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名校的巨大落差感
升入大学之前,我一直是许多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未让父母操心过我的成绩、我的生活,即便是偶尔淘气也被视为是优等生的一时兴起。
父母和老师不免对骄傲的我有些担心,班主任时常有意无意地暗示我:可以再努力点呀,要给同学们做榜样。可我实在太贪玩了,自习课、活动课,只要没有老师盯梢的课,我必然会溜出去玩,有时在操场遛弯,有时去买一杯奶茶回来捧着喝,有时组织同学们排演话剧……总之,只要是和学习无关的事,我都乐此不疲。久而久之,班主任也对贪玩的我感到无可奈何:“你啊,要知道山外有山,别太自负啊。”
“山外有山”这四个字,在高中三年,我听得耳朵都快要起茧子了。因为不独老师会说,每次回家,父母也都会对我耳提面命,再三强调“山外有山”,要我看看身边那个出色的同桌,看看别人家的某某。我表面上乖巧地答应,内心却是不以为然:你女儿明明都已经“一览众山小”了!800多个同级学生里,比我强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呀!
就这样,我仿佛一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溪雀,在名为“高中”的小树丛中蹦蹦跳跳,志得意满。直到我升入了大学,是在本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的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
记得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分享过一首诗,是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写的,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Had I not seen the sun,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意思是“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也许能忍受黑暗”。在我升入大学后,这句话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狄金森见过了太阳,就再也无法忍受黑暗;我见过了鸿鹄的翅膀,就再也无法接受自己是溪雀的事实。
甫进浙大,我就听过一个用以自嘲的梗——“考败来浙”,意思是高考失利了才会来到浙大。起初我还以为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我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后,我发现,这完全是真实存在的情况。在浙江,浙大录取的学生大约是全部高考学生中排名最靠前的3%—5%;出了浙江,浙大的录取分数线更是高得恐怖,不少同学都是以全省前1%的成绩进入浙大的。这就意味着,我的同学,尤其是省外的同学,通常是具备了冲击清华北大的实力的。
我的同班同学中不乏各地的状元,也有距离清华北大仅一步之遥、被寄予厚望的学生。高中时期骄傲的我,在他们面前,显得那么不值一提,就好像宇宙中的尘埃,哪怕粉身碎骨,也不会在小行星上留下一点痕迹。一直是优等生的我,一下子落了下成,就连最擅长的英语,都在分班之后,没有了一点优势。
我开始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打听了之前在此就读的高中学长学姐的消息,他们曾经也是老师们口中的传奇人物,却也一样在大学里变得落后了,甚至有一个学长因为挂科太多而迟迟无法毕业。惊惧之下,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甚至只是四个字:顺利毕业。
从容不迫,做最好的自己
比起好多无法接受巨大落差感的同学,我天生的“乐天派”性格,使我还不至于太失落,若按照现在网络流行的说法,大抵可以称得上是“佛系”。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写作业,临考前认真复习,不会像最勤奋的同学那样通宵泡在自习室里学习,也不像一些八面玲珑的同学,从大一就开始寻找优质的实习机会,以便毕业后进入梦想的公司。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竟发现,浙大里像我这样“佛系”的人也不少,比如经常和我一起写作业的一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男生,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无欲则刚”,乍一听,似乎有些时下流行的“躺平风”,和他相处久了,我发现恰恰相反,正是从他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坚强、坦然、从容不迫的气度。
“佛系”,但并非无所谓,也并非随波逐流,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坚持。遇到困难,淡定地面对它、解决它,解决不了,也能接受它、放下它,但绝对不会逃避它。
“无欲则刚”的那位同学,早晨六七点就开始绕着操场奔跑,每天认认真真上课、写作业,跟着学长学姐做课题,遇到难题了,便一次次地去做实验验证,失败了便换一种方法。累了便休息,烦了便放松身心,每天的进步或许只有一点点,或许没有,但他从不焦虑,而是坦然面对,默默坚持。
我发现,和他一比,我显得这么着急。今天浇了水,恨不得明天就结果;今天铺了路,恨不得明天就致富。我总是以无比灿烂的开头,延伸出七零八落的过程,最后自然只能潦草收尾。
到了大一下学期,我便有意识地模仿他。清晨六点起床,喊上闺蜜一起绕着操场跑步,或许姿势不标准,或许气喘吁吁,但无论如何都要跑满半小时,不能停下。照着课表上课、下课,课后还会主动询问专业课老师:“有没有我可以参与的课题?我不要署名,让我参与课题学习就好。”这样的“厚颜无耻”,真的让我争取到了不少课题学习的机会,能跟着读博士的学长学姐们学习。
我仍没有获得什么足够耀眼的荣誉,但我竟然莫名地变快乐了很多。半年后,我从跑2公里都气喘吁吁的“菜鸟”,变身为能轻松跑完5公里的运动青年。浙大的毕业要求之一——女生要通过2000米长跑测试,在我面前,只能算小菜一碟。这份坚持,后来还给我挣了面子:当我到美国后,被这边的同学嘲笑说“你们亚洲的女孩子体育都不行”时,我毫不犹豫地说“要不跑两步比比?”。
我不再只盯着别人的一等奖学金、满分成绩表,而是开始关注我自己。原来我喜欢日语,就可以日复一日地背诵学习,通过日语二级考试;原来我擅长英语,也可以经由训练,通过口译考试。原来,有些事不必急,慢慢来,做自己,我也可以。直到现在,我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一支笔、一卷草稿纸、一本书,还有我的一颗平静向学的心,简单四项,让我自学通过了司法考试,也让我通过了一项金融业难度较大的考试。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正是因为它强者如林。进入名校,落差感或许谁都会有,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从容不迫,行走在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路上。那些卓越的、闪闪发光的同学和校友呢?如今回头,我只想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看到了更遥远的天地,是他们让我见识了人类求知的上限,是他们让我知道了浙大校歌中“海纳百川”的真正含义。
我也感恩浙大,在它的校园里,我站在地面,仰望星空,无论怎样的困境,都能从容不迫。或许我没法再成为名校中“一览众山小”的那个,但这样的我,便是最好的我,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