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道,文有范儿

2024-08-07 00:00:00陈玲玲
求学·理科版 2024年14期

可以说,议论文在高考考场作文中占绝对优势。既然如此,高三学生就有必要做好议论文的写作备考工作。所谓“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捕捉动物如此,议论文的写作亦然。考场议论文的写作,欲求有范儿,可从“论”字着手。

下面以一道原创作文题为例,从三个部分——“引论、本论和结论”进行相关阐述。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读了以上漫画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根据漫画寓意,并结合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标题,确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权衡之下,这道作文题最好写成议论文。而想写好本次议论文,不仅要准确立意,“三论”部分的写作也不容小觑。唯有写好“三论”,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拟好引论——看山是山

一般而言,引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也是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它主要担负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使命。因此,拟写考场议论文的引论必须准确无误——看山,一定是山,绝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否则,就有可能落得“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下场。

比如《劝学》一文,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也是此文的引论。此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让人毫无异议。

再如韩愈的《师说》是这样开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读过此文的人都知道,《师说》这篇文章就是紧紧围绕“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述的。正因有了如此简明扼要的引论,作者才能从以下三个部分——“为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择师的标准”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将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开篇这道漫画作文题,笔者的一名学生从漫画画面和文字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确定文章的立意为:欲揽“完美”皓月,需踏“完成”实地。接着,这样开头道:

人成长乃至成功的过程,就像漫画中的主人公努力从谷底到山巅的过程:只有尽力去完成,才有机会接近完美。因此,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此引论既简洁鲜明又准确无误,不仅联系了漫画材料的内容,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开头,就是考场议论文所需要的。

充实本论——众星拱月

一般而言,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具有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的作用。那么,如何写好本论呢?简单来说,就是要“众星拱月”,即论证时不能节外生枝,或是不顾“月亮”而言其他。

既然本论的内容是由观点和材料构成的,那写好本论的关键,就是要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观点统帅材料,以材料证明观点。唯有如此,才能让本论的内容充实丰富。

比如笔者学生文章的本论部分这样写道:

只有先去完成,才能成就完美。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丘索维金娜,这位48岁的乌兹别克斯坦老将,依旧征战在体操的赛场上,用生命诠释着自己对体操的热爱。虽然她最后与奖牌失之交臂,但这场为“完成”而战的比赛,却成就了她近乎“完美”的职业生涯,她也因此被视为“活着的传奇”。亚运会进场时,唯一获得观众两次欢呼声和掌声的是叙利亚的运动员。在国内时局动荡的情况下,这32名运动员辗转十几个小时坚持出席亚运会。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一场体育赛事,也是为了完成一次有气节的民族对尊严与和平的呐喊。这才是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肃然起敬的原因。于是这样一次为“完成”而战的进场,最后取得了“完美”的效果。由此可见,追求完美的前提是我们要努力地去完成,毕竟不扎根土壤的种子想结出芬芳馥郁的花,无疑是痴人说梦。

把完成交给努力,把完美交给时间。霍金21岁时确诊罹患“渐冻症”,但他从未停止思考与探索,他努力地完成研究,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梵·高生前穷困潦倒,但他依旧潜心作画,死后画作闻名世界,他也成了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深深地影响着20世纪的艺术;司马迁惨遭宫刑,但他化悲愤为力量,笔耕不辍十余载,最终完成了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他们从未刻意地追求完美,仅是为了实现理想与抱负而竭尽全力。但这些为了完成而流下的汗水却无意间浇灌了沿途的“完美”之花。

完美是“天边月”,若即若离;完成是“手中稻”,劳动可得。完美的“天边月”鼓励我们前行;完成的“手中稻”为我们提供食粮,让我们有力量去追“月”。然而,很多人都被“完美”的月光迷了眼,放弃用“完成”的稻米来果腹,于是第一个倒下的,是沉溺于乡人的称赞,自以为完美而放弃完成学业的仲永;第二个倒下的,是固守门第,自以为完美而逃避完成自我革命的两晋世家;第三个倒下的,是争夺世界第一,自以为完美而忽略完成国民教育的苏联。倒在路上的他们,也警示着我们:修身、齐家、治国,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我们多数人也许一生都难触及“完美”的月亮,但当我们劳动至深夜,忽而抬头仰望星空时,却发现月光正温柔地吻在我们的汗珠上。

以上本论部分分成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由观点和材料组成,且每一个层次内部的材料列举和论证分析,无一不紧紧围绕其观点进行。同时,本论部分的三个分论点,也都隶属于文章之中心论点,并形成一种“层递闭环式”结构。

收好结论——泰山压顶

所谓结论,一般是指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论断,是议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也叫“断案”。就文章内容来说,结论是全文的综合、概括、总结、提高和深化;就文章结构而言,结论要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好的结论,犹如“撞钟,清音有余”;犹如画龙点睛,点即翱翔苍穹。

比如鲁迅《拿来主义》的结论部分:“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短短一段文字,句句表态,句句明旨,句句都在告诉人们:“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结论部分,往往就需要这种结而有序、结而有力、结而增辉的话。

又如《过秦论》一文这样收束:“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在结论中再进行对比,真可谓一“比”一结论,一“结”一对比。而简单有力的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犹如洪钟大吕,警戒后来所有的“为国者”,不要重蹈覆辙!

再看笔者学生文章的结论部分: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身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应脚踏实地地在“完成”之路上昂首阔步,抵达“完美”的终点。

此结论联系自身,融入时代,关注“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总结点题和升华主题都恰到好处。这不仅是文章的结尾,更是“泰山压顶”式的结论,令人击节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