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科技教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信息素养、数字公民意识以及跨学科整合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旨在为初中信息科技教育提供更为系统、实用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科技、初中教育、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日益加强,信息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校教育需要重视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向不仅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让他们更有能力、更有自信地面对复杂的社会挑战。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显得尤为紧迫,因为它关系到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深度、更加丰富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涵
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它综合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涵盖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全方位能力。核心素养不仅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在知识方面,核心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并扩展至跨学科和跨文化内容,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技能是知识的应用,是使知识得以实践的途径。技能不仅涉及专业能力,还包括批判性思考、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等,在当前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知识和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可能是最难以教授,但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态度和价值观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道德选择及问题处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核心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调整和演进。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确保他们在面对社会变革时始终能够适应和进步。
二、核心素养对信息科技教育的影响
(一)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近年来,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重视持续增加,尤其是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日益浓厚的时代,创新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突破,还能使他们在未来职场中脱颖而出。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在面对未知和问题时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批判性思考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信息科技教育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它涉及评估和筛选大量的信息资源,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并确保编程和算法设计的优越性。为了更好地融合核心素养和信息科技教育,教育者需要构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为信息科技教育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公民意识
在数字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公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素养不仅仅涉及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还包括对信息进行深入评估、分析和管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而数字公民意识着重于在网络空间中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包括尊重知识产权、坚持网络道德和保护个人隐私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检索比赛,或者创建模拟的网络社区,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了解和实践数字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公民意识,不仅可以确保他们有效地利用技术,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三)促进跨学科的整合与应用
跨学科的整合与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明显趋势,而信息科技在这一趋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生物学的基因测序、数学的算法设计,还是历史学的数据分析中,信息科技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在跨学科领域中运用信息科技,从而能够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并增强综合性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学科整合与应用,学校和教育者可以设计一系列跨学科项目和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或社会服务活动,并在其中融入信息科技的应用。这样的做法不仅强化学生在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促进学生将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
1.从“传授者”到“引导者”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被视为知识的中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然而,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观点、思考并发挥创造力。以信息科技为例,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平台、软件工具等自我探索和学习编程、网页设计等技术。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例如,在教授编程时,教师不再从头讲解每个代码的功能和用法,而是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或项目,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或个人探索来找到解决方案。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和创意融入作品中。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扮演问题提供和解答疑问的角色,他们会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给予反馈,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2.教师的自我成长与模范作用
在数字化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进步和更新速度之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精通当前的技术,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前瞻性,能够捕捉技术发展的趋势,以确保所教授的内容始终与时俱进。因此,持续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已经不再是选择,而是必需。当教师持续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和教学方法时,他们也向学生展示了学习不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而是一个终身的旅程。在初中阶段这一关键时期,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展示出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同时,教师的持续学习也使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实践机会。举个例子,当教师掌握了一项新的技术应用时,他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新技术的发展引入更多跨学科的项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团队探究与技术实践
团队探究在教育界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意义。考虑到现代软件开发的复杂性,一个完整的项目往往涉及前端设计、后端开发、数据分析、系统测试等多个环节。在这种背景下,团队探究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并应用技术知识,还需要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和专长的团队成员沟通和合作。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动手操作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以开发一个小型的线上购物平台为例。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模块,如商品展示、购物车管理、支付接口等。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学生需要定期进行团队会议,分享各自的进展,协调接口和数据交互等问题。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信息科技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团队探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学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包括技术方面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综合能力。这种评估方式更能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潜力。
2.虚拟现实与应用实践
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VR)已经从一个科幻概念发展成为现实世界中的实用技术。在信息科技教学中,VR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可以在仿真世界中直观地体验和实践编程技术。以设计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为例。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创建一个三维的城市模型,模拟不同的交通流量和路线,观察并调整他们的管理策略的效果。这样的学习经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空间思维和系统分析的能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决策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虚拟现实与应用实践相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机会。学生完成虚拟任务后,可以将其所学应用到真实的项目中,如开发一个手机应用或网页游戏等。这种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种实际应用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准备自己投入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三)跨学科融合
1.信息科技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在逐渐建立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解。信息科技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更可以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助力。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信息科技有巨大的潜力促进学科融合。以生物学为例,学生可以使用信息科技来模拟生态系统的运行。通过编程,学生可以创建一个模拟的食物链,观察在特定环境条件变化下,种群数量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编程技能,更能直观地理解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模拟结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化学领域,学生们可以使用信息科技来模拟化学反应。通过编写代码,模拟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观察生成物的变化,甚至可以预测某些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的结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让他们亲身体验信息科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信息科技与社会科学的对话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对社会、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理解。信息科技不仅与自然科学密切结合,与社会科学的关联也日益增强。在这个阶段,信息科技可以为社会科学学科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视角。例如,在地理课上,学生可以利用信息科技创建互动地图,展示人口迁移、城市发展或气候变化等现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历史课上,信息科技也可以大放异彩。学生可以使用编程技巧制作时间线程序,展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甚至可以模拟某些决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看到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阶段,信息科技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是非常有益的。
(四)建立评估机制
1.定义清晰的评估标准
为了真正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估,首先需要明确这些素养的定义和如何准确地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素养。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培养的核心素养涉及数据分析、编程思维、网络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为此,教育者需要制定一套明确、具体的评估标准。例如,在评估学生的编程思维时,可以设置一系列的编程任务,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逻辑和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这些任务可以包括解决实际问题、开发简单的软件或应用程序等。通过这些任务,不仅可以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还可以观察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单一的评估方法很难全面地衡量学生的所有核心素养。例如,传统的书面考试可能难以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育者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确保全面性。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项目评估、模拟实验、口头报告以及自我和同伴评估等方式。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发一个应用程序的项目评估既可以评估他们的技术知识,也可以观察他们在团队中的合作态度、沟通能力以及项目管理技巧。此外,通过模拟实验,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面对真实场景时的反应和决策能力。口头报告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式,它可以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表达清晰的能力。另外,自我和同伴评估则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提高自我监控和评价能力。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多种评估方法,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估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学生有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信息科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驱动力,而核心素养是推动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跨学科融合和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学校应该重视这些建议,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确保初中信息科技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培养未来的数字公民和技术创新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孙晓 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0):93-95.
[2]李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家长,2023(14):157-159.
[3]王艳.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33):18-20.
[4]周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21(21):24-25.