方式,为其注入新活力;将高甲戏脸谱与福建茶文化结合,通过创新设计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结合,等等。总之,高甲戏脸谱艺术作为福建传统文化的瑰宝,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激发更多相关人员不断探索高甲戏脸谱艺术传承的新路径,通过不断努力,我们有望在新时代让这一传统艺术继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刘华琼.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甲戏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2(31):114-115.
[2]卢秀萍.闽南高甲戏脸谱与京剧脸谱的异同及传承保护[J].收藏与投资,2022,13(03):170-172.
[3]陆莉莉.地方戏曲艺术在抖音平台的传播研究——以高甲戏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25(02):7-13.
[4]肖艳华,邱黎苑.传统文化视域下高甲戏艺术融入高中音乐课程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01):97-99.
[5]洪小松.关于高甲戏高质量传承的思考[J].福建艺术,2023(11):38-39.
(作者简介:廖小燕,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