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探析

2024-08-08 00:00李慧
知识文库 2024年14期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主要以中职、高中为主,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的独特性,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相对较多。这些群体中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也有自身因素。学生厌学心理的预防是社会、学校、家庭都需要引起重视的。本文通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的内外原因与外在表现探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准确、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厌学的心理和行为。

自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后,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为民办高职院校带来增量生源。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扩招百万,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报考,2020年高职院校扩招的学生达到200万人。在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单列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动员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在岗群体报考。近年来,高职院校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民办高职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但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也逐渐暴露出问题,在高速增长的学生数量中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大都是在17~18岁,年龄普遍偏小,他们受年龄、教育环境以及民办学校固有的办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厌学问题尤为严重,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只有解决好了学生厌学的情绪,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才能一代接续一代地培养优秀的人才。

1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在学习上的表现

1.1 学习兴趣不浓,缺少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要表现在对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不感兴趣,不理解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选报的专业并非自己感兴趣、盲目选择专业或者受父母影响被迫选择专业,在入学后发现不适合、学不会本专业;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件乏味无聊的事,相较于中学、高中时期的学习从相对严格的管理模式进入“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开始从思想上放松;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学习任务,又迫于家长、老师的压力,对学习持有应付的态度,只求能够顺利毕业,早日参加工作,缺少长远的动机,表现为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睡觉等。

1.2 信心不足,自我放弃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高中毕业,他们参加高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而被迫选报高职,由此心中产生不自信,严重地会有自卑等消极情绪,开始自我否定。加上外界的影响,比如家长的训斥、老师的批评、新环境的不适应、舍友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原因,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除此之外,他们在进入高职以前多是以教师教为主,基本上是教师手把手地教,是一种被动学习的模式。高职院校的学习多是以自我钻研、自主学习、教师为辅的教育模式,两种教育模式的不同,一时间没有及时调整好状态,对学习处于一种抗拒心理,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对考试以及奖学金等抱有无所谓的心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等。

1.3 享受当下,需求层次低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及心理活动角度进行思考后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进行了层次排序,后人将其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①生理需要即最底层、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等。②安全需要即获取安全感,如学生成绩不理想,父母经常打骂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③归属与爱的需要。来自他人的认可、接纳、爱护、鼓励等。如家庭中父母离异,对学生的关爱较少,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就会缺少积极主动性。④尊重的需要。高职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7~18岁之间,处于青少年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层次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高的需要,是学生自我实现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对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采样,在与厌学学生进行谈话后,记录了学生对厌学原因的反馈,具体反馈内容如下:

学生A,大一女生,18岁:老师,我想申请走读。现在的宿舍条件很差,女生东西多还住四个人,比较拥挤。另外疫情封校不让外出,食堂饭难吃,走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样子,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没有继续读书的动力。

学生B,大一男生,16岁:老师制定了上课考勤制度,老师说旷课3次以上就挂科,我已经旷课3次了,反正都要挂科了,我这个课就不去了,不学了。

学生C,大一女生,17岁:我是从中职学校来到我们这个大专学校的,在中职学校的时候我遭受过校园霸凌、同学欺负。现在跟舍友相处得也很紧张,其间也换过宿舍,换过舍友。但都是合不来,她们组建小团体排斥我,我看见她们就很害怕,我更不想上学。

学生D,大二男生,20岁:恋爱3年的女友要和我分手,我们是异地。我为了她每周都要买票去到她的城市找她,为她放弃了很多。但总在吵架,她最后还是要和我分手,我受不了,想自杀,不想活了。

学生E,大二男生,19岁:学校把大二的课表排得太满了,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一天到晚都是课,听得一点意思都没有,现在压力太大了,不想去上课了。

学生F,大二男生,20岁:老师,体育课不去上了,没意思哎。天天打太极,我只管学好专业课就够啦,我不需要学好太极,学这个有什么用呢?我平时去健身房健身也能增强体质,不需要去上体育课。

学生G,大三女生,21岁:和舍友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舍友有躁郁症、忧郁症,有一点让她不顺心的就辱骂和欺负我,我从心里害怕这个舍友,和这个女生多待一天我都害怕。我只想离开这所学校,我和谁都有矛盾,我不想读书了,想回家。

学生H,大三男生,22岁:染浅色头发还有大面积文身,从大一到大三都挂科30+,导员的电话和微信从不接听,父母离异又各自成家。我从小跟着爷爷长大,我的学费也是自己交的,父母不管我,我也不爱学习,就在学校里混日子。

…………

上述心理在学生群体的突出表现为厌学、逃课。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发现,每个学生问题的反馈均对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学生A强调宿舍问题即是对生理需要的体现,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陷入这一层次,很难进入下一层次;学生B强调严格的上课制度,没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是对安全需要的缺失……学生厌学问题在不同层次中没有得到积极的处理与调整从而无法进入最高级的层次需求。这也是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学生需求层次得不到满足,无法进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也无法产生学习动机,学生不能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更是无法激起学习兴趣,也无法保证培养人才质量。

透过表现看本质,从学生厌学的表现上能够看得出,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厌学情况归根结底源于其心理上没有得到或者激发出内心的需求,只有真正发现学生厌学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因素分析

