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嘀嗒,嗒嘀嗒,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是我小时候常听的广播节目的开场白。那时候,广播节目很火,听众众多。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收音机早已成了家里的“老古董”。可是广播剧、有声书,却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大众视野。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后,我习惯半躺在床上,随手打开广播类的APP,闭上眼睛,沉浸在故事当中……却不曾想,我有了这样好的一个机会,做了一回儿童广播剧编剧。
真诚面试,开启编剧之路
我从小想象力丰富,时常做各种各样的梦。到了中学时代,我开始接触写作,喜欢把脑海里千奇百怪的想法写下来。慢慢地,我开始在杂志、报纸上发表作品,逐渐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我想,既然我喜欢儿童文学,也喜欢听广播剧,不如将这两个爱好合二为一,去做儿童广播剧编剧。就这样,我在研一的时候鼓起勇气,向一家头部儿童教育公司投去简历,希望能去实习。
我之前的实习经历并不算少,但与内容创作有关的却屈指可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当成宣泄自己情感的渠道。当理想和现实真正碰撞时,我却害怕了。我怕自己的简历不够惊艳,拿不到offer;我怕把写作当成职业,我会厌倦,会灵感枯竭;我也怕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广播剧写作,会无从下手……
简历投出三天后,我惊喜地收到了线上面试的通知。当机会近在眼前,我相信自己可以把握住。面试前的几天,我特地“临时抱佛脚”,去了解了广播剧的创作结构,学习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广播剧的写法。
“请简单做下自我介绍,并说说你为什么想做这份工作。”
面试时,面试官看着我,问出问题。开口的一瞬间,我将之前练习的一系列面试技巧都抛诸脑后,只想真诚地聊聊自己的创作经历、对广播剧的看法以及来求职的原因。我认真地说:“现在我已经研一,毕业后就要面临求职方向的选择。我一直都在思考是做内容,还是做运营。我觉得,我还是想尝试一下内容方向的工作……”
这场面试,没有刁钻的问题,只有对创作的探讨。面试官问我“你平时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什么,可以用一分钟概述一下吗?”“你为什么会对儿童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我真诚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展现真实的自己。
几天后,我收到了面试通过的消息,正式成为儿童广播剧编剧实习生。
这份工作,真的很有趣
原本我以为,编剧的日常工作就是埋头写作,比较枯燥乏味,但做了才发现,我们的工作非常有趣。广播剧的生产有一条“隐形”的流水线:先是剧本生产,然后配音演员会对剧本进行演绎,录制出音频干音,我们把音频干音交到后期老师手上,生成扣人心弦的成品,再上传到平台。
我会和同事一起探讨选题,策划大纲,然后写出广播剧的剧本。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但也会努力贡献出灵感。在那段时间,我像是一个游走的摄像机,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挖掘素材。比如有一次,我随手搜索旅游攻略,搜到了“间歇泉”相关的新闻,于是我根据这个延伸开来,创作了一篇利用间歇泉求救的侦探冒险故事。
“配音演员来了,大家去录音棚。”每周五,配音演员会来单位录制,这是我一周中最期待的时光。很多配音演员参与过知名电视剧、动画片的配音,还上过各种综艺节目。原来三十多岁的配音演员还可以发出十岁孩童的声音,让我十分震惊。除了人类的声音,他们还能轻松模仿机械的声音。我要做的,就是帮助配音演员理解剧本,并及时修改剧本中的问题。
要做一名好的编剧,不单单要能写出作品,更要做到为作品注入灵魂。之前,我总喜欢在文章中宣泄自己的情感,把写作当成私人的事情,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开始工作后,我需要做的是写出让更多人喜欢的剧本,带来商业价值。
加班也可以很快乐
晚上十点的北京依旧灯火通明,我和同事还在会议室为本周的选题大纲“争论”。在实习中,写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的事情。每周一,大家都会坐在一起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选题思路。
选题会上,每个人各抒己见,概述自己构思的故事框架。作为实习生,我起初有点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事会鼓励我,告诉我选题没有对错之分,大家一起讨论,只是为了寻找最优解。
后来,我慢慢变得自信,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会对其他人的创意进行补充。
“我觉得可以加一个转折,给反派加点戏……”
“前两天我看了一个科普知识点,挺有意思的,如果有用可以用上。”
“这里能不能像某某电影那样,结尾留个悬念……”
有时候,我们会从下午一直聊到晚上九十点,很累但也很值得。会上的气氛从不会特别严肃,反而一直是轻松愉悦的,大家人手一杯饮料,一台笔记本电脑,有灵感就立马记上,最后梳理出经过讨论的完整大纲。
走出单位,夜色已深。回顾忙忙碌碌的一天,我的头有些昏沉,好像做了一场梦。那段时间,连夜里做梦,我都会梦到故事的主人公,他们在我的梦中经历了一段段新的旅程,开启了一个个新的故事……
信纸传递的温暖与感动
“快看,有孩子来信了!”收到读者来信,是我工作中最幸福的时刻。
广播剧上传到平台以后,我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会关注孩子们的评论,并以主人公的口吻回复大家。“鸡飞飞(广播剧主人公的名字),我好喜欢你,求翻牌!”“鸡飞飞,今天的故事很有意思!”每当看到这些评论,我都会觉得自己在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不知道我们写的故事,能不能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快乐的种子?等这些孩子长大,还会不会记得曾经喜欢过的鸡飞飞呢?
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一本杂志,看到杂志上附有编辑部的地址,我就认认真真写了一封信寄给编辑部,期待回信。每天一下课,我就冲回家,打开信箱。可我等了很久都没有收到回信,心里不禁有些失望。如今角色对调,我成了那个有能力守护孩子们的梦想的人。部门收到读者来信,主编把回信的任务交给了我:“咱们一定要对得起孩子们的真心,要手写回信。”
手写回信?这就意味着要用到信纸。可找遍单位的每个角落,我都没有找到一张合适的信纸。思考了半天,我决定自己设计一张信纸!我找设计部门要了插图的源文件,用PS简单拼图,设计出一张带有主人公画像的信纸。我亲手寄出信件,希望这封信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相信“童话梦”,相信故事里的角色会陪伴他们成长!
在这份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听众第一的理念。我的脑海中常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孩子在家里或车上听我们的剧,听完以后开心地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想成为剧中主人公那样智慧、勇敢的人。而我们这些创作故事的人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去守护这份纯真和美好。
我们的广播剧改编的同名话剧
我的工作牌 我设计的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