2.1 自身因素

第一,学习态度不积极。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厌学持有“摆烂”的态度,认为“学也学不会,听也听不懂,反正也没考上大学,就混个毕业”的想法。这种消极的想法让原本学习能力就比较薄弱的学生更加“放纵”自己,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自控力比较差,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缺乏学习动力。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考或者中职学校的时候没有选报到理想的大学,加上对高职院校的专业不了解或者非自己意愿选报专业等原因,导致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不适应,甚至是不喜欢,因此学习目标不清晰,没有长效和清晰的学业规划,心理上存在消极情绪甚至是自我放弃,缺乏对未来的自信心,从而造成学习动机不足。除此之外,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的扩招,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在进入高职之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又在共同的校园里生活,不良的学习氛围相互影响,反而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应试教育环境下造成的心理亚健康。笔者前文提到,高职院校与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模式不同,许多学生在中小学、高中阶段接受的教育是教师手把手式的教育,他们机械式地做题、上课、考试,很少有创新式发展的机会,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已经习惯“被安排好了”的教育模式,心理上逐渐出现了亚健康状况。进入高职之后,学习模式的转换让许多学生不适应,没有及时调整好学习方法和目标,加上来自老师、家长的压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2.2 学校教学管理因素

第一,教师队伍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建立的缺乏。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大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因经验不足或非心理学专业而面对心理辅导时略感吃力。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的时候也感到束手无策。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由此可见,教师队伍需强化自身学习,从不了解、不专业变成理解学生,成为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强化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预防和干预。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心理健康辅导是一个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教师队伍应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第二,没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隐形的教育课堂更像是厌学与好学之间的中介,在学生学习氛围中起到了间接的作用,但是校园文化又为厌学行为传播提供了媒介。“相比于有形的知识和技能,无形的文化浸润和渗透在内核层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持久力,甚至对他们学习专注力的培养、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发展潜力的挖掘也有深远影响”。因此,在校园活动中,学校里的团学社、文化活动开展部门应多引导,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课堂设计缺乏创新性。根据近年来的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对课表的安排计划表示不满意。如高职一年级的课表相对来说课程量不大,到了高职二年级的时候几乎每天每晚都在上课且课堂上基本都在讲理论知识,使这一年纪的学生,尤其是厌学的学生更不满意,甚至出现了严重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情况。辅导员进行管理教育时发现,在面对不进入课堂的学生时,无论是采取电话、班委引导甚至是到宿舍提醒的方法,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即使是学生被辅导员或者班委督促进入教室了,也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偷偷溜出教室。高职三年级的学生多是以毕业、实习为主,大三的课程多是集中学期开始的前1~2个月,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普遍认为即将毕业,他们迫切地想去实习,更多的则是关注社会招聘。课程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动机也有一定的影响,“外部因素也会导致高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部分来自学校的因素,例如高职学校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模式,也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压力的承受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环节适当合理调整学生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采用幽默风趣的沟通教学,以学生感兴趣且轻松的方式授课,适当地减轻课程对学生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从而缓解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

2.3 家庭社会环境因素

第一,健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很多厌学情绪的学生的家庭大都是离异、跟爷爷奶奶长大,这部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往往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另一部分学生家庭健全甚至是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但在学生的教育上往往局限于物质生活的帮助,缺失了思想教育,从而无形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正如文学家哈伯特所说的;“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品德、习惯、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幼年时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是影响他的成长和一生。所以,父母的教育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影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造成全国的就业压力不断扩大,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岗位、管理岗位以及服务岗位等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压力。近年来,每年的毕业生不断增多,2022年毕业生达到1076万,成为历年来首次“破千万”,造成了毕业生多,岗位少,学生“难”就业的局面,就业形势的严峻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是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往往在求职的时候容易焦虑、紧张等,再加上很多企业,仍然还是以学历作为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各种荣誉证书、资格证书、奖项赛事等作为发展进步必然的门槛。高职学生在面试时因学历、资格证书等门槛的设立使学生在求职碰壁时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放弃的情绪中,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渥,但精神需求相对得不到满足,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脱离父母的管束,学校周边乱象,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沉迷学校周边的网吧、网游、酒吧、电竞酒店、棋牌社等,各类娱乐场所,成为学生逃课、逃学的去处。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对事物的判断力比较弱,极易受到身边同学以及环境的影响,从而迷失自我,甚至是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通过对学生自身、学校教学管理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不是某一方面造成的,而是由多因素造成的。这需要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同发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大都是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父母,步入大学,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业为主。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良好的配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学校的关心关爱,从而提升他们的自觉性。

3 消除高职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第一,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动力。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养成比学校的校纪校规的束缚更为重要。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和研发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比赛、团学活动、社会实践等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切入点,丰富和创新实践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授课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的探索欲和成就感,持续养成学习习惯。

第二,提升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用强大的职业素养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各类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先要自我约束,做到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以学生利益为己任。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学生喜欢或者幽默风趣的讲话方法与学生沟通,最后还要不断地参加培训和专业考核取得相关证书等形式提升自己。

第三,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每所学校都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室,许多学生认为咨询心理辅导的人往往存在心理问题,从内心拒绝心理辅导,这往往不利于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高职院校应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消除学生对心理辅导的偏见。作为教师需加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时“除了需要对他们出现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分析外,还需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身心理卫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需求不被满足的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地认知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4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在充满机遇的同时,遇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居高不下,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职业型人才的综合质量,也是当今社会、家庭、学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才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然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问题有很多,这就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联动起来,寻找问题根源,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激励、教育、心理干预等各个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让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综合提升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的人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2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办高职教育学生厌学管理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SJSZ0449。

(作者单位:金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